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八一】我成了“二杆子”

作者: 偏说 点击:2021 发表:2017-07-25 16:13:23 闪星:7

摘要:金班长在前头探路,我们边用棍子拨开或抽断交织在一起的荆棘边前进,我行走在中间位置。当我们穿越一片茂密的竹丛时,突然,一道绿影闪电似的射到我的右胳膊上……

1500911392839722.jpg

  新兵集训结束后,我被分到三营十连三排七班,这里属于老山战区,离边境只有几十公里,七班是全团霍霍有名的尖子班。

    和我一起分到这个班的有贵州的小蒋和云南的小张。连长宣布完分配名单后,单独找我们仨谈话:让你们到七班是连队再三研究决定的,因为这个班要代表全团参加师里举行的军事大比武,现在离比武不到三个月了,希望你们不要辜负连队对你们的期望。

  我听了感到既兴奋又担心。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分到这么优秀的一个班,前途不可限量。但任何事有利就有弊,有机遇就有风险。全团的尖子呢!一千多双眼睛看着,万一出了什么漏子,就等于宣告自己的军旅生涯彻底没戏了。

  班长姓金,四川人,个子不高,说话温和,待人很亲切。尤其让人注目的是他那双眼睛,特别亮,闪着令人畏惧的光芒。听班里的老兵说,他可是个“练家子”,三五个人近不了他的身。据说,有天夜里他上厕所,有个哨兵想试试他的手段,就悄悄地避在厕所门口外面,等金班长解完手出来,他猛扑上去,从后面拦腰死死抱住了他,想把他掼在地上。但说时迟,那时快,金班长飞起一脚,脚尖越过自己的肩膀,准确地踢中了哨兵的下巴。哨兵“啊呀”一声,捂着下巴就蹲下了。金班长的脚却并没放下,而是像镰刀一样挂在脖子上。第二天,大家看到那个哨兵的下巴是青紫的,问他咋回事,他说是自己不小心摔倒磕的。

  我和小蒋、小张听了都很兴奋,我们本来就想学点真本事,跟了这么棒的上司,还愁什么呢!

1500911570575765.jpg    (右图:我们睡过的床铺)

  入伍前,当过兵的叔叔曾告诉我,到了部队一定要勤快,每天都要早起,挑水,打扫卫生,还要给班里的老兵打好洗脸水、将牙膏挤在牙刷上......到了部队后我就照叔叔的话去做。但小蒋、小张也这么做。刚开始那阵子,我们经常抢劳动工具。小张晚上将扫把塞到自己床垫下面,小蒋则把扁担不知藏到了哪里,我就牢牢地占着水桶,没有扁担我就用两手提。而小蒋看到后就会跑过来跟我争,他说快给我吧,提着太累了,用扁担挑多好。我说,不用,不累,你去忙别的吧!经常弄得很尴尬。几周后,我们悄悄商量了一下,将班里的活列出来,分了工,每天谁做什么都规定好,每星期一轮换。这才没再出现你争我抢的局面,显得忙而不乱,还经常受到连首长的表扬。

1500910890134190.jpg    (左图:我们的洗漱工具和碗筷)

  我们班的训练比其他班标准高,难度大,要求严。尤其临近比武前那个月,比在新兵连还要苦的多。在新兵连,我和小蒋、小张算比较优秀的,可跟七班的老兵一比却差远了。金班长能用右手单臂倒立,左手持冲锋枪,边用五根手指旋转身体边射击,三百六十度,所有目标都被击中。陈副班长曾被请到昆明陆军学院担任过体能教练,那个彝族的俄老兵五公里越野的成绩不到十六分钟,投手榴弹成绩是七十一米,是全师历年的冠军。贵州的黄老兵枪法最好,五发子弹打五十环是常有的事......我们三个只有老老实实拼命追了。虽然很苦很累,但连队给了我们班特权,到哪里训练,怎么训,都由金班长说了算。金班长带着我们把附近的山山水水都转遍了,哪儿风光好就在哪儿训练,苦中有乐,新鲜刺激。

  有一次,我们去了一个不知名的山谷。听当地的猎户说,在山谷的东部有一个能容纳上万人的山洞,里面有暗河,还有五颜六色、奇形怪状的钟乳石。但这个山谷却没有路,荆棘密布,怪石嶙峋,非常难走。金班长说,今天我们就把寻找这个山洞作为训练科目,检验一下咱们的野战生存能力。

  出发前,我们做了充分准备,每人的冲锋枪弹匣里压上了三十发子弹,头戴钢盔,背上水壶,其中六个人的水壶里装水,三个人的水壶里装酒,挎包里装了压缩干粮、手电筒、军用匕首、指北针、绷带、背包绳等,每人还拎着一根两米多长的棍子。

1500911019837140.jpg    (右图:我可爱的战友们)

  金班长在前头探路,我们边用棍子拨开或抽断交织在一起的荆棘边前进,我行走在中间位置。当我们穿越一片茂密的竹丛时,突然,一道绿影闪电似的射到我的右胳膊上。

  “蛇!”我身后的小张失声惊叫。

  大概是本能反应吧,当时我连想也没想,几乎在蛇扑到我胳膊上的同时,我的左手就一把抓起它用力甩了出去,正好甩到左前方一块巨石上,将蛇摔死了。

  金班长看了看,说:好危险!这是‘青竹标’(也叫竹叶青蛇),有毒的,大家要多加小心。

1500911094143424.jpg

    (左图:中越边境界碑)

  三个多小时后,我们找到了那个山洞。里面果然很大,洞口矗立着一块酷似老鹰的巨石,一条暗河从鹰的两腿间流泻而下,发出巨大的轰鸣。我们查看了一下周围的地形,发现这里很美,溪水淙淙,野花盛开,百鸟争鸣。只是周围群山环绕,密不透风,十分闷热。

  金班长说,大家休息一下,渴了的喝点水,饿了的吃点干粮。张老兵和杜老兵说浑身痒得难受,先下河洗个澡再说。便不管三七二十一,脱光衣服就扑到河里去了。我也想下去洗洗,但金班长不发话,我不敢轻举妄动。金班长打量了我们一下说:谁想洗就洗吧!我心里一喜,边说谢谢班长边飞快地脱衣服。谁知还没脱完,就见张老兵和杜老兵双手拍打着身子哇哇大叫着跑了上来,他俩身上沾着许多褐色的小草叶。可等他俩跑到我们跟前时,大伙全傻了。原来他们身上的东西不是草叶,而是——蚂蝗!胳膊上、大腿上、肚皮上、脚脖子上,到处都有,看了令人头皮发麻。尤其令人害怕的是,杜老兵的生殖器上还附着两条。我们赶紧上前帮他俩清除干净。经过这一吓,别说洗澡,我看着河水身上都起鸡皮疙瘩。

  进入山洞后,我们行进了不到百米,金班长就下令撤出。因为洞里太黑了,我们九把电筒同时往一处照,也只照出暗红色的脸盆大的一块地方。而且越往里流水声越响,洞顶和洞壁上还吊着许多闪着红眼睛的蝙蝠,使人不寒而栗。据说这一带还常有野猪出没!金班长担心有什么闪失,无法向连队交差。于是,我们便顺原路返回了。  

  在金班长的带领下,我们三个新兵进步很快,不到两个月就跟老兵们不相上下了。但就在离比武还有不到两周的时候,指导员突然宣布将我调离了尖子班。

  记得那天上午训练归来,我擦洗了身子后坐在床上看书,只见谌文书满面笑容地走了进来。我连忙起身立正,正要报告,他却笑着摆摆手说:“不用了,你跟我去趟文书室,我有事找你。”我满腹狐疑,一边跟他走一边琢磨,他找我干什么呢?文书在连队是实权派人物,被称为“半个指导员”,战友们都很尊重他。进了文书室,谌文书把门关上,给我倒了一杯水,然后走到办公桌前坐下。先是笑容可掬地问我老家是哪里,家中都有什么人,以及文化程度、个人爱好等等。接着他话头一转说:“指导员不打算让你参加比武了。”

  “啊?”我大吃一惊,连忙问为什么。

  他说,先别急,听我慢慢跟你说。我老家来电报说出了点急事,我已经请了假准备回家,回来后就准备复员了。但是连队文书的工作不能耽误,指导员的意思是先让你接着。

  我听后又惊又喜,有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一个下连队不到三个月的新兵蛋子,居然能直接当文书?这不是“一步登天”吗?文书虽是正班级,但比正规班的班长受重视。一个连队班长有十多个,而文书只有一个。

  “但是,你要有两种准备。”谌文书打断了我的思绪,他脸上的笑容一下子不见了。

  他点上一支烟,目光游移不定地说:“连长好象不太同意让你接,还是想让你参加军事比武。”我心里一紧。但他接着又说:“没有文书是不行的。指导员是党支部书记,最后的决定权在他,估计问题不大。”

  果然,第二天上午连长就找我谈话了,他直截了当地说:“指导员让你干文书,一开始我是不同意的,我觉得你写字不如六班的小陈。”

  我连忙毕恭毕敬地说:“是,我写字确实……”1500911606265333.jpg连长挥挥手打断了我。“你先听我说完,后来我听二排长说,小陈字虽写得漂亮,但写作水平不如你,客观地说,你比较全面些,现在我同意让你接了。不过我告诉你,你要给老子干好,否则我随时都可以把你拿下来。”我连忙立正称是。

  当天下午,谌文书就到我们班传达连首长的决定,并当着金班长的面将文书室的钥匙交给了我,让我即刻到文书室上任。

  金班长笑着用浓重的四川话说:“我早都知道,这龟儿子在咱班头呆不长,他是个才子噻!琴棋书画,吹拉谈唱,样样都得行。”

  陈副班长接着说:“你小子有前途,刚来就当上文书了,以后可不要忘了七班的弟兄哦?”

  我心中自是得意,连声应承,谢谢班长,谢谢大家,说真的,我还真舍不得离开兄弟们,今后我会常来看望你们的。

  当时因为战区未撤,我这个文书是半工半读型的。半天参加军事训练,半天处理文秘业务。连长曾当着全连战友的面笑着说:“一手拿枪杆子,一手拿笔杆子,你就是个典型的“二杆子!”

  从此,“二杆子”就成了我任连队文书期间的代名词了。

 

  作者简介:王玮,笔名偏说,山东高密人。 毕业于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潍坊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作品散见于《文艺报》《散文百家》《山花》《太湖》《厦门文学》《黄河文学》《大地文学》《解放军报》等。2012年8月荣获“中华宝石文学奖(2008-2011)新人奖”。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二杆子”,北方话是倔强、急躁或者粗暴的意思。可见,文章题目颇吸眼球。待通篇欣赏完毕,方见谜底,此“二杆子”是赞美一个戍边战士的文武双全。文章通过对自己成长经历的叙述,展现了祖国南疆卫士的精神风貌。他们为了捍卫国家领土的不可侵犯,克服重重困难,苦练军事本领,个个身怀绝技,同时充满了战胜困难的乐观精神和豪迈情怀。所展图片有的让人不免回想四十年前“十五的月亮”照耀之下那“血染的风采”;有的感受到亲如兄弟的战友之情和虽艰苦而火热的军营生活。时近“八一”,向共和国的保卫者敬军礼!感谢老师赐稿银河阅读。美文推荐【编辑:路人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