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鸭绿江断桥随想

在大连小住一段时间后,我执意要去丹东旅游二天,家人不解。我对家人说,去丹东不为别的,只是想看看鸭绿江断桥。鸭绿江断桥从小就在我心里若隐若现,成了我一个不能放下的心愿。特别是电视剧《三八线》和《彭德怀元帅》播放后,我更渴望游览鸭绿江,瞻仰断桥,抚摸栏杆,凝视桥墩,听听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故事。
为了更好地观看鸭绿江断桥,我们特地下榻能瞭望鸭绿江断桥全貌的丹东市中联大酒店。放下行李,我迫不急待地打开窗户,察看那我惦记了许久的鸭绿江断桥。
鸭绿江上有两座大桥,早前称作鸭绿江一桥和鸭绿江二桥,我小时候在电影中看到的那座桥,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跨过的桥,是鸭绿江一桥,即现在的鸭绿江断桥。前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的“鸭绿江断桥”五个金色大字刚劲有力,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熠熠。
(左图:鸭绿江断桥和中朝友谊大桥)
鸭绿江一桥始建于1909年7月,1911年10月竣工,由当时的殖民机构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承建,桥长944.2米,宽11米,是单线铁路桥。大桥共12孔,中朝双方各6孔,是连接中朝两国的纽带。从中方数第四孔为开闭梁,以四号圆形桥墩为轴,可旋转90度,便于过往船只航行,为当时世界上仅有的桥梁设计。1937年4月,在距离鸭绿江一桥上游百余米处,日本侵略者又开始修建第二座铁路大桥,1943年4月建成通车,通常叫鸭绿江二桥。该桥为复线铁路桥,桥长946.21米,宽12米。二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成功保护了下来,后被改称为“中朝友谊大桥”。
登上鸭绿江断桥,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彭德怀将军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塑像《为了和平》。见此场景,耳边立刻响起了那熟悉的歌曲: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右图:塑像《为了和平》)
回首再看看竖立在桥头的碉堡,它是日本侵华战争的铁证。碉堡修建于1928年,具有瞭望、守卫、防御的功能,是当年日本侵略者守桥的主要工事。
(左图: 作者留影于断桥)
我们沿着参观的方向继续前行,断桥上随处可见战争遗留下来的弹孔枪痕。断桥的末端就是被美军飞机炸断的地方,中方一侧的梁架扭曲,朝方一侧仅留下几个孤零零的桥墩。这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见证。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美军为了切断志愿军部队和物资进入朝鲜的生命线,对鸭绿江大桥进行连续轰炸,其中最惨烈的有两次,第一次是1950年11月8日,大桥被美国空军百余架B—29型轰炸机拦腰炸断,朝方一侧的钢梁坠落江中。几天后的11月14日,美军再次轰炸,34架B—29型轰炸机将朝方一侧的三座桥墩炸秃,大桥彻底瘫痪。从此,鸭绿江一桥成了断桥。
(右图:断桥遗址)
鸭绿江断桥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缩影,她像一位屹立江中的历史老人,凭吊和铭记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业迹。
徜徉在断桥上,抚摸着栏杆,凝视着桥墩,聆听着鸭绿江的涛声,我思绪万千,百感交集,心往神驰。
我仿佛看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广大官兵们唱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冒着敌人的炮火,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前线的场面。在几十万的大军中,我似乎看到了我表兄倪毛根的身影,他肩挎背包,跨过鸭绿江,奔赴前线,与战友们抢修铁路的场景。
我仿佛看到了黄继光用胸膛堵往敌人的枪眼,为部队开辟前进道路的情景。杨根思率领全排接连击退美军9次进攻,最后抱起炸药包,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胜利完成切断敌人退路的阻击任务。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直至壮烈牺牲。还有罗盛教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崔莹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业迹。
我仿佛听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歌声,“从东北到西南,从高原到海边,愤怒的声音响成一片,热血的青年纷纷参战,全国各民族的人民,快起来!起来!起来!起来!起来!”我似乎看到了在这歌声的激励下,广大立志保家卫国的青年男女踊跃报名参军的场面。他们手握钢枪,胸佩红花,登上卡车,直奔前线。一幕幕母送子、妻送夫上前线的动人画面好像就在眼前。
我仿佛看到了在祖国工农业生产战线上,广大工人、农民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展开轰轰烈烈的爱国主义生产劳动竞赛,以保障充足的物资供应志愿军的需要。一列列满载战争所需物资的列车奔驶在祖国大地,一辆辆装满武器弹药和后勤物资的汽车驶过鸭绿江。
(左图“香玉剧社号”飞机)
我仿佛看到了全国各界爱国人士响应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的号召,积极开展增加生产和增加收入,向志愿军捐献飞机、大炮的如火如荼的运动。我似乎看到了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为抗美援朝捐献的“香玉剧社号”飞机。我还记得,上小学二年级的我,积极响应学校节约一分钱的号召,将平时玩耍的几枚铜板、铜钱捐献了出来。据统计,一年内全国各界人士共捐款55650.37万元,可购战斗机3710架。
……
漫步在断桥上,桥上遗留的累累弹痕和桥头飞翔的群群白鸽,把战争与和平两个画面同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然而,历史证明,没有战争就没有和平,没有金戈铁马就没有风花雪月。
气势恢宏的三年抗美援朝,虽然183108名中华儿女的热血洒在了朝鲜国土上,但战争最终迫使美国在停战书上签字,把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到了三八线以南。
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意志和尊严的一次完胜。中国军队打出了国威,打出军威,彻底粉碎了美军天下无敌、不可战胜的神话,为中国日后成为世界大国、强国奠定了一定基础。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将军战后曾意气风发地说:“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将军的对手、美国克拉克将军则哀叹地说:“我是美国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将军。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
(右图:夜色中鸭绿江断桥和中朝友谊大桥)
如今,在国际战略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国际体系和秩序加速调整以及全球治理体制处于历史变革的大背景下,在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挺直脊梁,以全球的眼光,纵横捭阖,审时度势,富国强兵,维护和平,避免战争。即使战争强加到我们头上,我们也要以抗美援朝那样的英雄气概,万众一心,众志成诚,同仇敌忾,坚决彻底地消灭一切敢于侵犯我国的敌人。
【编者按】丹东之行,是一个老军人责任意识的体现,也是为了了却许久以来的心愿。鸭绿江断桥是中美异国交战的宝贵遗物,大桥见证着帝国主义主义列强侵略的本质,也见证着中朝人民的友谊。大桥今昔,浓缩了侵略与反侵略,正义之战,必然战胜非正义的邪恶,战争留下的沧桑与伤痕遗址,是难得的国防意识教育基地。推荐阅读。编辑: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