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老同学张笑天
左三张笑天 二排左三作者魏文超 1977年春师生聚摄影于延寿县新城水库
凝望金色的九月,一朵阳光染至的金黄,即将迎来延寿109周年华诞。光阴冉冉,一晃《延寿百年县庆》已过去九年。然而,那一次在延寿百年县庆与老同学张笑天不期而遇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短暂的相聚,如同一场梦却勾起了我与他的一些往事的回忆……
我与张笑天延寿中学(延寿一中前身)和阿城一中同期同班的同学。从那时起,我们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一直延续到今。
人到暮年,总好回忆往事,有几件小事至今仍记忆犹新,不能忘怀。笑天是个很重情感和友谊的人,同学情、师生情、母校情和热爱延寿家乡情。
(一)缅怀恩师
一九五一年我考入延寿初级中学,当年招收四个班,分甲乙丙丁班,我与张笑天、朱文久、韦良军、才俊杰、王德超李继良等分到丙班,由杜文钧任班主任,半年后由金石担任,又过了半年又由果洪路担任。果洪路老师任期最长。
张笑天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家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酷爱文学,对其写作更是情有独钟。上学后,又逢慈父般的果洪路,在果老师的精心培养下,13岁时就有文章在中国少年报上发表。从那时起,他就和果老师建立起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这对他后来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延寿初中毕业后入外地高中,考入大学以后也一直与果老师保持联系。特别是参加工作走上领导岗位后,依然不忘恩师。在果洪路老师逝世三周年之际来延寿,与我班同学共同发起倡议,要为果老师立座墓碑,以示缅怀与纪念。“铭记师恩,寄托哀思”之情。由于当时处于文革期间,“破四旧”,不准立碑。全班同学无奈与果家师母任军及其子女乃弼、乃石、乃玉等,开个追悼会,悼词由彭尔强起草,我宣读,之后立个纪念册,取名“心碑”。同学们在册上留言签名,寄托哀思,把崇敬缅怀恩师之情镌刻在这“心碑”上,永久地留给果老师家的后人。
(二)患难见真情
1957年7月,我与张笑天在阿城一中毕业,他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我考入哈尔滨师范学院数学系。不久,全国上下便开始了反右派运动,我所在的哈师院也开始了所谓的“四大”即: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反右派运动。这场运动来势十分凶猛,声势之浩大,如同炮火连天。我在这场运动中被划为右派,1958年被遣返回到农村,接受群众监督,劳动改造。沉重的精神压力、思想包袱,导致我的情绪一落千丈,我感到从没有过痛苦,甚至是绝望!很多朋友、同学甚至亲属都离我而去……
患难见真情,笑天知道我的不幸遭遇后,从东北师范大学给我寄来了一封信,信中,他跟我推心置腹地谈了他对时局和政治运动的看法;其语言中肯,情感真挚。患难见真情,他诚实敢言,不畏政治风险的精神,令我感佩不已。
就是这封饱含同学间深厚情谊的书信,在我人生遭遇不测时,给我心灵极大的鼓励和安慰;同时,也让我在孤独与绝望中多了一份坚强。
这封长达五页的书信,我一直珍藏着。1967年1月“文化大革命”以疾风暴雨之势开展,父亲在这场运动中被打成历史反革命(伪满时当了几年警察,1942年退职。)我这个右派分子再一次成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父子俩在这场政治风暴中双双遭遇批斗、隔离审查。我怕连累老同学,不忍心地将信付之一炬!同时烧掉的还有中国人民大学统计系李继良等多位同学的书信和一些珍贵的名著。唯一留下来的是他寄给我的《唐诗.宋词》等书籍,这份特殊的礼物,在鸡窝里躲过了一劫,才得以保存下来。
(三)重温岁月
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四人帮”垮台,也结束了我长达二十多年的右派生活。公社主管教育的领导找我谈话,安排我到公社中学当民办教师,1977年7月的一天,我正在班级给学生讲课,突然接到朱文久同学打来的电话说:张笑天同学来延寿了,老同学多年不见,甚是想念。趁来延寿公出,抽空与同期和同班老同学、老师聚一聚。听此消息,我甚是高兴,急忙和校领导打了招呼,急忙赶往县城,当我走进县政府办公室时,一眼便望见了那个熟悉的身影。二十几年没见,他的风采依然不减当年。
此时,他正在专心致志的翻阅一本厚厚的《延寿县志》,开门声打破了刹那的宁静,他看是我来了,就站起身向我走来,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相互问候着。一句“这么多年没见了,你还好吧?”问得我心中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回到了青春激昂的岁月……
二十几年过去了,最好的时光流失了,如今,我们都已人到中年。彼此的心中都积攒了很多想要说的话。我们聊时代的变迁,聊这些年彼此的经历和遭遇。往事就像洪水猛兽,冲开了记忆的闸门,却冲不开两双紧握的双手;两双饱含深情的眼睛在对望中,热泪滑落脸庞……
同学们相互转达笑天回来的消息,分别已久的同学终于相聚了。经镇上的几名同学精心组织、安排,次日早八点,同期老同学在县政府门前集合,同时,还邀请了孙加棋、段玉杰老师和已故果洪路老师的爱人任军等。
延寿县经委主任的曹炳俊、科协主席的于跃、672厂任会计的冯振国等同学出了三台公车去新城水库(今长寿山风景区)游玩了一天,并在那里留下了师生的合影。回城后,在县城一家最大的饭店宴请了笑天。同学们开怀畅饮,重温风华正茂的岁月……
(四)不期而遇
2008年“延寿县百年“县庆,在延寿县体育广场举行,我也拿到了一张入场券。张笑天应邀也回到了家乡参加《延寿百年》县庆活动。演出还没开始,我就四处环顾,一眼就看见了我熟悉的那个身影和那双睿智的眼睛。他坐在县委书记王运义的一侧,演出开始后他全神贯注地观看冯巩的表演。偌大的广场,我们近在咫尺,却不能握手言欢!只有盼着散场后相见。谁知散场后又被县领导直接用车接走了。我只好等午餐后的机会了,于是,我走出体育场到女儿家,匆匆吃完午饭,就去了县政府招待所。一进门就被值班人员拦住了,我说明来意,他便朝吉林电视台记者室指了指,说:就那,你去吧。没想我到那,又被人拦在了门外。情急之下,我说出了与张笑天的关系。那位负责人听后先是一愣,然后笑着说:“张笑天正在餐厅用餐,不能随便见的。”我又说:我与张笑天是老同学,我就想见他一面,哪怕看上一眼也行。那位负责人经不住我软磨硬泡,终于拨通了张笑天的电话说:有个姓魏的人找你,说是你的老同学,他想见你。于是,他匆匆忙忙地下了楼,在两名警卫的护送下,我们一同走进了早已安排好的会客厅。
刚落座,他的爱人和子女也随后进了会客厅,经笑天介绍握手互致问候。老同学一见如故,笑天开门见山地说:我们只有30分钟的时间,可话匣子打开了,就如收不住缰绳的野马一样,我们共话平生,想说的话真的是太多了、太多了。在畅谈了20多分钟后,我终于停止了交流的话题。我们匆匆下楼,他从车内取出了他的新作《抗日战争》上、中、下三部送给了我,并在扉页上签上了:“文超同学雅正,张笑天,2008年9月”。这是他第二次赠书了,第一次是在1990年秋送我的《张笑天中短篇小说》。
(五)名人的傲骨
2012年初的一天,住在大庆的大女儿春媛来电话和我说:“爸,我诗集《秋天深处》已经完稿,想要出版,你能不能求求张笑天叔叔给我指导一下或者写点啥?”我明白女儿的心思,也知道这本诗集对她是多么重要。为了能圆小时候的梦,年近五十起笔,近六年的时间,完成了这本诗集,为此,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艰辛。
我深知老同学的工作很忙,尽管我难于启齿,但为了女儿,我还是硬着头皮拨通了笑天的手机。我把女儿的想法如实地告诉了他,简短的交流后,我放下了电话。没多久,我便收到了他用手机发来的短信说:“我非常忙,创作与社会压力太大,实在无暇他顾,可发过来有空我看,不要等我意见,问候老同学!我的信箱:zxt@vipsina.com”。
见此回复我喜出望外,我把消息告诉了大庆的女儿,女儿按着短信发来的邮箱地址,把书稿传给了笑天。没过几天,女儿打来电话告诉我说:爸爸,“张叔叔给我寄来了他亲笔为诗集《秋天深处》题写书名的墨宝”。女儿笑着说。从电话里我听得出女儿无以言表的喜悦心情。
一个知名的大作家,能为一个草根文学爱好者挥毫泼墨、题写书名,这对很多人来说,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奢侈!然而,这对女儿来说,无疑是最大的鼓励。同时,也表达了同学间的深厚情谊!再此,我真诚地说一声,谢谢你,笑天!谢谢你对女儿春媛的支持、关心和鼓励!
张笑天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影视作家,自上个世纪70年代发表处女作《雁鸣湖畔》到现在,张笑天以其执着和坚韧的毅力,创作出长篇小说28部,中篇小说50余部,电影剧本25部,先后10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各种文艺大奖。
他是名人,他有名人的傲骨,却没有名人的傲气!他珍视同学情、老师情,母校情,他更珍视生养他的故乡之情。从《延寿文学》到长寿山风景区都有他的亲笔题字,《延寿文学》复刊后,他更是积极赐稿。这充分体现了一个离乡游子,对家乡文化事业的支持和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
附:我与笑天的信函
笑天你好!
近来工作还那么忙吗?又有什么新作吗?身体状况如何?孩子和弟妹都好吗?今年五月上旬我的大女儿春媛从大庆回来,顺便带回几本她新出版的诗集《秋天深处》,那还是你为她题写的书名呢!她说回去后给你寄去一本看看并给予指导,我随后说我这里有本延寿文学和一本老科协(内刊)带回去-并寄给伱。好长时间了也没见回复,也不知你收到否?另外告知你-亊,2014年至2018年延寿政协文史资料征编工作开始了,前不久政协文史委通知我参加此座谈会,会上安排了2014年至2015年工作并在2015年末之前完成两辑出版工作。
一是征集系列专辑反昳十-届三中全会前后延寿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系列专辑史料;二是征集建国后有影响的延寿县知名人士的资料,要求是省级以上劳模及在外地的知名人士的史料出版一辑延寿名人录。我的选项之一是写延寿名人录,要写的名人是老同学张笑天,但愿你能接纳我这个选题,并恳请你把你的简历、重要著作,以及社会活动相关亊迹等在网上传过来,作为我的写作延寿文史资料。从1985年到2013年已出版十集了。有一百多名编写者参与编写,经几代人的努力共收集了207篇文章,写出的亊或亊件大都是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生动真实具有史料价值。这些重要的资料是延寿县志和延寿党史的扩充或补充,也是延寿县志和延寿党史无法涉及的空白。
我读了这厚厚的合订本前八集很感兴趣,这其中尤其引起我注目的是教我们初中课的老师孙加琪、刘发达、郝恩荫等写的多篇文章对我的触动很大,从而激起了我写作的激情。2013年第十集出版,我写的《日伪统治时期琐记》《右派分子劳动改造二三亊》和《大跃进和低标准的记忆》三篇全都入选。这些点滴往事的回忆,就像我血管里的一滴血,终生不能忘却。回想自己的一生,坎坷的经历,苦难的命运决不亚于电影牧马人的遭遇!
22年右派生涯,毁掉了我最美好的青春时光。没想到退休后的我,过上了好日子,生命仿佛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尤其是精神生活极其丰富,还参与老科协组织关心下-代政协文史资料写作等,并获得过县市省级表彰奖励。也算是没妄活这一辈子!
好了,就说到这吧,知道你很忙,但一定要保重身体!
文超 2014.7.17于延寿
------------------ 原始邮件 ------------------
发件人: "zxt9876"
发送时间: 2012年9月23日(星期天) 中午12:31
收件人: "独穆寒江雪"<401603167@qq.com>;
主题: 回复:我与老同学张笑天
文超 兄:
春媛华函从网上拜读,感慨万千。谢谢你这么重情义,给我这么高的评价,我实不敢当。文章我已下载,将来写自传时能用上,这份情谊千金难买。因前几天陪中央电视台四套栏目组下去采访,(是做我一期30分钟的节目)未及时回复,抱歉。
人生苦短,转眼间我们都已从风华少年变成古稀老人了,岁月不饶人。回首往事,尽管命运带给每个人的荣辱、得失天地相差,但即使是逆境中,只要执著,也会得到自己的乐趣。你无疑是时代的“弃儿”,以你的聪明才智,你本应成为佼佼者,可惜命运捉弄了你,这是你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被消蚀了青春、摧残了意志的同代人何止万千!这是非人力可挽的。倘若你我生活今天较为宽松的境地,你就可以大有作为了,可惜世上的事没有假如。想起来,我一直为你叫屈,这也与你遇事太较真、太倔犟的性格有关,记得吗?那时你咬定的观点,几个同学都犟不过你。也许为此,你才有一劫。执著,这本是你的优点,却害了你。所幸你并没有被压垮,顽强地走过了荆棘丛生的人生坎坷路,忍耐和达观反过来又救了你。
我现在与果乃碧、果乃玉还有联系,我一直为有果老师这样的好先生而庆幸,可惜天不假年,英年早逝。
初高中其他同学与我有联系的越来越少了,闲时忆起无忧无虑的童年、青少年时代,真的很留恋。有机会见到韦良君、李继良、才俊杰、朱文久等,代我问候。今年是延寿中学建较60周年,上个月一位在电业局工作过的老同学(上几届的)打电话来,要我再题一幅字,还说届时请我回去,字我题了,请帖迟迟未到。倘我那时不忙,真的想回去看看。
我身体顽健,仍在坚持创作,今年有一部反映长征生活的《扎西1935》已拍完,是我儿子张夷非导演,他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现在中国电影家协会工作,已拍了好多影视剧。这部片子反响很好,你不久后会在中央台6频道看到。另一部《大格局》正在拍摄中,是以1972年基辛格、尼克松访华并打破坚冰、促成中美建交为背景的,是带有史诗性的题材。
不多写了,望你保重,到了这个年纪,健康是第一位的,而要长寿,豁达、淡定至关重要。
即颂
时绥
笑 天 2012.9023
(分别发表在《老科协》2012第3期,《文存阅刊》2017第1期。)
【编者按】一个是知名作家,一个是普通老师,只因为他们是同学,所以几十年互相牵挂,互相支撑。这样的同学情感人至深。张笑天成功之后不忘恩师不忘同学,同学有事,他有求必应。其品德令人赞叹。作者以真实确凿的材料,回顾于老同学的交往,令人信服。推荐阅读。编辑:邵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