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芳香唐诗之七•豆蔻

作者: 林下蕉客 点击:1706 发表:2020-05-08 15:42:02 闪星:2

 

  豆蔻——豆蔻梢头二月初
  知道豆蔻是因为成语“豆蔻年华”,知道豆蔻年华才知道来源于一首诗,就是唐朝大诗人杜牧,中唐的李杜指的是李白、杜甫,晚唐的李杜指的是李商隐、杜牧,为了区别,也称小李杜,可见杜牧的诗名很盛。
  杜牧可比他的前辈杜甫幸运多了,首先他是官三代,他爷爷任过宰相,他年少就注意时政,很有才华,研究《孙子》并注解,在一次平虏过程中出谋划策,并被采用,而且获得成功。
  杜牧的政治前途一直平稳,先是进士及第,然后开始做官,京官,刺史都做过,虽然也有“宦海沉浮”,没有位极人臣,但比起杜甫那是好很多了。
  他的诗有气势雄浑的,如著名的《阿房宫赋》,有潇洒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还有香艳的其中就有“豆蔻年华”。
  原诗是这样的:
  《赠别二首》(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是他在扬州为幕僚,并不得意时认识的一位歌妓,很是欣赏,从诗中不难体会,首先是身姿婀娜,体态娉婷,刚刚一十三岁,正如那二月的豆蔻花,娇俏含羞,美不胜收。那春风十里的扬州,车水马龙,姹紫嫣红,珠光宝气,但是就是卷起珠帘“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也没有豆蔻女子美。
  这杜牧夸美女夸的清奇,用豆蔻比就不寻常。这一比就留下千年的美辞。
  这豆蔻有多美,北方人是不知道的,那是南方植物,也正因为没见过,更增加了想象成份,比如我,竟不忍真的见识豆蔻,怕坏了心中的美好。
  但豆蔻就是植物,还是要认识的。和生姜一个科,姜科。豆蔻不止一种,比如草豆蔻、白豆蔻、红豆蔻等,草豆蔻又名草蔻,辛辣芳香,性质温和 ;白豆蔻又称多骨,皮色黄白,具有油性,辣而香气柔和 ;红豆蔻也叫红豆、红蔻,颜色深红,有辣味和浓烈的香气 。总之是辛辣、芳香,不过是轻重而已。
  还有一种豆蔻叫肉豆蔻,又名迦拘勒,是肉豆蔻科,和草豆蔻不是一个科,但性状相似,所以也被归为豆蔻类,其实不同。
  杜牧诗中的豆蔻是草豆蔻,别看它是草,却是高大的草,长的像芭蕉,花是淡黄色,自有一种风韵,但不是惊艳的那种,扁球形的果实里包着石榴子一样的种子,产在岭南一代,因为杜牧的“豆蔻”太美,所以真见了草本豆蔻,那是会失望的,不是豆蔻不美,而是你的期望值太高。
  所以,倒不如让草本豆蔻留在它的岭南,让杜牧的少女豆蔻留在我们心中。
  后世再有写豆蔻的,没有一位能赶上“豆蔻年华”。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 “豆蔻”与“年华”原本没有任何关系,豆蔻是植物,年华是十三四岁的少女,前者是物,后者是人,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事物,却因杜牧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诗句联系在一起,于是就有了“豆蔻年华”这么浪漫而诗意的词语,就有了少女柔弱而娇羞的姿态。那风流倜傥的杜牧为谁写下这千古传唱的诗作?诗歌有着怎样的意境?作者林下蕉客深入到唐诗中,为读者梳理出作者身世与经历,并对诗作背后的故事进行了详细解读,从而为读者送上一首短小精悍的阅读美文。推荐阅读。编辑:青梅煮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