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胡适在长春的一次演讲

作者: 学而知之 点击:1257 发表:2017-08-07 09:35:41 闪星:1

摘要:胡适先生曾因公去欧洲,路过长春,应长春文化人士的邀请,在长春做了一次演讲 。本文记述的就是这件事的经过。

  了解著名学者胡适先生经历的人都知道,他从美国留学归来,一直在北京大学及南京、上海、香港等地工作和生活,其间又出任“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等。看了本文的标题,不禁心生疑窦:胡适先生何时到过长春演讲?要说明这件事,还要从长春的一所私立学校说起。

  1915年8月22日,热心教育的长春著名企业家、裕昌源火磨创办人王琳和弟弟王钰共同出资,创办王氏私立自强学校,并邀请长春著名教育家,曾任长春商埠学校校长、双阳劝学所所长的杨世桢(1887-1937)协助办学。杨世桢先是任自强学校名誉校董,参与学校相关事宜,1919年2月接任校长一职。任校长后的杨世桢,克尽己任、殚精竭虑,把自强学校治理得兴盛一时。梁启超、张作相、蒋梦麟等许多名人学者,或应杨世桢校长之邀到学校演讲,或为学校题词以支持和鼓励。

  1926年,胡适先生被委派去英国处理退还庚子赔款事宜,并到法国、意大利等国游历。刘旸《关于胡适先生的长春之行》一文介绍说,据胡适先生晚年忆:“1926年我以‘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中国方面三位委员之一的身份去欧洲公干。”胡适先生原计划于1926年7月20日出发,经希腊到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后改变行程,7月17日从北京出发,取道哈尔滨经西伯利亚铁路赴英。因为需要在长春换乘中长铁路,这样才得以在长春停留一日。刘旸的上述文章说,据胡适日记:“1926年7月19日早7时到长春,有中日人士多人在车站迎接,住大和旅馆。10时半往自强学校演说并参观……晚7时半,在满铁纪念馆为中日教育界联欢会演讲‘东西的文化’,9时半上车,长春有北大学生数人,颇能思想。”

  据刘旸先生在文中介绍:他曾访问过参加接待胡适先生的时任自强学校教师的张锦泽老先生,张先生回忆,吉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县立一校、私立自强学校等校师生在车站欢迎胡适先生。刘旸的文章中说,“胡先生的讲题是1926年7月10日发表于《现代评论》的《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这次著名学者胡适先生路过长春,学生们都希望能听到他的讲演。自强学校的杨世桢校长更是积极邀请,胡适也很爽快应邀。于是东北长春,就难得有了一次胡适的演讲。

  据杨世桢校长之子杨林森先生说,演讲题目是“东西之文化”,演讲稿刊载于1926年7月26日的《盛京时报》。笔者在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找到了这张《盛京时报》进行考证,杨林森先生的说法是正确的。从《盛京时报》“紫陌”专栏第十七号上刊登的原文看,胡适演讲的题目就是“东西之文化”。演讲开始,胡适还客气一番,他说:“今天蒙诸位欢迎,予十分高兴”,“今天讲的题目,即前在北京报纸和日本报纸发表过的,现在只将它的概处说说——东西之文化。”由此看,刘旸的文章说,胡适演讲的题目是之前在《现代评论》发表的《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一文也应该是对的。在长春的这次演讲内容是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一文的缩减版。

  演讲全文不长,现摘录一部分:

  东西之文化这题很泛,不易讲起,今天我要说的是:东方文化好呢?或是西方文化好呢?吾们看东方的文化,注重精神,所谓精神文明,也很高妙。西方的文化,注重物质,所谓物质文明,也极澎湃。但我们是保守东方文化呢?或是尊重西方文化呢?这是我今天要讲的。因为这是人生向前的标准,没有把此事认清,向前努力的方针,不能确定,所以我要开诚布公,和诸位讨论……

  《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是胡适先生关于东西方文化与文明见解的最重要的一篇文章。关于演讲中反映出的思想是否正确,是否适合今天的中西文化,我们在这里不作评论。但胡适先生的演讲很合当时青年学生们的口味,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演讲结束,胡适先生在杨世桢校长等陪同下参观校园,对长春有这样规模的私立自强学校且管理得这样好,大加赞赏。

  由杨林森先生纂编、长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出版的《自强学校百年史》一书记载,胡适博士讲演后,应杨世桢校长的请求,即兴挥毫给自强学校留下一幅墨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幅墨宝当年悬挂在学校的大礼堂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强占了自强学校,胡适先生的题词也便不知所终。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胡适先生是不是真的到过长春,并在那里作过题为《东西之文化》抑或《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的演讲,本不是一个十分重要或重大的事情,作者却为此作了一番认真仔细的考证。这里更为可贵的是作者治学态度的严谨。关于我们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则是另一个问题。立足自己,尊重对方,取人所长,补己之短,或许是一种比较好的态度和做法吧。推荐阅读。编辑:杜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