menu
加入书架

花秸垛:童年的乡情记忆

作者: 于礼谦 点击:2476 发表:2020-10-14 10:49:35 闪星:2

摘要:     记得小时候,无论走到哪个村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个又一个状如蘑菇云一样的花秸垛,它恰似一幅幅美丽的水墨画,那么真切。它更像一件件价值连城的艺术品,那么好看。


  记得小时候,无论走到哪个村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个又一个状如蘑菇云一样的花秸垛,它恰似一幅幅美丽的水墨画,那么真切。它更像一件件价值连城的艺术品,那么好看。那些年,花秸垛不仅为乡亲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还成为孩子们最佳的活动娱乐场所。更多的时候,它们更像是一个个威严的哨兵,栉风沐雨,日夜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护卫着百姓们的家园。因此,花秸垛贮藏着我童年的无限欢乐,成为我小时候永远的乡情记忆。


  让我们把时光的镜头拉回到五十年前。那时的国家经济十分落后,人们的物质生活相当匮乏。农村里更是贫穷落后。每每到了麦收时节,因为生产队里没有脱粒机、没有自动收割机,更没有现在的联合收割机,人们都是用镰刀割麦子,致使生产效率十分低下。割下来的麦子再用草绳子捆扎成捆,置于田间。等地里所有的麦子收割完后,再把一个个大麦个子装车运到村口的打麦场地上去。然后用牲口或人拉碌碡一圈一圈地碾,直到把麦秸轧扁平碎裂以后,人们便把花秸集中垛起来,就成了人们常说的花秸垛。如果这个时候你走进每个村中,在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到处都是像小山一样的花秸垛。它们圆呼呼的,胖墩墩的,散布在村子里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显眼儿。中午在太阳的照射下,闪着金子般的光,俨然是农家一道亮丽的风景,煞是好看!


  我清楚地记得十二岁那年,我们村里的经济有了一点好转,每个生产队都购买了脱粒机,较好地缓解了人们的劳动强度。夏收时节,村外的打麦场上,嗡嗡嗡的脱粒机声昼夜不停地转动着,社员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你看!那往脱粒机跟前运送麦个子的、往脱粒机“嘴里”输送麦秸穗子的、在脱粒机漏斗下接麦粒的、在不远处挑麦秸的,人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尽管大家个个成了“土人”,但看到这丰收的果实,每个人的脸上都荡漾着幸福的笑容。不几天工夫,村子里就凸起了大大小小的花秸垛,那一个个花秸垛就如同一个个“小蒙古包”似的矗立在人们面前,成为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说起这花秸垛,在农村用处可大啦!社员们可以用花秸烧火做饭,烧炕取暖、和泥磨墙、垫圈积肥、喂养牲口,还是造纸不可缺少的最佳原料。七十年代初期,家家户户都不富裕,人们买不起煤炭。所以,每到麦收之后,花秸就成了每家每户的燃料。记得有一年,连日的阴雨天气,致使家里所有的燃料都淋了个透湿,给做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记得那天中午,由于下雨不能到地里干活,母亲决定给我们烙一次山又面(红薯面)烙饼,改善一下生活。可当时家里备用的劈柴、树枝、秫秸全都淋湿了,母亲便想到了花秸垛。于是,母亲让我和哥哥到花秸垛上抱来了两大捆花秸。虽然花秸没被雨淋湿,但也很潮湿,不易燃烧。母亲点着后只是一个劲嘟嘟嘟地冒大黑烟。顿时,整个屋子里烟雾弥漫,呛得人喘不过气来,眼睛还蛰得睁不开。这时,只见母亲跪在灶膛前,把头伸向灶火口,鼓起嘴巴,用尽全身力气,使劲吹火,嘴巴吹疼了,眼睛也被浓烟熏得一个劲儿地流泪,火才慢慢地燃起来,等把烙饼做好了,母亲也累倒了。这一幕,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久久难以忘怀!


  据说,花秸还具有杀虫驱蚊之功效。那时的农村,由于各家各户住得大都是低矮破旧的土坯房,每每到了夏天,酷热难当,到了晚上,屋子就像一个大蒸笼,在加上蚊子苍蝇满天飞,根本无法入睡。于是,每天吃过晚饭,乡亲们都到外面的街道上避暑纳凉去了。利用这个机会,各家各户把所有的门窗关闭,将一些花秸抱到屋里点燃,用烟熏火燎的方法驱赶蚊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那时,各家各户都睡用土坯盘的土炕,一到冬天,人们便会在土炕上面铺上一层厚厚的花秸,在花秸上面铺上席子。因买不起煤炭,生不起煤火,屋子里就像个大冰窖,糁冷糁冷的。每天晚上,为了取暖,母亲总是提前用花秸把土炕烧热,保障我们睡觉时不被冻着。记得有一次,因连续下了几天大雪,地上足足有两尺多厚。人们都说下雪不冷化雪冷。真的,那天晚上睡到半夜,冻得我和哥哥浑身打颤,根本无法入睡。母亲看到后,便悄悄起床,小心翼翼地到外边的花秸垛上抽了一大捆花秸,又重新把土炕烧热,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我们也渐渐地进入了梦乡。可母亲为了让我们睡个暖和觉,自己却被冻感冒了,我深深地被母亲无私的爱感动着,幸福着。


  花秸垛不仅是乡亲们生活的必备品,还是儿时孩子们活动的最佳场所。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每天一放学,我们几个最要好的小伙伴就不约而同地来到村外那个花秸垛上。站在高高的花秸垛顶上,开展唱歌比赛,看谁的声音洪亮,看谁唱的音准不跑调,大家个个不甘示弱,放开喉咙尽情的欢唱,愉快的歌声在天空久久回荡。完毕,我们几个纷纷从花秸垛上跳下来,又开始了摔跤游戏。因为花秸厚实,地上像铺了一层地毯似的,即便被摔倒者也不会摔坏受伤。有时候,我们还模仿电影里武生翻筋头的动作。我们在花秸垛旁铺上一层厚厚的花秸,开始练习。为了尽快学会翻筋头,我们还两人一组,一人将双臂平行伸出,另外一人就做翻筋头的动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很快就掌握了翻筋头的动作要领,从开始时一次翻一个筋头到后来连续翻五个筋头。


  后来,我还经常在学校里给同学们表演翻筋头的“绝活”,时常赢得阵热烈的掌声。花秸垛不仅是我们小孩子的活动“乐园”,也成了一些昆虫向往的地方。这不,看到小伙伴们在花秸垛旁尽情地玩耍,不甘寂寞的蜻蜓也从远处飞了过来,凑个热闹。于是,我和虎子各自回家拿来了扫把、树枝、白线(做衣服用的针线)来到花秸垛旁捕捉蜻蜓。只见虎子用扫把在蜻蜓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从上往下啪打,不一会儿,十几只蜻蜓就乖乖地成了我们的“俘虏”。然后我们用白线将这些蜻蜓一一拴住,再把白线的另一端绑上一条白纸,防止蜻蜓逃跑。接着我们又将绑着白线的蜻蜓抛向空中让它们自由飞翔,我们几个小火伴儿,跟着飞行的蜻蜓跑,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这时,一向爱出鬼点子的小龙别出心裁,他将蜻蜓的尾巴用手掐断一截儿,将白纸捅进蜻蜓的尾巴里,再抛向空中,蜻蜓带着这“沉重”的白纸,飞不了多远就会坠落下来。就这样,我们一直玩到黑影下来了才各自回到家中。


  那个年月,没有电视,文化生活十分枯燥。我们就变着法子玩大家喜欢的游戏。那时经常玩得游戏就是捉迷藏。每天晚饭后,我们几个比较要好的小伙伴儿就跑出去,到生产队的麦场里,那里有很多成垛的花秸垛,很容易隐藏。那年冬天,有一次放学回家后,我和小龙、虎子、占平玩起了捉迷藏游戏。我和小龙为藏者方,虎子、占平为寻找方。游戏开始后,我和小龙就跑到村外的一个大花秸垛旁。我俩快速用双手在花秸垛中间掏了一个“大洞”,便钻了进去。尽管外面寒风刺骨,可在花秸洞里一点也感觉不到寒冷。我俩在花秸洞里等虎子、占平来找,等啊,等啊,等了好长时间,也没见他俩来找我们。虎子和占平找不到我们也非常着急,赶紧跑回家中通知家长,两家派出了十来个人分头去找,他们一边寻找,一边喊着我们的名字。藏在花秸洞中的我们听到喊声后,立即从洞里爬出来,不言而喻,我俩都被家长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当时我十分内疚,深感对不起小伙伴儿,更对不起父母。达这以后,我再也没有做过让大人们着急上火的事情。


  记得有人说过:童年只有在回忆中显现时,才成就了那份完美。是啊!岁月不居,时光如流。一晃我们当年这些小孩子如今已成为花甲老人。今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收割机和联合收割机已经走进了田间地头,广大农村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人们终于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随之而来的是麦秸也随着收割机秸秆还田,花秸垛也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麦秸垛的芳香和温暖更是远离了大众的生活。但是,花秸垛这个时代的产物,这个乡亲们生活的必备品;这个孩提时代的最佳娱乐场所,在我的脑海深处永远都不会消失!因为,它曾给我带来了数不尽的欢乐和幸福!它会一直留存在我的记忆里永远无法抹去-----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把浓浓的乡情寄托在花秸垛中,围绕圆乎乎、胖墩墩的花秸垛,作者写麦收的繁忙与快乐,写雨后用潮湿的麦秸烧火烙饼,写夏夜燃烧麦秸熏蚊虫,冬夜用麦秸铺炕取暖,写孩童们在花秸垛旁摔跤、捉蜻蜓、挖洞捉迷藏。花秸垛这种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被村民们开发利用,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又是孩子们的精神乐园。而今农村麦场不在,花秸垛不在,但那份对故乡的怀恋,却和花秸垛一起融进了记忆中。推荐阅读,编辑:天海蓝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