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至暗时刻的点点微光

作者: 鱼石散人 点击:1156 发表:2020-03-15 12:00:47 闪星:2

 


       庚子之春,江城呜咽,疫情汹涌,风声鹤唳。封路,封村,封小区,封城;店铺关停,公交停运,社会停摆。我的祖国,此刻,按下了“暂停键”,迎来了至暗时刻。

  “风萧萧兮易水寒”,总有一些勇士慨然“逆行”,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光明,他们是这至暗时刻的点点微光,弥足珍贵,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01

  2003年,非典肆虐,67岁的钟南山说:“把病情最重的病人送到我们这里来!”

  2020年1月18日,84岁的他,一边告诫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却毅然挂帅,出征武汉。

  “疫情就是命令”,情况紧急,没有机票,他就坐地铁,毅然决然,奔赴一线。

  在高铁上,他那张抱这双手,闭着眼睛,斜靠座椅休息的照片,疯传网络,让无数国人泪目。

  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的组长,他一下动车,就直奔现场,听汇报,看材料,一直忙到晚上11点多才休息。

  第二天,他又来到金银潭医院、武汉中心医院,实地调研。当得知有医护人员感染了,他心急如焚,表情凝重,明确向外界发出了新冠肺炎可以“人传人”的重磅信号。

  接下来,武汉封城,全国一级响应,一场声势浩大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阻击战,整体战,在神州大地迅速展开。

  02

  1月31日晚8点,天空飘着小雨。湖北潜江市的街头空无一人,空旷而冷寂。突然,一个身穿白色羽绒衣的小姑娘骑着自行车来到潜江公安卡点。值班民警施虎接待了她。女孩叫甘如意,是武汉江夏区金口中心医院的一名医生。得知疫情,90后的她,义无反顾决定返回战场,与战友们并肩作战。

  甘医生的老家在公安县斑竹垱镇,距离武汉有300多公里,由于所有的公共交通都已经停运,为了能第一时间赶回医院,她决定骑自行车到武汉。她准备了一点干粮,就骑着自行车上路了。当天的天气不好,细雨微寒,路上饿了就吃点饼干,直到晚上八点多,她骑行到了潜江公安卡点。

  潜江卡点的民警们看到这个“逆行者”,都无比敬佩。由于天色已晚,民警们主动帮女孩联系宾馆,安排她先在潜江住下,第二天再上路。

  为了让甘医生能尽快回到医院,施警官开始协调车辆。2月1日早上,甘医生在测量体温后,民警将她送上了直达武汉的顺风车。

  03

  3月初的一天,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援鄂医疗队的刘凯医生,在护送患者做CT的途中停下来,让已经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这个瞬间感动了许多网友。

  那天的夕阳真美,太阳落在楼宇的之上,远远看去,仿佛是一根点亮希望的蜡烛,给人以无限的希望。

  现在,老先生的病情有了好转,已经可以下床了!他说:“等康复后,我要用小提琴拉一首歌,向他们表达谢意!”

  04

  35岁的汪勇是武汉一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小哥,从小生长在武汉,每天忙于送快递、打包、发快递、搬货。工作之余,他也偶尔会开网约车贴补家用。

  疫情来袭,离汉通道关闭后,公交停了,快递公司也歇业了。家住金银潭医院附近的他,看到护士们上下班打车难,在心里暗暗思忖:“我应该做一点什么。”

  于是,他瞒着父母妻儿,开着网约车,义务接送医护人员。因为担心将危险带到家里,他又找各种理由住进了单位的仓库。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单凭一己之力毕竟有限。汪勇想到了招募志愿者,在他的号召下,义务接送医护人员在的车队,人数越来越多。他还联系有关公司,在城区投放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动车,大大缓解了医护人员的出行困难。有时,他还自掏腰包,为医护人员订购餐食。

  05

  2月5号,在安福县横龙镇镇政府举行的一个简单捐赠仪式上,李伟明、谢林辉把七个沉甸甸的纸箱,里面一万只口罩悉数送到工作人员手里后,他们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欣慰的笑容。

  春节前在老挝务工回乡探亲的李伟明,时刻关注家乡疫情的动态。1月30号,他在乡贤群里得知了日夜辛苦工作在抗疫一线的镇村干部口罩紧缺,很多都反复使用时,便决定从国外筹集一些口罩送给乡干部。

  2月1号,李伟明和表弟谢林辉把老挝的朋友们都发动起来,当天上午就在当地的各个药店、医院等地四处搜集到1万多只口罩。考虑到快递春节停业,李伟明亲自开车去取回来。从2月1号下午出发前往距安福1900多公里的云南西双版纳磨憨口岸。李伟明、谢林辉等一行三人,轮流开车,饿了也只是冲碗泡面充饥。通过关口检查后,2月3号17点31分,李伟明接到货后,又马不停蹄上路。2月5号,临近中午十二点,李伟明和谢林辉将10000只口罩送到了镇里。2月6号上午,他们又将4500只送往了安福县红十字会,下午他们才把剩下的1000只送回他们生活的盆形村。

  从安福到云南磨憨口岸,再返回安福,来回近四千公里,穿越了万水千山。这些凡人壮举,令人感动!

  点点微光汇集在一起,这至暗的时刻便有了光明,它照亮了春天的路。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文章是致敬疫情至暗时刻点燃微光的英雄们的赞歌。作者把抗疫分为两个阵地,一个是以医院为中心的救死扶伤的阵地,一个是战疫后方乡村防疫的阵地。重点塑造了最广大的医护工作者的群体形象。他们不顾个人安危,舍己救人,大爱无疆汇聚成点点微光冲破至暗迎来光明。他们是抗疫的中流砥柱,是赫赫有名的专家院士、医护工作者以及保障供给者的英雄团队。但战疫靠大家,全国一盘棋。相对于他们,还有那些在后方乡村防疫的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微光的汇聚也是不容忽视的。他们合二为一点点微光的汇聚组成中华儿女抗疫的精兵强将冲破疫情黎明前最黑暗的堡垒,去迎接霞光万丈的黎明。他们是至暗中希望的使者,最美的天使,是真正的英雄。感谢赐稿,倾情推荐阅读!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