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母亲】母爱如水润心田

作者: 书带草 点击:2362 发表:2020-03-09 16:40:20 闪星:8

  母爱,就是人生长河中的一叶轻舟,不论激浪,还是逆水,都要把子女送到理想的彼岸……对每个人来说,这种爱是最公平,也是最无私的!

  世事难料,有些事总是让人难以揣摩和置信,这就是最真实的生活。父亲在世时,曾有一阶段,我目睹父亲高大伟岸的体魄与母亲孱弱瘦小的身体相比较时,心中产生过一丝猜测,总认为母亲的身体不是很好,生命的老去可能会走在父亲的前面。

  母亲五十多岁时,我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她在一次挖屋后菜园地的老沟时,脚被沟里的朽树根扎破了,当时也没当回事,只做了简单的包扎。不久后的一个深夜,母亲破伤风发作,导致牙关紧闭全身抽搐,从床上滚到了床下。当时父亲在镇上经营一间代销店,因要看店面也就不能天天晚上回到乡下的家中。幸亏父亲第二天早晨赶回家拿物品,才发现翻落床下的母亲已经奄奄一息。发作的破伤风需要大剂量的破伤风抗毒素,我听父亲说过,当时医院这类药物紧缺,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就病急乱投医,在主治医生的建议下到兽医站买来大剂量的破伤风抗毒素。

  母亲六十那年,患上妇科疑难杂症,身上不间断的流出血液及分泌物,身心憔悴。我们弟兄轮流和父亲带着母亲辗转于淮安市区、省城南京等各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就诊,结果总查不出明确的病因,更没有对症下药的治疗措施,只是敷衍着开一些消炎杀菌的药物了事。不想,投医无门的几个月之后,母亲病症有了很大缓解,直到后来的逐渐好转。而一向身体强壮的父亲却被发现患食管癌晚期,虽然经过淮安第一人民医院及时的放疗救治,生命还是定格在他老人家77岁的那一年春天。

  母亲,一直是位有个性、重品德,很要强的一个人。就如当私塾先生的外公为她起的名字一样——莲芝!莲,做人要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芝,意愿生活呈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态势。在邻里间的朝夕相处中,以理服人,宽厚待人,也深得大家的尊重。即便生活拮据,母亲待人总是倾其所有。母亲不识多少字,庄上有什么家庭纠纷,会找母亲给说道说道,结果也总是化干戈为玉帛。处理家中的大小事务,母亲也是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合情合理的换位思考。就是现在,她的几房儿媳都非常尊重她老人家。

  在大集体所有制中,她为了一大家的生计和男社员干一样的农活挣工分,下放后不善农活的父亲被村里安排民办代课教师,一月也就抵兑工分十四元。人口多劳力少,母亲总是任劳任怨,毫无怨言。在我出生后不久,国家就出台了节育措施,母亲是村里第一个响应国家号召的。听奶奶说过,再早几年开展节育措施的话,可能就没有我这个小尾巴了,我在兄姐中排行最小。

  今天的母亲虽说已八十多岁了,但还能烧出一桌可口的饭菜。子女对味道最原始的体验,大多来自于母亲所制作的食物。因为我们子女都吃惯了母亲烧的饭菜,咸淡适口。小到四季的果蔬,大到有限的鸡鱼肉蛋。在我们的味蕾神经原的末梢,总可以记住属于母亲的那种特殊的味道,这种味道也是家的味道。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还念念不忘,常利用节假日回家去吃母亲的“土灶香”。所以,也一直以为这是我味蕾中最美好的记忆!  

  古历三月十三是父亲的祭日,这个中午包括亲友家人相聚追思。济济两桌,有几个嫂子在厨房忙着,可母亲还是要亲自掌勺。桌上的菜满满当当,唯独母亲一人还在厨房里忙上忙下。我们喊之,“你们吃,我不忙”,母亲的口头禅脱口而出。

  每每想起母亲这句耳熟能详的“你们吃,我不忙”的口头禅,才突然领悟到母亲哪天是和我们子女围在一张桌子上吃过饭的呀?记得小时候每次母亲会围在家中唯一的餐桌上弄针线、糊鞋浆,唯独吃饭的时候就没有了母亲的一席之地。

  所以,在我们家的很多日子里,饭桌上总是少有母亲的影子,母亲总以人多坐不下为由而在厨房收拾厨具,等我们吃过了,她才把桌子收拾停当了再吃。

  2006年的春天,77岁的父亲因病离开了我们。住在镇区的我们再次要求母亲去跟我们一起住,结果她还是拒绝了我们:这儿好,离你爸又近,家前屋后有菜园,圈里还有会“唱歌”的鸡鹅鸭……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大嫂于2007年秋天患颅内胶质瘤住院手术,这可急坏了母亲,天天嚷嚷着这几句话:“我们一大家族,大嫂就是长子媳。女人家,女人家,有个女人才为家啊!”当在苏州工作的侄儿(大哥的儿子)提出找保姆服侍他患病的妈妈时,母亲不让。她快嘴快语地说:“就你钱多啊,钱再多能有家人伺候得好吗?你们这些孩子,没过过苦日子啊!”第二天就叫我找车子,去乡下的老宅把她的行床被褥及生活用品都搬到了大哥家,当起了大嫂的“保姆”。大嫂的手术带有并发症,损伤了脑神经,伴有大小便失禁。往往在她叽咕着有大小便时,可大小便已经淋湿了所穿的裤子,这样的情况多发生在寒冬腊月,那么厚的棉衣棉裤,母亲是怎么洗的?

  大哥自初中毕业以来,就一直做着商品销售生意,从没做过家务活中的烧烧煮煮、洗洗捞捞。虽然,为此放弃了生意场的收入,想和母亲一起来服侍大嫂。可是,面对大哥的拙手拙脚,母亲总是嫌他碍事。随着大嫂身体的逐渐呆滞,包括每顿饭都是母亲亲自来喂。

  2014年的秋天,大哥带着大嫂去县医院做康复检查,医生说,病人做过开颅手术,怕颅内有金属材料,不能做核磁共振。没办法,大哥又把大嫂带到之前做手术的那家医院——南京的省人民医院,接诊的专家就是曾为大嫂手术的主刀——脑外科的胡卫星主任医师。当胡主任看完病历,再抬头用惊讶的眼神看着大嫂,第一句话就是:此病例至今还活着?是的,三分医七分疗,母亲的精心伺候在延续着大嫂的生命。因为,我们附近就有一位和大嫂一样病症的妇女,在北京某医院做了相同的手术,术后仅活了三个月就撒手人寰了。

  那一年,也就是姐姐结婚的第二年,在国营水泥厂上班的姐夫突然遭遇机械故障,在工作中逝去了年轻的生命,当时的姐姐还怀着身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姐姐哭成了泪人……二十多年过去了,姐姐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母亲的每一根神经。

  母爱伟大。儿女的目光,总是向着最美的地方;母亲的目光,总是落在儿女的身上。年轻时的母亲,一个人能扛起九口之家,作为子女的我们又有多少能记住母亲的生日?母亲已习惯了儿女的疏忽,那颗心却追随着儿女漂泊不定,常常忘记了自己。儿女的生日喜好让母亲如数家珍,母亲的生日喜好儿女都能知道吗?有时我们在想,作为母亲,仅仅是养育之恩吗?倘若没有母亲的付出,母亲的牺牲,母亲博大无私的爱,这个世界还会有温暖、有阳光、有子女沉甸甸的泪水吗?

  “孝顺孝顺,就是顺着老人”。突然想起,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母爱,是一场又一场的辜负。”是的,设身处地的付出,不谈回报甚至有时还会被辜负。即便转身落泪,还是笑着付出。这个一直被伤害的固执的人就是那个被叫着“母亲”的人。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淡淡的笔墨,透着绵延的深深的母爱。作者真情叙说居家的母亲,在点点滴滴平凡的生活中体现出的伟大。母亲全身心扑在家庭中,扑在儿女身上,任劳任怨勤劳能干;在村里,帮助村人解决矛盾纠纷,因为她德高望重,有威信,是村人都信任尊重的长辈。母亲年轻时,一个人扛起九口之家的生活,孱弱的身体里却蕴含着一股强大的力量;晚年时,没有乐享清福,依然担起伺候病重中长媳的重担,从来没有放下过对儿女的牵挂。作者文笔朴素自然,不胜雕琢,却感人至深。感谢投稿!推荐阅读。编辑:天街小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