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肉、裘及读书

作者: 碧古轩主人 点击:1834 发表:2020-05-24 12:15:27 闪星:3

  


       书为精神层面,肉与皮衣均属物质,二者本风马牛不相及,扯不到一起。近来翻阅史书,发现一位宋代名人却将其捆绑一处,而其中又不乏一定道理,引人作一番联想。

  宋人尤袤曾对读书有过自己的理解,他说读书要:“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朋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他是把知识作为一种需求,一种追求,一种动力,抑或是一种享受的。

  尤袤与扬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诗人,官至礼部尚书。尤袤与陆、杨、范三位诗人一样,素有报国志向,对南宋小朝廷一意偏安、屈膝不满,忧愤于山河破碎、人民遭受异族压迫。

  古来诸多官宦之人,不仅为政有名,且学问也做得有声有色。尢袤即是如此。由于出身书香世家,家学渊厚,加之自幼耳闻目染,他五岁能诗,21岁时,殿试中了状元,据说因为得罪了秦桧,被改动名次,把贬到进士三甲第37名,无锡历史上第一个状元蒋重珍,是尤袤的弟子,圆了尤袤的状元情结。

  正是金人南侵之时,尢袤被授泰兴县令,上任之时,民疲政怠,“县旧有外城,屡残于寇”。尤袤安抚民众,革除苛捐,率军民整修城廓,团结抗敌。金军挥鞭南下,许多重镇相继失陷,唯“泰兴以有城得全”。

  “淮南丧乱后,安巢亦未久,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泰州之所以保全,与尤袤亲民爱民,凝聚而成的向心力有关。

  尤袤为官正直敢言,堪称三朝元老的他秉承儒家民本思想,劝柬宋光宗“谨初戒始,孜孜兴念”,引起光宗恼怒,因而两次被贬。又因为他满腹经纶,名满天下,朝野俱仰,又两次被召回。

  “梁溪西畔小桥东,落叶纷纷水映红。五夜客愁花片里,一年春事角声中。

  歌残玉树人何在?舞破山香曲未终。却忆孤山醉归路,马蹄香雪衬东风。”一首《落梅》,道出了尢袤国家的担忧,对朝廷不思山河,陶醉歌舞升平的愤懑。

  如同许多士大夫一样,尤袤一生嗜书,早有尤书橱之称。他对于图书“嗜好既笃,网罗斯备。”凡是他没有读过的书,只要他得知书名,就要想尽办法找来阅读,读后不仅要做笔记,借来的还要抄录收藏。

  杨万里曾经描述他乐于抄书的情景:“延之每退,则闭门谢客,日计手抄若干古书。其子弟亦抄书,其诺女亦抄书。”杨还记述一则故事,说他曾将其所著《西归集》、《朝天集》赠送给尤袤,尤袤高兴地写诗酬谢:“西归累岁却朝天,添得囊中六百篇。垂棘连城三倍价,夜光明月十分圆。”可见尤袤对书的特殊嗜好。

  由于尤袤酷好收集、珍藏书籍,加上他曾担任过国史馆编修、侍读等公职,有机会借阅朝廷三馆秘阁书籍,能够更多地抄录到一些一般人所难以见到的书。

  因此,他的藏书十分丰富,其中善本、珍本亦很多。好友陆游曾描写他的藏书是“异书名刻堆满屋,欠身欲起遗书围。”

  尤袤曾把家藏书籍“汇而目之”,编成了《遂初堂书目》一卷。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版本目录,对我国古籍研究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尤袤十分重视收藏本朝书籍,约占他所收藏史籍总数的三分之一。他收藏的北宋《国史》,九朝具备,北宋《实录》不仅齐全,而且有多种版本。

  有宋一代之书,较明清之后的要少很多,那是因为宋代写书印书的人比之其后少,更没有倾举国之力所编大部头的殿版之《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如今能见到的宋版书更是凤毛鳞角,偶或在嘉德、德宝拍卖会上见到,身价也以成百上千万了。如此想到尤袤宋时便有3万册藏书,那该需要何等的精力和毅力呀!

  非常不幸,尤袤的藏书在他死后因宅第失火,焚之一炬。连同他的作品,可惜他一生的心血化为灰烬,仅留下《遂初堂书目》。而今所能见到的尤袤之诗,仅存59首,还是他的后裔从一些方志、类书中搜集到的。文人历来命运多舛,假如尢袤作品全部留存,或许,当不比陆游逊色。而今,我们只能在历史的缝隙中,偶或窥见一个无奈的身影,在遥远的天际似隐似现……

  尢袤读书学以致用,并非死读书。而且,历史上的尤袤也是个有趣的人,为人机智诙谐,喜欢开玩笑,有些像清代的刘墉。

  《山樵暇语》载:尤袤长得很矮小,宋孝宗问他:“大家都叫你秤砣,有这事儿吧?”他说:“秤砣虽然小,但得靠它分明斤两啊!”皇帝笑了起来。君臣间有时候也要相互松弛一下。

  他和杨万里常在一起调侃打趣。《鹤林玉露》说了这样一段:“诚斋呼延之为蝤蛑,延之呼诚斋为羊。一日,食羊白肠,延之曰:‘祕监锦绣肠亦为人食乎!’诚斋笑吟曰:‘有肠可食何须恨?犹胜无肠可食人。’盖蝤蛑无肠,一坐大笑。”

  尤袤管杨诚斋叫“羊”,而杨诚斋则管尤袤叫“蝤蛑”,蝤蛑是一种梭子蟹,读音跟“尤袤”极其相似,杨用的是谐音法。他们俩吃羊肠子的时候,尤袤就跟杨诚斋说,你的那漂亮肠子能不能吃?而杨回答的更是巧妙,他说,羊有肠子,当然可以吃,因为这要比没肠子的螃蟹好多了。

  看来宋时那会,朝廷命官之间也会恶作剧,给人起外号玩儿。玩笑归玩笑,文人间的玩笑也是引经据典,需要多年书本知识的铺垫的。书到用时方恨少,随手拈来,不是一日之功可以成就的。

  所以,知识的积淀是需要下功夫的。

  时光荏苒,而今已信息时代,知识不只局于书本,网络、电视、光盘、手机皆书也,可供人们阅读的载体实在太多,令人眼花缭乱。获取知识的途径多了,特意去藏书的人,便越来越少了。

  然而真正喜欢书、爱读书、会读书的人却并不多,有的人附雍风雅,书橱内摆满了精装书,那只是作装饰点缀,给人看的;有的人实用为先,用到时,随手拈来,且不管版权人愿意与否,得来全不费工夫;更有浅尝辄止者、偏颇不全者、知一炫十者。给读书人这一神圣专用语蒙了羞辱。

  知识二字,一谓之知;二谓之识。知便要了解、掌握;识便要深入全面。而读书便是掌握知识的绝好途径。欧阳修将读书视为做人治学之根本:“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刘向将读书当成药方:“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孙中山则将读书作为其生活中不可或却的:“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以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这一切,均蕴寓了强烈的渴望与追求、特殊的爱好,良好的习惯。舍此,即使想去做那读书人之事,也是坚持不了多久的。

  肉也好,裘也好,金石琴瑟也好,还有那药,均是书痴之人的感知,一种物化之精神,也可以看出知识的力量。读书人本就靠追求活着的,没有了书,生命不再蓬勃,日子变得寡淡。有了书,清贫也有滋有味。刘向如此,尤袤如此,文天祥也如此,包括后来的王国维、闻一多。

  爱书,读书,那里有许多你意想不到的益处。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精神层面的书和均属物质层面的肉与皮衣,引发了作者的一番感悟。作者从宋人尤袤曾把肉、裘及读书联系起来的对读书理解的论述中提炼出了“读书作为一种需求,一种追求,一种动力,抑或是一种享受的”的观点。然后具体详实的举例论证了古代官宦尤袤“因为读书,不仅为政有名,而且学问也做得有声有色”的观点。之后又由尤袤读书学以致用,并非死读书的事例论证得出了“知识的积淀是需要下功夫”的结论。最后追古溯今,论述了肉也好,裘也好,金石琴瑟也好,还有那药,均是书痴之人感知的物化之精神,也可以看出知识的力量,更能显示读书人蓬勃的生命和有滋有味的清贫日子。结尾得出结论。读书与肉、裘联系,目的就是说爱书,读书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益处。感谢赐稿,倾情推荐阅读!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