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伊图里河东站的记忆

作者: 蔡昌旭 点击:3395 发表:2017-07-16 10:38:12 闪星:0

列车从伊图里河站开车驶进伊加线,伊加线是内蒙古伊图里河站至黑龙江的加格达奇站的铁道线。伊东站就是伊图里河东站。伊东站建于1956年,位于伊加线4.2公里处,是牙克石市伊图里河镇的一个四等小站。

伊图里河是蒙古语“伊和图里”的音变,指“河水清明如镜”的意思。伊图里河东与鄂伦春自治旗交界的大兴安岭主背分水岭下,西流入根河。河上架有石桥和铁路大桥,所以分为伊西、伊东。伊西是伊图里河站,是牙林线上最大的车站,也是原伊图里河铁路分局所在地,又是牙林线铁路与伊加线铁路交汇点,进出林区的列车都要在这个车站集结编组,增挂补机,爬越哈达岭,由此向北直抵满归,向东通往加格达奇的第一站就是伊东站。

伊东站在茫茫林海中的山脚下,小站住的林业工人和地方政府机关单位,在车站的与公路交叉处的一座美丽的小镇。苍茫林海,陡峭的山石,清亮亮的河水流淌着,它的气息散布在五月柔和的暖风里,在绿色的田野中,一个黑色的蒸气火车头,喘息着停在那儿,喷着白雾。这些柔韧的铁轨像琴弦一样,从很远的地方有秩序地排列交叉过来,住在这里的人们,习惯了它们弹奏的曲调。

那琴弦的边缘有一座乳黄色的小房子,房子上边刻着“伊东站”三个鲜红的大字,中间有一个红色的路徽,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路徽和站名显得格外的醒目。

那火车是个慢车,像牛车一样不慌不忙,见站就停,站台上来往的人多时,有时还会多停1分钟。一个穿着铁路制服的女人,手里拿着一个本夹子,站在行李车门口,登记着从行李车卸下的货物。她就是这个车站客货值班员张芙筠。

她从行李车上下来,又把装在小车上的货物数了一下数,然后递过本夹子说,签字吧,数量对。行李员签完字。她夹着本夹子,那个推小车的装卸工,已经把货物推进车站的行李房。她仍站在站台上,当火车的汽笛引吭高歌一曲之后,火车缓缓开动,她站在那儿,目送着这趟列车驶向远方,她才夹着本夹子回到值班室。

张芙筠,以站为家,长年利用休息时间组织职工美化职场环境,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被誉为班组工作的好带头人和货主旅客的贴心人。伊东站远离居民区、厂矿企业和商业区,对此,经常组织职工送货上门,工作中清正廉洁,按章办事,合理的事热情解决,不合理的事就是亲朋好友也拒之门外,曾多次退回送来的礼品和现金。对班组的同志从政治上、生活上进行无微不至的关怀,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1990年被铁道部授予火车头奖章,1991年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1992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1993年6月26日,我到伊东站采访和拍摄《兴安芙蓉》专题电视片时,看到的张芙筠事迹后,当年我写下一篇短文《小站的节日》。

事过十几年了,我又一次走进伊东站。这里已经不是车站了,改为伊东乘降所了。车站已经拆除,只留下长满了蒿草的土站台和一条铁道线,小站里显得很凄凉也很沉静了。

我在这里走着。仿佛又回到那个当年的小站,今天是小站的节日,大人孩子,男女老幼集聚在站台上,他们翘首期待着,盼望着。青山绿水和五颜六色的山花,把这个默默无闻的小站装扮的更加美丽。小站每天仅有两对客车从这儿匆匆地驶过。

当年这里的人们虽然家里有电视,但从没有见过拍电视片,当伊铁分局电视台台长孙荣波扛着摄像机出现时,人们顿时哗然。

“这就是拍电视片?”人们小声的议论着。老太太,老大爷,还有抱着小孩的年轻妇女,车站休班的职工也来了,他们穿着铁路制服,整齐地站在站台上。

当钻进云里的太阳露出笑脸时,当摄像机对准这些人小站的人时,他们感到自豪喜悦,有个小姑娘匆匆地跑回家,穿上平时舍不得穿的节日盛装赶回来,可惜镜头拍完了。小站上的人说“加一个镜头吧,把小姑娘也拍进去。”于是又重新拍了一次,身穿节日盛装的小姑娘终于如愿上镜了。

如果没有这个小站沃土,也不会出现张芙筠这个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也不会有小站这般欢腾的节日。当张芙筠的电视专题片《兴安芙蓉》最后一组镜头拍完时,小站里的人们才散去,他们卸下节日盛装,望着远去的列车,“我们也能上电视了。”小站的人们欢呼雀跃,他们感到像过节似的,到处洋溢着欢快的笑声。

天湖一般的蓝色变得有些清淡了,那弯新月悄然升起了,山镇像一个黑色的巨人,撑着高远的天空,夜风从树林田野吹拂浓烈的春天气息。我抬起头来,看着天上的星星,远处的灯火,山峰,坡梁,房屋树梢,便都显出朦胧的轮廓来,遥远的地方传来鸟鸣。

伊加线铁路当年那不知疲倦的火车汽笛声,格外清新,甚至还可以听得见伊图里河隐隐的涛声。有一家屋顶冒出全镇那浓烈的春天的气息,随着一股晚风猛烈的扑来,我打了个寒噤之后,匆匆走下那长满蒿草的土站台,站在山坡上望着,回忆着,那个小站节日和张芙筠,似乎又出现在我的眼前。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小站的记忆,记录了蒸汽机车的年代,记录伊东站造就出的时代英模张芙筠。随时代发展,小站已不复存在,而英模精神之火不能泯灭。本游记立意新颖,只是表述能力久缺致使文章不够完美。语言欠精练并有多处病句,希望作者以后投稿前多加检查完善。编辑:星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