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唐诗》之十七 白芷——白芷动芳馨
白芷是伞形科植物,芎、香菜、芹菜、蛇床子都是伞形科植物。它们都有共同的特征,花开的像一柄伞,而且基本上是白色的,都有自己特殊的芳香,令人难忘。
白芷是这些伞形科植物中长的最高大的,那盛开时的伞形花序会吸引各式昆虫,美丽的如蝴蝶,丑陋的如苍蝇,以及小小的不知名字的昆虫,都会聚集在白芷的花盘上,各自忙碌,并发出沉醉其中的嗡嗡声。
这一切都源自白芷的芳香,白芷的芳香不止吸引昆虫,而且还吸引人虫,不,我是说,人类,我们的祖先在《礼记·内则》中就有记载,那时父母长辈会赏赐家族女性食物、布帛、白芷和泽兰,食物和布帛不用说是为了吃穿,白芷和泽兰则纯粹是为了芳香,是为了修饰。
白芷最被看重是在《楚辞》时代,是《楚辞》中提及最多的香草,那是被当做君子看待的,和兰草一样,“兰质蕙心”。 著有《楚辞章句》的东汉?王逸就说过:“性清洁者佩芳,德仁明者佩玉,能解结者佩觽(xi),能决疑者佩玦,故孔子无所不佩也。”孔子佩的“芳”我想应该有白芷。那时君子的标配。
选屈子有白芷的诗句感受一下二千年前的白芷芳香。
《九章·悲回风》:“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茝幽而独芳。”
意思是:苦菜和荠菜不会在一片田里生长,泽兰和白芷在幽深处独自芬芳。
这是典型的屈原模式,“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悲愤之叹。屈原受到迫害,理想抱负不能实现,又不愿意和 “恶草”小人同流合污,所以“兰茝幽而独芳”。
一跃我们就到了唐朝,唐诗里白芷也有,远没有《楚辞》时代多。我只发现一首,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
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先说钱起,天宝进士,就是说他还是盛唐时期人,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写到白芷的这首诗是一首“试帖诗”,说白了就是应付科举考试的一种“体制”诗,一般这样的诗因为受很多限制写不好,就像“应制诗”一样,但钱起的这首试帖诗历经百年无人超越。
湘水女神善于鼓瑟,那尧帝的女儿娥皇女英常常聆听。就连水神冯夷听了都忍不住闻瑟起舞,只是那哀婉的音乐让不得意的“楚客”屈原、贾谊等等更加难过。
凄美的音乐令金石悲戚,清澈的乐声直达苍穹。就连九嶷山的舜帝都被惊动,那“香草”白芷也因此散发出更悠远的芳香。音乐在湘江上流动,哀怨的声音随风传到了洞庭湖。
湘灵的瑟弹奏完了,你还沉浸在其中的时候,那弹曲的人已经不见了,只留下江边郁郁葱葱的山峰,回荡着不绝于耳的音乐。
这样悠远清越的诗一点也看不出是试帖诗,你会跟随钱起的引导融汇在他所描述的音乐声中不能自拔呢。
期间的白芷虽然长在唐朝,但那是《楚辞》绵延留下的白芷,芳香,清高,不得意。
现代的白芷早没有古时的韵味,没有几人知道它曾经是君子的代言人。于今,白芷更多的是中药,是东汉时期的《神农百草经》就已经列出的中药,“性温味辛,气芳香”。最重要的,吸引现代人注意的是,它可以美颜,这是令现代女性趋之若鹜的。
所以,白芷有它的现实意义。
【编者按】文章介绍了白芷的类目,形态特征之后,引经据典的重点介绍了白芷的芳香流传千古,传承演变的特殊的现实意义。不仅仅从屈子有关白芷的诗句中感受到二千年前白芷作为香草的芳香,而且还是君子的标配,在幽深处独自芬芳。白芷古时的韵味大多都蕴藏在唐诗中,白芷虽然长在唐朝,但却弘扬传承了《楚辞》绵延留下的白芷的芳香,清高和不得意。以致流传至今的白芷更多的是中药,但最重要的,吸引现代人注意的是,它可以美颜,这是令现代女性趋之若鹜的现实意义。感谢赐稿,倾情推荐阅读!编辑:攀登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