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庐山睡着呢

作者: 葛江洋 点击:1022 发表:2017-08-04 20:46:31 闪星:1

 

  盛夏季节上庐山,果然是一件惬意的事。尽管远在北方,仍是饱尝了夏日酷暑的煎熬,有消息说,这是近XX年来所未遇的高温,其实我已经不想听了,现在似乎有一个说法能够为政府解脱一样,明明就是遇到了什么什么灾害,政府似乎怕被赖在自己身上,非要找出一万个理由,说是多少多少年未遇,好像这要就可以减轻他们的管理责任,甚至能够显示出他们战胜天灾的功绩。
  无论怪谁不怪谁,也无论谁有功和无功,老百姓们还是要有福过福,有难渡难,没得选择。
  我此次倒是例外,有一个机会可以逃避几天,买了张火车票,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箥,上了庐山。
  正是旅游旺季,从四面八方涌来的人流占满了庐山,昔日达官贵人的避暑胜地,如今成了寻常百姓家,彰显了社会的进步,就连当年中央召开重要会议的庐山大会堂也早已对外开放,当年九届二中全会全体人员的座次也一如当年公示于众,人们似乎可以从那里想见当年的庄严和热烈。             
  自从大上个世纪,清朝政府在输掉了鸦片战争之后,外国的传教士们也趁着坚船利炮的声威纷纷来到中国,怀着各种不一样的念头开垦这块东方的处女地。时有一个叫李德立的英国人,几经周折,终于逼着清政府将庐山这块“豺豕横行”的不毛之地卖给他,而他竟投下大量银子进行了全面开发——其规划远比任何一家房地产开发商要科学和宏伟得多,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这个荒芜的秃岭上建造了1000多幢各式风格的别墅,还吸引了众多的传教士们前来进行文化拓荒,他们纷纷在这里购买房屋,试图在这里永久地居住。
  李德立应该是在中国最早的中外合资房地产开发商,尽管他“拿地”的手段很强盗,可他在把地拿到手后,对土地的使用和规划却是最有远见和建树的,直到今天他建造的房屋仍然是庐山风光中的重要景色,以至人们今天在徜徉于各式风格的别墅群中间时,不能不对这位强盗开发商投以别样的思念和认可。试想,如果没有李德立的开发,如果不是李德立的开发,能有庐山的今天吗?我们不敢继续往下想了,再想就是卖国了!!
  那时的庐山,于是成了一个世外桃源,不仅有许多外国人纷纷买下这里的别墅,连中国的达官贵人也在此留下房产,国母宋庆玲的父亲就曾经把这里的别墅作为陪嫁分别送给了自己的两个女儿,而另一个女儿则自己嫁入了豪门,夫婿孔祥熙同样有能力买下豪宅。也正是这些不经意间的赠与,遂使庐山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便成了中国的政治中心,因为首先是有了一个“我是革命领袖,我到哪里哪里就是革命的中心”的风云人物蒋介石。
  蒋介石一生曾经77次上过庐山,先后在庐山住过700多天,在他的导演下,这里发生了许多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大策划,而另一位同时代的风云人物毛泽东则同样把革命的中心设置在这里,同样导演了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事件。在对待庐山上,毛泽东与蒋介石这一对天生的对手似乎有着共同的偏爱,他一反自己“不走回头路”、不重游故地的惯例(据说他的一生很少重游故地),曾经三次登上庐山,并且在这里主持召开了重要会议,两次把自己曾经的亲密战友打入冷宫。
  是什么让庐山如此富有魅力,富有神奇,竟能够让如此强硬的伟人对它独钟情怀?
  漫步在庐山的林荫小道,崎岖蜿蜒的街路肯定已经不是当年的样子,可那些带有说明文字的标牌却在告诉我们,这里曾经见证过众多伟人名人的身影,那鳞次栉比的幢幢别墅,都在讲述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那比肩继踵的参天古树都在见证着一段历史的本真。
  那是蒋介石叛变革命的紧急关头,庐山在述说。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这里的仙岩宾馆小厨房里召开秘密会议,确定了八一南昌起义的具体方案,宣告了国共两党分道扬镳,孕育了第一支人民武装的诞生;
  那是抗战的烽火初起,庐山在述说。蒋介石曾经在这里筹划了全国抗战的大略,周恩来也来到这里进行抗战合作的谈判。全国的抗战宣言从这里发出,这里一度成为全国抗战的总指挥部;
  那是抗战的时刻,庐山在述说。这里成为抗战的孤岛,曾经是红军团长的杨遇春将军,在这里成了抗日的英雄,他率领着两个团的国军将士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奋战9个多月,终于寡不敌众,把庐山交给了日军,他成就了抗战名将的英名,而庐山则沦于铁蹄之下;
  建国十年后,庐山在述说。全国各地在“三面红旗”的感召下,人人心潮鼎沸,赶超英美已如探囊取物。此时的毛泽东在此召开高级会议,起初似乎真想把自己发热的脑子冷一下,可哪知中间冒出个国防部长,不囿于自己的高官厚禄、衣食无忧,竟然管起国计民生的大事,不仅在分组会上滔滔不绝的抨击时政,还亲自给最高领袖送达了万言战书。于是,太岁动土,天子震怒,“纠‘左’ 的会议变成了反右”,曾经战功赫赫的彭大将军成了反党集团的头子,一干无辜的支持和同情者也成了反党分子,庐山见证了这一天大的历史冤案;
  十一年后,“文革”的鼎盛时期,庐山又在述说。毛泽东刚刚破天荒地在党章中确立了自己的接班人,继而又觉不妥,那位接班人后来的言行并没有符合他不确定的思维,起码是不懂沉默和韬光养晦,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主动跳出来,频频露面,结果引起了毛泽东的反感,他决定杀鸡给猴看,在庐山召开的九届二次中央全会上,抓住“设国家主席”的话题,大谈反对修正主义,反“天才论”。最后把他多年的秘书兼“粉丝”陈伯达打入冷宫,结束了他的政治生命。以敲山镇虎之术,给那些想入非非的人一些颜色。那时的毛泽东,从表面上已经完全可以弄党与国家于股掌,在封建、皇权的世代影响下,即使党内众多的有识之士,也只能谔谔诺诺,否则会连自身的乌纱帽也保不住。
  如今在庐山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看到一部叫《庐山风云》的片子,分为上下两集,上集讲得是蒋介石等,而下集则是专门讲述了毛泽东和共产党的这些故事。
  一个庐山见证了半个世纪中国的政坛风云,它记录和叙述了历史沧桑、人生变幻,如同它多变的云雾、无常的阴晴,但毕竟给人留下了一份真实的画面。
  庐山曾经睁大双眼,庐山曾经滔滔不绝。
  可现在的庐山,在一片喧嚣和涌动之中,却早已远离了那些政坛是非,似乎再也不会有那些能够左右中国历史的事情在它身上发生,再也不会有那些值得人们探究和记忆的故事出现,庐山在一片表面繁华和浮躁中,显得十分忙碌和世故。全国各地的度假者、旅游者们,怀着各种不同的心态来到这里,他们观展馆、赏风景、品美食、避高热,听到过去的故事,没有人去深究原委,上了一些年纪的游者或许还能啧啧叹息一点,更多的则是当作笑谈,甚至年轻人会欣赏西方的洋人、旧时的达官贵人、以及那些耀武扬威的“鬼子”,他们或许觉得那是十分遥远的事,那是已经过去的烟雾,如今的庐山,无论谁来建设和管理,都会是现在的风光……
  细观今日的庐山,也真是一副志得圆满的样子,好像一位已经饱经沧桑、看破红尘,对一切一切已经均可不屑的佛师,任凭外界风云如何变幻,任凭天南地北的游人用怎样的方式刺激,似乎是在他身上搔痒,他都无动于衷。庐山仿佛已经疲倦,或是已经超俗,或是因深陷商潮而对政治失去了兴趣,三十多年来,他缄默不言,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迷迷憧憧,是大智若愚还是愚不可及?恐怕只有庐山自己知道。
  庐山睡着呢,福兮?祸兮?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盛夏酷暑,庐山这个人人向往之地吸引着作者前去享受几天“惬意”。可是,这个“清凉”之地带给作者的却是不“清静”的思考。作者先是介绍了庐山景区的建造历史和地位价值,并做了客观评价。接着笔锋一转,用一组“庐山在述说”排比段,以庐山之眼为视角,概括了“土地革命”时期、“抗战”时期、“三面红旗”时期、“文革”时期的半个世纪的政治风云。最后以庐山表面的现状为基点,提出“庐山睡着呢,福兮?祸兮?”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此篇游记,轻游重记更重思,实际是在借庐山热点的转移作探讨,中国由对政治的狂热骤然转向对经济对娱乐的狂热,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到底该怎样认识和理解?顺便提及:开头一段,看似闲笔,实则一针见血的点出有些官员“积极”幌子下的实质。推荐阅读 【编辑:路人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