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第二届】手中的笔就是军人永不生锈的武器

作者: 柴英 点击:1712 发表:2019-08-22 07:58:54 闪星:3

   

  在《军休之友》杂志培训班上我认识了老杨,他笔耕不辍,我读过他许多文章,我们成了好朋友。近日,我采访了他。

       今年64岁的杨永革,是北京市军休四所的军休干部、党委宣传委员。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特点,一是,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永远有忙不完的事,都是忙着大家的事;二是,他是个一辈子离不开“宣传”的人,眼睛里看到的,笔下记录的都是文章,他把宣传党的政策、优秀人物、弘扬正气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用他多年养成的敏锐政治嗅觉和新闻素养,自觉自愿的去发现、挖掘、采访、撰写大量的文章,他从学校到军营,从总部电视艺术中心主任到军休所党委宣传委员,忠诚信仰,痴心不改,努力奉献,多次被三部系统、总参政治部和兵种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荣立三等功。


  一件事情的触动

  老杨退休后一直没有闲着,2010年前后,杨永革根据兵种部党委的安排,负责组织拍摄五集文献纪录片《许光达大将》。他率领摄制组下广东,到南昌,去延安,飞兰州,走洪湖,让许光达大将为国奉献的崇高精神发扬光大。

  1942年春,许光达担任八路军第一二零师第二旅旅长兼晋绥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他南征北战,无闲暇时间过问和关注家事,小女儿玲玲因环境艰苦,腹泻不止,患急性肠炎没有抢救过来,安葬在黄河边上一个小小山头的二郎庙附近。许光达后来把女儿照片一直夹在党章之中,伴随他度过一生。

       许光达将军的这段感人故事也让杨永革深受触动。他带领摄制组在延安翻山越岭,在一个正在开发的山头半山腰上找到许光达女儿快要倾倒的小墓碑。他眼含泪水抚摸着墓碑,与墓碑拍下一张合影。

       这个专题片在当年央视一套播出后,在360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纪录片金奖。但杨永革没有丝毫激动,他决心退休后为革命前辈再做一些事情。


  没有报酬也要做好

  杨永革2011年退休后与过去一样,仍然是个“闲不住的人”。凡是力所能及的工作,他都会不计报酬积极做好。

  他撰写了三部老将军传记:《严庆堤传》、《黄鹤显传》、《王耀南传》。

  在写作过程中正赶上全军体制编制改革,编写传记工作一时处于停顿状态。有的同志说:“现在还没理顺关系,既没人管,也没报酬,就别写了。”杨永革在军训和兵种部开会时说:“为老同志老将军撰写传记,就是为党为军队树碑立传,这事一定不能等,没报酬也应该干!”之后,杨永革自掏腰包,买火车票前往福建、江西等地采访,出色完成传记采访写作。

1566378276271143.jpg

  除此之外,杨永革还参与编辑出版了10本新四军《铁流》文集。2010年,他参加了北京新四军研究会《铁流》编委会工作。《铁流》书名取自陈毅元帅写的新四军军歌中“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文集的作者都是新四军的老战士。他们说,之所以在暮年仍笔耕不辍,就是因为我们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我们希望将这段亲身经历的可歌可泣的历史和当年的思想情感留给后人。

  多年来,杨永革认真负责写稿、送稿、编稿、校稿,亲自采访了一些在世的新四军老战士,与编委会的编辑们在中央文献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支持下出版了10部文集,达500万字。前几年,杨永革担任了编委会副主任的工作,很多活动都需要参加,只要得到通知二话不说,每次都按时到会。《铁流》一书出版之后,就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优秀图书奖。

  他还担任顾问编辑出版了《老年参考资料》。十年来,编审文章九百万字,内容题材新颖,选题丰满独到,充满了正能量。一位九十岁的老同志拄着拐杖来到编辑部说:“这本杂志我爱看!”也正是这些原因给了杨永革不断前行的动力。


  自办家庭报促和睦

  他积极努力做好党务工作。在担任军休四所第一支部书记期间,他拿出自己的藏书分发到党员手中,组织大家开展读书活动。《中国老年报》刊登照片给予报道。

  杨永革还带头讲党课。在备课时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文件,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一位住在院外的八十多岁的老同志开车专程来听党课,他说:“讲课内容主题突出,丰富多彩,非常好,很实在。”担任军休所党委宣传委员之后,杨永革积极组织编辑《宣传文化园地》,统筹、设计、编辑、校对于一身,较好地反映了军休所的全面建设风貌,受到军休所李仲海书记和上级领导的好评。

  杨永革还担任了某中学同学联谊会的会长,做出卓有成效的工作。其实,同学会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部分,连结着千家万户,做好此项工作也是从另一个方面为社会和谐稳定做贡献。他根据大多数同学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特点,积极组织红色文化旅游,深受大家的好评。其中,组织参观董存瑞纪念馆,祭祀烈士公墓活动;到河南开封参观刘少奇纪念馆,缅怀领袖活动;前往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感受森林草原的原生态;组织到上海一大会址参观,开展不忘初心,为党旗增光活动;组织华中六市和厦门观光游览,让同学们感受改革开放的发展与变化;组织到韩国,探寻曾经的“三八线”。以上活动,都是杨永革亲自联系,亲自组织,亲自带队,受到参与活动近千人的一致好评。  

1566378298131061.jpg

       他发挥自己的特长,主编的《校友报》已出版二十期,成为北京众多同学会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上至市领导下至普通百姓都读到了报纸的文章,感受退休之后生活的快乐与文化生活的丰富。

       杨永革主动积极撰写各种稿件30余篇,分别刊登在《解放军报》、《中国老年报》、《中华儿女》《军休之友》、《军休天地》、《花园录》等报刊杂志上。

       在家里,还编印了《杨家报》,这份小报不仅宣传新时代的家教家风,反映先辈创业时的历程,还展现了婚丧嫁娶方面的信息以及建立美满幸福和谐的家庭情况。

  杨永革说:“虽然我们走向老年,但是也在不断成长进步中,我们要在奉献中求快乐,提升精神状态,积极寻求生活的意义,促进生命质量的提升。”

  有些人认为“退休万事休”,因此不问天下事,不参加活动。而杨永革则认为,退休是人生加油站。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是忠诚信仰。一切快乐的享受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奉献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

  老杨对我说了一句我非常赞赏的话:“我手中的笔就是军人永不生锈的武器。”

    这就是一位老兵的胸怀,杨永革永远不忘初心,永远保持军人本色,把自己人生的第二春天装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杨永革退休后发挥自身写作特长,为了传承红色印记,采访、编纂、出版革命前辈传记10部共达500万字;闲暇时间笔耕不辍,积极为报刊杂志撰写大量健康有益的稿件;自办《杨家报》,传播时代家教家风。只有有社会责任和勇于担当精神的人,才会倾心做好正义宣传。他在退休路上用勤奋和才华书写出华丽新章,创造出绚丽多彩的人生第二春。推荐阅读。编辑:星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