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温润大哥

作者: 天路过客 点击:14258 发表:2020-06-11 08:54:20 闪星:16

摘要: 一位长相帅气、从警34年的大哥,经历过热血盾牌的风风火火,更以做人处事的亲和温润见长于一生。其品质脾性、敬业实干、洁身自好、才气诗情,无一不留给人们无限赞叹……

  亲情,是生命成长的沃土。大哥宗耀,是家族沃土里最先破壳的一粒希望的种子,也是八兄妹中担责奉献的早行者。

  虽然这个世界人潮拥挤,但家庭是基本单元,无论兄弟姊妹多与少,关系亲与疏,对大哥的尊敬仅次于父,我家亦然。这不仅是因为“华夏先尊”孟子早在2300年前就确立了“长兄若父”的礼教,更因为大哥在家庭中的客观地位、师表过往。


  童  忆  悠  悠

  人都说,“童年纯真,记忆是金。”

  许是因为大哥长期在外、又与我相差了13岁的缘故吧,早期记忆中的他是“碎片化”的。但片片拼图结合之后,构成的却是一幅美丽无比的全景画。

  八兄妹中,大哥长得最帅、最有气质、也最具亲和力。世间形容和赞美长兄的成语能有一箩筐,诸如和蔼可亲、英俊潇洒、豁达大度、学识渊博、宅心仁厚、以身作则,等等等等,都适合于大哥。而我心目中对他的立体定义就俩字:“温润”。

1591770187134005.jpg  记得爹在晚年曾经对大哥有过这样一段概略表述:你们兄妹八个中,宗耀是唯一在“旧社会”留过五年脚印的人,也是唯一看过土地改革斗地主的热闹、听过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的人,更是你们都应该学习的榜样。这个定义高于血缘排行,贴于生活实际,十分的精准。

  娘也曾经说:1944年,我跟着你爹曾经在甘肃古浪大靖镇寻找生计,八月初一那天上午,宗耀在一间土坯屋里呱呱坠地了。我高兴,当爹的更欢喜。因为你爹历经饥荒、战乱和兵匪,从山西汾河边上逃难流浪到甘肃、宁夏这一带,41岁才喜得贵子,所以当即就给取了乳名叫“长锁”,隐含的意思是“长命百岁”。

  大哥金贵的小命有“长命锁”守护着,爹娘生育的大门却从此关不住了。断断续续,二哥跟锁、三哥全锁、本人金锁……六个弟弟一个妹妹先后来到人世。

  我的童谣童趣里,大哥只有隐约的影子。他考上大学离开家时,我才5岁,记忆的门户尚未完全开启;他在银川工作之后,兄弟之间也多是隔空相交,想见面,那是一种“奢侈”。

  尽管聚少离多,他的“偶像”地位,却稳如泰山。贫穷的六十年代之初,家有“七郎八虎”,冲出了第一个大学生是什么概念?那是方向、标杆、爹娘的面儿、祖先的荣耀。

  追忆童年,大哥在寒暑假是必回家的。印象深刻的是每次回来都会带一些糖果、糕点之类的零食,数量不多却很稀罕,能让我们有一次尝鲜的口福,获得一次小小的幸福感。这口福,是他由自己可怜的“助学金”和伙食费中抠出、“舌尖牙缝”里剔得。每次返校离家时,我们都对大哥依依不舍,而娘也会有一番舐犊的煽情,末了便带着我们洒泪相送。

1591770475500717.jpg      有几次见到大哥,都发现他手里拎着一个用柳条编织的行李箱,那是民间手艺人的做工物件,爹花5块钱从吴忠县城里买来给他使用。柳条箱该算是“行李箱家族”中的低端器皿,但是在我们这样的清贫家庭里出现,已经比较“时髦”了。大哥十分珍惜它,出行装着衣物书本,回校变成储藏仓柜,后来成了他的重要家当,几十年来一路搬迁一路随行,至今也没舍得扔掉。

  1967年夏,大哥大学毕业进了宁夏公安厅,成了一名人民警察。偶尔回家探亲的他,一身制服着体,英气咄咄逼人,迷倒了弟弟妹妹,乐坏了生身爹娘,也让左邻右舍羡慕不已。

  我童年的梦,就是将来要有出息、要成为大哥那样的人。

  梦是纯洁美好的,生活却很现实。大哥临近大学毕业时,“文革”开始了,好在他已经完成学业,走出校园便上岗工作了,而比他小一轮还多的我,则是“一上学就辍学”。全国停课,破碎的梦境演绎了举家下乡、半耕半读、衣食困乏、苦难里成长……那会儿的大哥,成了画在脑海里的“空中楼阁”、一盏“遥远的灯火”。


  伯  季  怡  怡

  佛家有言:几世的轮回,方得今生的相聚。

  爹娘也曾教诲:默契莫过手足情,世间难得是兄弟。

  依照这些理论,与大哥兄弟一场,那是上帝的安排、生命的造化,故而感情上相濡以沫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即使在我从军当兵的日子里,那份情意也没有因为时空遥远而变的陌生。只是,近些年大嫂患病,大哥似乎有点自顾不暇,本就异地生活、聚少离多的一娘同胞,也已经相见几近想念了。

1591770594189770.jpg   想念一个人,其实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可能会幸福的笑起来,也可能会心酸的哭出来。但不管怎么样,想念的感觉无法克制。下面的事情已成久远,却历历在目。

  15岁那年春天,是我第一次出远门,为了节省8毛钱的火车票费,趴货车去银川找到了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哥。两兄弟异地相见异常高兴,他问我“想吃什么?玩什么?”我说“亲兄弟,客气啥呢。”他立刻说了句“那不行!你来了,哥就是东家,得尽地主之谊。”他特意请假半天,陪我逛了一次银川城。午餐是“京津炊饭馆”的包子,外加一碗蛋花汤。他说“这可是‘狗不理’传人的手艺,贵着呢。”而我却是如同“猪八戒偷吃人参果”的感觉,填饱肚子之后才说了声:“真香”!

  那次银川之行,还有两件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一件是大哥带我进了一次中山街澡堂,那里面有单间盆浴。长这么大一直是在农村野外的浑水渠里洁身,而今躺进雪白清亮的搪瓷浴缸内,被大哥侍奉着搓澡,那份温暖舒适啊,真是无法言表。啥叫平生第一次陶醉?那天就是!洗盆浴以前只在电影里见过,那突然就有了“神仙般享受”的感觉。后来才知道,平日里大哥省吃俭用,洗澡都是在公安厅的公共澡堂里“泡大池”,是决然舍不得自己花钱上街消费的。因为大澡堂票价一人只需五分钱,而街上洗盆浴,一次得掏一块钱。

  第二件事是在那个古色古香的钟鼓楼旁的一家百货商店里,每月只有40元工资的大哥掏出3.8元给我买了一双白底黑帮的条绒鞋,习惯了光脚、或者拾掇哥哥们淘汰的旧鞋裹脚的自己,背着这双新鞋回到家里,一直珍藏到第二年春节才舍得拿出来穿。而就在这年的夏天,我光着脚丫子外出时不小心踩在玻璃茬上,脚底血管被割破流血不止。大哥听说后,来信写了很多心疼的话。贫困的年代,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温暖,都显得弥足珍贵,这份兄弟情义,让我铭记了大半辈子。

1591770687794237.jpg   服役大漠边关最初的日子,是我一度孤独寂寞、情绪比较低落的时光,不时通过家书倾诉郁闷,是一种想家思亲的心理释放,给大哥写信最多、也最长。一次因为他复信晚了,哥俩还有了一回不愉快的怨愤口角。冷静下来之后,我收到的却是一段诗样的寄语:“你是一个兵,苦是天注定;把昨天的烦恼交给清风,让使命与坚强化作笑容;给忙碌的心情放个小假,让枯燥的生活快乐从容。”呵呵,几行文字,云淡风轻,我抄写在日记本里,慢慢从情绪低谷中走出来了。

  正月十三是我的生日,自从有了手机,我每年的这一天准能收到大哥的祝福。以前我常纳闷,自己并无过生日的习惯,一路走来都是苦日子,觉着“过生日”是个奢侈的词眼,是不属于我的生活标配,所以常常自己都会忘却。大哥咋就年年都记得那么清、按时送祝福呢?他告诉我,这个日子他很敏感,而这种敏感也并不是对每个弟妹都有。他说:我出生时是个半夜,黑灯瞎火无处去请接生婆,是他和姐姐亲自辅助娘完成了我的分娩。当时没有消毒器械来剪断脐带,是他按娘的指点、用火钳从炉膛里夹出一粒炭火烧断的……也就是说,他见证了我来到这个世界那一刻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是他几十年来的唯一。就连他自己的孩子出生,都被医生挡在门外,未能身临其境。还告诉我:迎来我出世的第三天,便又迎来了传统的元宵花灯节,所以记的特清楚。

  与大哥命途相仿,他18岁离家读书立业,我19岁离家从军当兵,术业不同,时空千里,志向归一。两个游子以一种血缘特设的默契,演绎着人间的手足情谊,一如清代诗人蒋士铨《远游》所云:“儿服有敝裘,母毋念儿衣。远游幸有方,母心休念之。父车既已驾,我复行迟迟。岂无寸草心,珍重三春晖……”


  才  气  盈  盈   

1591770785218343.jpg  仰慕大哥,尤其仰慕他的才情。

  中学时代,他的作文总是被老师选做“范文”,经常拿到课堂上分析讲解,并在“学习园地”里展示交流。我上小学后,爹就给我推荐过大哥的作文,叮嘱我“好好向你大哥学着点”。

  1963年大学招生高考,作文题目是《当国际歌响起的时候》,大哥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拿了宁夏考生作文成绩的最高分。

  他的歌喉、他的朗诵、他的写生画技、他充满磁性魅力的业余演出台词对白、他制作的生物标本教具,都让师生们特别喜欢。他是一路走来的学习“尖子”,几乎每一任班主任老师都对他格外关爱。见他刻苦异常,家庭贫困,总把一等奖学金倾斜给他。

  寒来暑往,远方的大哥用行动歌吟着《常回家看看》。有一幅十分温馨的画面在我脑海里定格恒久,历历在目:家里的土炕上,一条小被子盖着六七双脚,弟妹围成圈儿听他唱歌、听他讲故事、听他普及学问、听他把工作中的趣闻轶事娓娓道来。这幅画面,被生活复制再现了一次又一次,大哥是画面主角,弟弟妹妹是配角。

  大哥在工作中写惯了机关公文和涉刑涉法的文书,但是清秀灵动的诗文基础也不错。一次清明节回故乡给爹上坟,他留下来陪娘住了几天,写下了《七绝•赠母》:“欣看今日华堂屋,忆昔人与豕兔居。任劳任怨好母亲,仁义品清女君子。”至今,这首诗仍珍藏在我的手机备忘录里,弟妹们亦能倒背如流。

  鸿雁传书,是那个年代两地亲人唯一的联系交流方式,大哥的钢笔字一如他的相貌,透着悦心怡人的潇洒隽秀,毛笔行书更是很早便显露功底,广受青睐,惹得弟弟妹妹、校园同窗、以至于亲朋好友们追捧不断,模仿不止。

1591771427146394.jpg  爹有一个不上锁的小木箱,里面装满了儿女们的家书,大哥的最多。读他的书信是一种享受,字迹养眼,话语富于理性。并且,他是兄弟姊妹中唯一能以毛笔小楷写家书的人。去年回老家探亲,看到七弟收藏有爹留下的一些遗物,说是从老家炕柜抽屉里找到的,其中就有大哥的几封“小楷家书”,虽然虫子已将书信咬出了很多小洞,却咬不掉里面的劲笔流花、眷眷情意。

  “书以人显贵,人以书见真。”真实的大哥以他真实的行书最为见长,赢得过良好的社会声誉。既有书法权威“规范大气、苍劲雄浑”之高评,又有文化传媒“行云流水、温润舒泽”之美赞。

  七十年代中期,银川老城区里的两家“百年老店”重新装修,一个叫“黄鹤楼”,另一个叫“同福聚”,都是当地享有盛誉的“老字号”清真餐馆。两家新店鼎定,福地人杰华堂生辉,唯缺字号店名高挂门厅。老板请来了大哥,于是早年曾长期以“布帘摇曳的招牌”示人的店面,改换成了黑底烫金的书法牌匾。大哥的润笔杰作,更由此享誉“塞上凤凰古城”。

  行至晚年,大哥的“仿毛体”,又显真工悟性。一首首《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等书法作品不断出炉,仿若已故伟人重生人间。上门讨字者络绎不绝,而大哥却分文不取。

  千禧年到来前夕,兰州军区有位副秘书长来电闲聊:

  他问:“老战友啊,你叫李宗祥,有个李宗耀你认识吗?”

  我反问:“有事儿吗”?

  他说:“他到底和你有没有关系?我们的首长孔将军想找他”。

  我回复:“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他是我亲哥。”

  究其缘由才知道,军区大院要进行环境改造,一片绿地艺术广场上竖立了一尊高大的景观石,需要好的书法点缀而生文化气息。将军由当地“老干部活动中心”发现了大哥留下的墨宝,赞叹他的“仿毛体功夫传神”,令人四处寻找作者。于是李宗耀泼墨挥笔了,军区大院立石上“军魂艺苑”四个大字跃然蓝天之下,从此与日月同光。


  警  旅  淙  淙

1591771236556271.jpg  对于警察职业生涯,大哥自始至终保持着一份敬畏与赤城。一路走来,没有惊涛骇浪,一如淙淙溪水,流而有致,绵而有湍。

  他的爱岗励志言论有很多,最经典的一句是 “不去做无为之事,不消遣有涯之生。”

  有人说他的仕途经历中基本就是两样东西:一是文气,因为近乎于一辈子都在爬格子,像个心如止水的文弱书生;二是傲气,因为他为官清廉,不贪不占,不屑于宵小之辈的蝇营狗苟,始终透着一种正能量。

  其实,说他是一个“警界文人”倒也没错,但要把“文弱书生”的标签贴在他身上,那绝对有点偏颇了。从警34年,从案审记录员做起,搞过大案要案外调,接待过不计其数的上访群众,出席过八十年代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第一届见义勇为英模表彰大会”,当过政工干事、行政秘书、宣教处长、办公室主任,最终荣获三级警监衔。

  原国务院副总理杨静仁在“文革”中曾被林彪死党迫害落难,蒙冤背上“叛徒”罪名入狱。后来中央纠正冤假错案,责成宁夏公安进行复查,大哥跻身“杨案专案组”成员。他受命跑遍了杨静仁曾经战斗、工作、生活、关押过的地方,以对历史和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详核细访,终于会同战友一起还杨副总理以清白,将他头上无凭无据的“叛徒”帽子彻底摘除。报送中央的结案报告,便出自大哥手笔。

  宁夏统战部长胡春浦“特嫌”案,也是七十年代中期举国注目的大案,牵涉一些省部级高层人物。战争年代,因为胡曾经是地下共产党员,曾有被捕关押重庆渣滓洞监狱后又被释放的经历,“文革”中受到冲击。此案复查时,大哥又一次成为专案组重要成员。为了还原真相,他三赴北京昌平监狱,三次提审当年国民党重庆中美合作所特务头子徐远举,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红岩》小说里那个恶贯满盈的大特务徐鹏飞的生活原型。此人因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罪大恶极,所以迟迟未获“特赦”,在胡春浦案上,徐远举终于说了真话,还历史以清白,使胡得到了平反昭雪。那时大哥虽还比较年轻,“三审徐远举”的故事却被传为佳话,令同事和家人们交口称赞。

1591771539702192.jpg  九十年代初期,中纪委一桩三百万元的经济犯罪大案牵涉宁夏,大哥领命单枪匹马协查宁夏境内案犯,案破后光荣立功。

  当然,大哥的从警岁月里更多的记载是政治工作。宁夏公安队伍中的“笔杆子”,是上上下下对他公认的评价。舞文弄墨是他的天资、他的强项,他最拿手的绝活,也是他泼洒热血汗水最多的经历。对外普及社会治安常识,对内繁荣警营文化生活,宣传英雄事迹、组织文艺汇演、开展便民利民活动。虽然经常奔波于刑、治、经、防、交、巡的第一线,却总在为他人艰辛付出,自己只能做平凡的幕后英雄。

  18年处级待遇,是一种任劳任怨的默默奉献,有突出个人的平台,却没有表现自我的意识。见多了政治生态系统出现的乱像,也感受到了遭人妒忌排斥的压抑与苦闷。晋升基本就是“靠警龄,慢步走”。然而无论宦海浪涌的官场变的如何现实复杂,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处世哲学,淡泊明志,服从大局,不亲不疏,不卑不亢,静心于警营勤勉耕耘,做到了独善其身。

  有人提醒他走一走“路子”,动一动“资源”,拜一拜岳父的老部下,为个人升迁添几斤砝码。他哑然一笑,言语上不置可否,行动上静若止水。

  他无奈于世道,世道也无奈于他。

  其实大哥头上也有“乘龙快婿”的光环。岳父是开国少将罗成德,曾任陕北苏维埃政府粮食部长、延川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在当年延安组织开展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立有生产自救的头功。毛泽东主席曾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亲自给他授挂奖牌,并亲笔题写了“不怕困难——赠罗成德同志”。建国后,罗成德曾任中共宁夏自治区党委书记处书记。这样一份重量级的家庭“背景”,在许多人眼里是得天独厚的“仕途资源”,大哥却内心安定,波澜不起,稳坐平凡的方寸岗位,兢兢业业履职尽责。

  岳父离休后,有个曾经的老部下已经官至正省级高位,主动点名要大哥去做秘书,这个位置,又是许多人眼里的“官场起跑器”,大哥却婉拒未从。有人替他惋惜,有人说他清高,他事后提起时却对我说:“人生忌伪,务求真实,路还是要靠自己走。受人施舍得到的好处,心里会很不舒服,活的也将很累。”  

  人到无求品自高。真实的大哥,一些旁观者只看到了他的清高,却没读懂他的清醒。


       晚  晴  璨  璨
1591771588121345.jpg  2001年,大哥光荣退休。伴着新世纪的曙光,于繁华处淡泊,于安静处养心,开始了“任红尘车马喧嚣,我自悠然修篱种菊”的崭新生活。

  历经浮华后的淡然,教会他思考,也让他更有能力拒绝生活强塞过来的糟粕,做自己喜欢之事。

  很多人卸甲赋闲之后,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大哥却进入新角色很快,因为他在事业着陆之前,便早早地给自己的平常心注射了“提前量”。读书看报、散步健身、唱歌作诗、旅游观光……早年异彩纷呈的兴趣爱好,隐退后得以充分展示、各种才艺技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所谓幸福的生活,必然是指安静的生活,只有在安静的气氛中,才能够产生真正的人生乐趣。”大哥以往就习惯了温良安静,退休后更加淡定从容,不为外物所累。远眺站位不同,眼睛里总有不一样的风景。

  如今的大哥,年已七十又六。因长期伏案劳作,身体透支较重,虽无重大疾患,却也老年性病症频发。眼疾、声哑、手抖、心脏早搏,逐步影响到他的才艺兴趣,甚至剥夺了他作文练字的人生最爱。于是,他把精力转移到口传心授、弘扬家风、教育儿孙健康成长上。

  对于孙辈,他主张因势利导自然循序成才,反对拔苗助长,不为“输在起跑线”的逆理偏论所蛊惑。

  对弟妹和已经成年的晚辈,他则总结推广了“四知四不”的箴言:知人不评人,知事不声张,知理不争辩,知错不回避。听起来有点儿太过中庸,却富于现实哲思。不是吗?话留三分软,事到五分满,人留七分暖。这是根植于他骨髓的善意,也是他人生履迹的写照,更是许多人弯道撞墙后的反思悟道啊。

1591771650130128.jpg   “四知四不”,大哥温润精神的财富。从大哥身上我们可知:为人处事如同行路看景,仅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必入认知误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站在事件之外去巡视,才会看清生活的真相,明白自己像井底之蛙一样可笑。

  一次电话聊天,我问他:“久离故土,俩孩子又都不在身边,归宿作何选择呢?”他以苏轼《定风波》中的两句诗词回我:“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是啊,心安福自来。心若没了归宿,到哪里都是流浪;心能有所属,处处都是故乡。大哥集童心、柔性、人格、书情、诗晴于一体,酿制着自己喜欢的生活味道,叫做“随遇而安”。那是喝惯了的青菜汤的淡味,里面藏着最真实而富有烟火气的人生理念,是一种只属于他自己的幸福满足。

  我终于知道了,兄弟不是一堆华丽的辞藻,不是一个敷衍的拥抱,也不是一段长久的厮守,而是一句热心的问候,一个会心的眼神,一份交心的相知,一首老歌的回味悠长,一杯老酒的绵柔淳香……

  想起娘弥留之际,与大哥有一次对话。娘牵心长子长期外漂,身体清廋,说他“太过节俭”。大哥说:“放心吧娘,人活得越是简单,才越是高级。”妙极了!历尽铅华,母子俩都已看见了生命的底色,执意回归清净。

  大哥,值得我穷尽一生来敬重和书写……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这是一篇走心的纪实散文。作者笔下的大哥,是整个家庭八兄妹中最有担当的长兄,作者用“温润”一词涵盖了外人对大哥“和蔼可亲、英俊潇洒、豁达大度、学识渊博、宅心仁厚、以身作则”等诸多赞美之词,让我们感受到作为弟弟对长兄发自肺腑、手足连心的敬与爱。大哥从警34年、经历过热血盾牌的洗礼和考验,是父母此生的骄傲,是弟妹前行进步的榜样,是晚辈成长之路的灯火。作者从童年的碎片记忆开始写起,点点滴滴有关大哥的回忆,无论是童年时代对大哥的崇拜,还是当兵孤独寂寞的时候大哥对自己的鼓励和温暖,满满的都是血浓于水的深情;对大哥一生的追踪描述,无论是青年时代的才华横溢,还是警旅生涯的泼洒热血、真实清醒,乃至晚年历经繁华后的云淡风轻、回归清静,满满的都是对阅尽生命底色的大哥纯善品性的敬重。所谓兄弟情谊,原来就是这样避开外在光环、捕捉温润内在的心心相印。好文推荐,感谢投稿。编辑:天海蓝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