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家】感受尾控

作者: t秀才大哥 点击:1003 发表:2020-03-03 12:04:09 闪星:3

摘要:疫情在近期有了可喜变化,从买菜的一路所遇,看出了小城可喜的一面。

  妻去外家四五天了,家里除了肉和洋芋,一点蔬菜都没有了。孩子昨晚远程加班,早上还在睡觉,不好喊他。母亲早就起来了,还做好早餐让我和她一起吃。母亲出不了远门,买菜的事,自然落在我头上了。
  自从不幸在巡察工作中突发脑溢血住进市医院,竹背箩就闲置没用了。住院近三个月,医院要求,至少再做两个星期的康复治疗,才能出院。可呆在医院的日子,没有家的感觉,也没有家踏实,所以自称回家看看再回,回家后就不想回去了。虽然后遗症老缠住不放,但家始终是最习惯呆的地方。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的后遗症折磨着,但我除了早晚雷打不动的服用降压药外,风湿与痛风方面的药,也在服用。最近常出外走走,由近而远,加强锻炼。今天觉得去小青山农贸市场买菜,应该不得问题。所以从储物间拿出背箩,打理干净,戴上口罩,就出门了。
  走到小区门口,发现门内摆了一张方桌,有三个二十多岁的女生置守。旁边立了块木牌,注明是团县委疫情扩控点。她们提醒我戴上口罩,我邓上拿出来戴好后走出小区。到老百姓大药房,才发现疫情卡点拆了。颐景园街道居中的护栏左右都畅通了。只不过人们的意识还在蛰伏,来往的车辆屈指可数。我沿定南古城西门广场人行道,左转人民路。快到政府大院门口时,看对面走来一位姓诸的老哥,没戴口罩。走近,双手相握,问他为哪样不戴口罩?他笑了笑瞪了我一眼说:“拿个‘马笼头’戴起,还没有戴够?”我给他说,不防一万,也防万一。他说,这街上不得好两个人走,掏装荷包头,人多的地方戴一下就行。我觉得有理,所以就暂时掏装起来。
  我一直走到交安织路。这路上,除了左边一个小区门边还设卡,县委政府的党政大院前点还有人值守外,卡点全消失了。进安织路,再走几百米拐进小青山。
  这一路居然没有看到过一辆出租车,拉客的机动三轮也没见一辆过路。因为我打算走累了好坐车回家。看来今天,回家最可靠的,还只能靠脚力了。
  到了小青山,以前农村人到处摆菜卖的那大片水泥场地,改成有人收费管理的停车场了。那停车场,停得密密麻麻的,还不断有车进进出出。我看到人头攒动的路口,进出有序,有红袖套值守。于是就往那地方走。入口,有一位红袖章要求量体温、扫码,可他再看了看看后说,六十岁的老人可以不用麻烦。于是我顺利进场 ,直上专卖疏菜的接上二楼买采。
  走千家不如坐一户,我在一个菜摊上,把想买的菜都买得背箩装得满满的,然后就想从原安酒 二分厂进城老路,走富强路回家。可那边有个卡点,得让人量一下体温,还得扫图标。过了卡点,我看到右边有个蓝布棚,五六个人围坐烤火。他们见我,热情相邀,请我坐歇一下气,烤烤火,吹吹牛。说是很久没见我了,想听我吹牛了。还七嘴八舌的讲起我曾经摆过的幽默故事。由于都是老熟人,有人帮我接下背箩,我就坐下,和他们在一起,聊风水,聊风俗 ,聊葬俗,一聊就是二十来分钟。我看了看手机,快十二点了,孩子正好打来电话来,关心我身体,问能否走回家。我说歇好了脚,问题不大。于是起身告辞,原路返回。
  很长时间没走这么远的路了,好在遇多年老朋友,相聚畅谈,休息了二十分钟,体力和精神都得到明显复,走路速度也提上来了,中午十二点半就到了家。但把背箩放下,已经满 头大汗,脱掉外衣,就连身上也蒸汽腾腾的难受。于是我赶紧回卫生间,用冷水洗了一把,才感到舒服多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瘟疫来势汹汹如虎狼状,但凡事有始有终,瘟疫也一样,终于到了“强弩之末”时候。现在春光明媚,作者把宅家外出买菜情况诉诸文字,可喜地看到疫情防控降了级,人们的生活在逐渐步入正轨。但作者和朋友聚集聊天不可取,还要再等些时候,尤其大病初愈的身体,作者更该注意保护。推荐阅读。编辑:梁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