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唐诗》之十三: 丁香——芭蕉不展丁香结
四月是丁香盛开的季节,只要有丁香,你不会不注意它。不仅仅是灿若云霞的“香雪海”,更是因为异常浓郁的芳香,人可以醉了。
我曾见一只很大的蝴蝶迷醉在丁香花瓣中,不肯离开,关键是我赶它,它都不走,岂不是迷醉了?
丁香花是很多少女的梦。我是少女时,丁香就是我的梦。那时怀春少女会读“感时花溅泪”的言情小说,不知哪篇中就有“谁找到了五瓣丁香谁就找到了幸福”的预言,二八年华的少女我信了。在同学们午睡期间,独自走到学校小小的花园里,在盛开的丁香树下,和蜜蜂一起找“幸福”,蜜蜂找它心仪的花蕊,我找五瓣丁香。
五瓣丁香并不好找呢,整整一个午休时间就找到一朵,少女我是兴奋的,兴奋到汗流浃背,面色桃红,小心翼翼捧着少女的“幸福”。回到同学们还在午睡的宿舍,款款把“幸福”夹在日记本中——那时是写日记的,少女的心事都会在精心保护的日记本里倾情展现。以为从此“幸福”就会永驻我身。当然,后来我知道,那只是我以为,但是从那以后,每年丁香开的时候,都会找五瓣丁香,即使不信那预言,也会找,很执着。
千年前的唐朝就盛开丁香了,但是没人提过五瓣丁香的事。我想是因为写诗的人不是少女,不懂少女心吧。
李商隐最著名的晚唐诗人,那个写“此情可待成追忆”的落魄文人,就写过丁香,我很好奇,他的丁香是什么样的丁香。
《代赠二首》(其一)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说的是一位女子,春日黄昏在闺楼上想看看窗外,却“欲望还休”,此时“月如钩”,院子里,芭蕉的叶片还未展开,芳香馥郁的丁香也未开放,而是一个一个的结,就像此时女子盼却又不见“情人”的心,女子和她的情人是一心的,他们“同向春风”,但是因为不得而知的缘由,见不了,于是不展的芭蕉和未开的丁香结各自忧愁。
李商隐描述的女子一定没有认真找五瓣丁香,只注意丁香结了,那她哪能盼到情人呢?
那始终愁容满面的杜甫也咏过丁香,我很好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杜甫眼里会有怎样的丁香?
《江头四咏丁香》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
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深栽小斋后,庶使幽人占。
晚随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丁香长的很柔弱,枝条胡乱伸展,叶片上有一层绒毛,花开的并不茂盛,但素净明艳。这株丁香深深的载在斋堂之后,不醒目,只为那懂得的人看,丁香开花时一定是和兰花麝香一样芬芳无比的,所以此时根本不用想身后会粉身的事。
老杜说的是丁香,其实说的是自己,他忧国忧民,却终身不得意,也从未像他的男神李白产生“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他像丁香一样“体柔弱”,但是报国心是一样的,能芬芳则芬芳,不会管身后会怎样。
还是老杜境界高一筹,写丁香也不写儿女情长,而是寄托自己的心怀。其实写写儿女情长也好,丁香自古就被喻为“情客”,有一种情让绷紧的精神舒缓也是好的。
不过能写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老杜一定有自己解决烦恼的办法,不会因为“丁香结”“千千结”的。
还好,我们现在国在,山河在,丁香有五瓣的。
可以在每一年的春天,寻找五瓣丁香,可以和蜜蜂蝴蝶一起寻找自己的幸福,如此甚好。
【编者按】 作为植物,丁香是一种常绿乔木,春天开花,有白、紫两种颜色,白色象征纯洁与单纯,紫色言说高贵与忧愁。作为诗歌意象,丁香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李璟写下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千古名句,李商隐写出“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哀婉之诗,而现代诗人戴望舒,则在悠长的雨巷中,撑着油纸伞,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可以看出,古今诗歌,都把丁香看作忧伤、孤独的象征。那么,丁香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唐代诗人还有哪位写下关于丁香的诗歌?作者林下蕉客在她的文章《<芳香唐诗>之十三:丁香——芭蕉不展丁香结》中,为读者一一做了解答。推荐阅读!编辑:春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