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李广被司马迁了

作者: 米奇诺娃 点击:1626 发表:2017-07-12 15:51:59 闪星:5

摘要:行走中对人和事物的体察思考及认知,那些宏大的,细微的,过去的,现在的......

  在陕北榆林那个盛产大枣和石油的地方,有三个人对米奇说起李广,说最让榆林骄傲的是李广,说时激动到忘我,恨不能穷尽中文表达崇敬,唾沫飞常溅,溅米一脸。

  出租司机说的时候把车开得超音速,压线行驶疑似神七。木易连声说凯歌楼倒了!就这儿!停!停!就这儿了……司机置若罔闻,继续多开快跑,害米奇下车后往回走了一个街区。 

  特色餐厅凯歌楼食客攒聚,米奇见缝插针,挤坐到一对母子身旁。孩子妈年轻、贤淑,一眼便知是个正经过日子人,说李广说得让米奇深信她是头脑清晰条条是道的高中毕业班语文或历史教师,背景、身世、原因、结果都讲得细密不透风,只是一不小心,豆大的孩子从椅子上滑下,摔疼了屁股,哭个不休,惹一屋子人扭头看。

  数镇北台导游女说得逼真,仿佛镇北台是她家院落,仿佛李广是她祖上,仿佛镇北台是李广修建。

  总之,大家的意思是,李广很好很杰出,感动中国。

  有叫朱幼棣和黄继忠的两个人,写了部游记散文《西北断简》,讲他们在西北一带的游历,说二人走到一个叫石马坪的荒山,在一所小学校里拜谒了李广墓,感慨万分:

  “你一生未能封侯,到花甲之年,还在请缨求战。你辗转任职,官职始终只是个太守,你每到一地,都使匈奴闻风丧胆。正是由于你的出现,中国西部的历史终于翻开了有声有色的一页……英雄暮年的悲凉甚至是悲惨的遭遇,是中国历史上‘规律性’的现象。你为人正直,诚实宽厚,而又拙于词令,不善言词———确定是你的‘短处’。你一生不曾封王封侯,这也罢了。但命运的打击远不至于此……一代名将没有死在疆场,而是屈死在了官场上!”

  二位是何身世,米奇不晓;哪里来的感慨,米奇却清楚:跟司机、孩子妈、导游一样,中了司马迁的计,或跟李广一样有脚无脑。

  关于司马迁,毛泽东的评价最地道,说他是中国古时候的文学家,没说别的。既然是文学家,下笔就欢实,可以感情用事,可以虚构矫情,谁重于泰山,谁轻于鸿毛,笔说了算。司马迁手握老兔毫,喜唰唰!喜唰唰!一直战而无功的李广就彻底摆脱了鸿毛之嫌,继而名垂青史。

  李广该感谢司马迁八辈祖宗。

  应该承认,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活跃着一支以玩弄主流为乐的队伍,主力军是老百姓,大家口口相传,传说一切,一边传说,一边瞥着主流们阴沉的脸。队伍中,活跃着一群笔杆子,就是那些情感丰富能说会道颇有影响的文人,包括王唯,包括司马迁。

  王唯,既然是诗人,心情就跟大海一样,翻腾不止,就跟天气一样,变幻莫定。

  而司马迁,被投牢被宫刑的身世让他有充足的理由玩弄权贵的意愿和主张。

  司马迁是个超一流化妆师,有幸最早给历史这个小姑娘梳妆打扮。后人若谁改变小姑娘的形象,哪怕是恢复小姑娘原貌,也会有人说不像,会说司马迁不这样看,就像陈小旭最初演林黛玉,民间都说不像,不像王文娟。后来谁再演林黛玉,民间又说不像,不像王文娟,也不像陈晓旭。

  天知道林黛玉什么模样!

  就这样,在司马迁的精心打扮下,在广袤、民间的历史原野上,李广扛着弓箭一路走来,昂首阔步,英姿出众,黑里透红,贫下中农,路人唏嘘,粉丝拥挤,没人问他一生究竟杀敌多少,功在何方,反正司马迁说武帝委屈了他,他就是好人。凡是皇帝反对的,咱们就要拥护。李广不封侯,咱们想不通。司马迁的生花妙笔点燃了一颗颗火热的逆反之心,李广的赞歌从此嘹亮。

  但水知道,风知道,沙漠知道。滚滚风沙,一路呼啸过大漠,风沙过后,大漠平静如水,如诗如画。

  榆林遍地的古城墙该不是为了遮挡历史真相而建吧?那高高的城墙曾让米奇想起西安,只是榆林的墙更古朴,更历史,而历史常常没有真相,就像城墙建了修,修了建,仿佛真实,仿佛最初。在榆林,米奇随便站在一个地方,随便四下一看,就能看见古城的墙,就像随便遇到一个人,就能听到李广。那残破颓圮的墙,那无人不知的李广。

  假使我们能穿越,假使我们有进入无时态时间的本事,假使我们能进入在某处正在发生着的过去时,也许,就能真真切切知道事情的原委了。在无时态时间里,过去、现在、未来同时进行,我们跟李广同时存在。

  或我们有一双时间维的眼睛,就能清晰地看到过去和未来,就能看清真相。

  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进入无时态时间的本事,也没有一双时间维的眼睛。

  幸好我们有大脑,可以思考,可以画问号,可以走出司马迁摆设的迷魂阵——弥漫了两千多年。

  据说,李广射得一手好箭,是祖上传下来的。汉文帝在位时,李广任郎中——不知是否相当于县团级干部。汉景帝时,李广升为骁骑都尉——不知是否相当于师长、旅长,跟随太尉周亚夫抗击吴楚叛军。李广虽然在交战中勇夺叛军帅旗,立下战功,却没受奖,因为他有勇无谋,居然接受了梁王私自授给他的将军印,把景帝气得恨不能剁了他。那梁王依仗母亲的暗中支持,天天做着弑兄篡位的梦,是景帝的天敌啊!

  这事充分说明,李广射得一手好箭只是个狙击手的料,不能当领导。梁王之心路人皆知广不知。

  总结李广一生,两句话,政治上无脑,军事上无能。

  李广守卫榆林等边防时,白天不练兵,晚上不打更,随便大家想干么就干么,吃饭喝酒睡大觉,平安无事喽!一来二去大家奔走相告,都说李广心眼好,跟他混不遭罪,其他部队的士兵纷纷投奔。

  可舒服是舒服,匈奴一进攻,李军就傻眼了。有一次,李广被匈奴大军包围,士兵如豆腐,一碰就散了,李广自己也痛快被抓。李广之所以没死,不是自己本事大,是因为匈奴单于有令:“得李广必生致之”。

  匈奴骑兵生擒李广后,把他放在两匹马中间,让他躺在用绳子结成的网袋里。李广这时来了心眼,先装死,趁人不备突然一跃,上了旁边的战马,策马奔驰而去。匈奴骑兵几百人紧紧追赶,怎奈李广逃跑如飞,无人能及,从此匈奴称他飞将军。

  后来民间盛传李广追敌如飞,真是千古奇错。

  话说李广逃回京师,朝廷认为李广自己被匈奴活捉,手下死伤众多,简直废物一个,该当斩首。李广赶紧找人说情,说了不少小话,花了不少银两,总算赎了罪,留下小命一条,从此成为平民。

  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里说李广为将廉洁,总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饮,以至他当了四十多年享受俸禄二千石的大官,家里却没有什么财物。这话有水分,李广没钱,拿什么赎罪?

  司马迁在此处暴露了自己的双重人格:说李广花钱赎罪是史学家的记实品质,说李广为将清廉家中无钱是文学家的虚构天性。

  但司马迁说李广凡事身先士卒,这话属实,除非匈奴不来,匈奴一来,李广就败,一败就逃,败得箭步如飞,逃得身先士卒,飞将军是也。

  这样的人,何以封侯?

  无脑、无能也就算了,李广还没品。他在陇西当太守时,羌人造反,李广诱降了他们,回头又杀了他们。

  李广被贬为平民期间,有一次跟别人喝酒,归来时路过霸陵亭。霸陵亭守备司令这天也高了,上前呵斥李广,不让通行。

  李广的随从说:“这是前任李将军。”

  守备司令说:“就是现任将军也不能通过,何况是前任将军!”说完扣留李广,留宿霸陵亭下。

  不久,匈奴入侵,武帝封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派他出征讨敌。李广强烈请求带上霸陵亭守备司令一同抗敌,武帝准了。

  结果守备司令一到军中,李广就把他杀了。杀人后,李广置入侵匈奴于不顾,向武帝上书请罪,说自己杀了人。武帝急着打匈奴,忙说我理解你,你这是先建立威信,再去统率三军。我判你无罪,快去杀敌吧!

  真的无罪?武帝心里明白,如此心狭胸窄之人,万不能重用。司马迁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恐怕是小气天下无双吧!

  这个小气天下无双的李广,身材很高大,长相很漂亮——陆树铭演完关羽演李广——遗憾的是有貌无能。他跟匈奴打了四十多年大小七十多仗,一直不得封侯。亲戚朋友都侯了,就他没侯。这其实不冤,因为他一直没有功劳。他指挥的战役,要么损兵折将,要么自己被俘,最好的一次记录是功过相抵。

  李广生命的最后时刻是在漠北度过的,在那场西汉军队打击匈奴的决定性战役中,李广不仅继续保持不立功的记录,还犯了贻误战机的重罪。

  最初,武帝禁不住李广一再请求,任命他为前将军,随卫青讨伐匈奴。大队人马出关后,卫青基于对李广能力的了解,决定亲自率领精锐部队正面进攻单于,命前将军李广从东路出击,合围匈奴。

  卫青这叫知人善人,他清楚,要想胜利,就不能让李广打前锋。李广有什么本事?年轻时除了射虎,就会“飞”,如今年老了,更不中用,万一连“飞”也不行,他死不足惜,贻误了战机,自己没法跟武帝交代。

  对此,司马迁自有说法:东路迂回且遥远,水草又少,不利行军。意思是卫青故意使坏,毁了李广立功封侯的机会。

  司马迁的这一见解最少值三分之一诺贝尔奖,是否也启发了后来的毛泽东,致使红四方面军在爬完雪山过完草地到达陕北后又以西路军之名跋涉于宁夏和甘肃之间进而零碎涣散,米不知也。

  再说由前将军变成右将军的老李大哥,运气亦或能力真是差到极点——居然迷路了,没在指定时间和指定地点与大部队汇合。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卫青远远“见单于兵陈而待”,却始终不见李广,担心夜长梦多,只好放弃合围计划,率队进攻。

  卫青带着俘斩的1.9万名敌军胜利回营后,还不见李广,就派人去问究竟。李广知道躲不过去,对自己部下说:卫青故意让我绕远劳军,我才找不到北。我都六十多岁了,既然跟朝廷交代不了,只有死路一条。

  说完拔刀自杀。

  这应了中外死亡专家们一贯的推测:人没有因失败而死的,都是自杀而死。

  李广以自己的死打赢了他一生中惟一一场胜仗:干掉了自己,并在司马迁的帮助下,以悲剧主角之名义在两千多年里让亿万百姓心痛不已,卫青也因此背上千年黑锅。

  并且,李广死前的话再一次证明他是个没品的人,哪里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啊!哪里是不善言词呀!虽然不会打仗,但言语如刀,杀卫青不见血。

  悲剧就是这样炼成的,只不过真正的悲剧人物不是李广,而是卫青……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

  谁说出塞歌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想着草原千里闪着金光

  想着风沙呼啸过大漠

  想着黄河岸啊阴山旁

  英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好在群众的眼睛是血亮的。

  曾国藩说:卫青遇士大夫以礼,与小人有恩。

  岳飞说:卫青,霍去病,将之典范,吾当效之。

  曹彰说:大丈夫当学卫青,霍去病,立功沙漠,纵横天下。

  如此说话的都不是文人。

  文人们这样说: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事实上,文人常常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事实上,文人的责任心是有限的。

  也许,文人自有道理。大家跟主流不是一个立场,不是一伙的。那些流传千古的句子仅仅是古代文人道听途说后用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人。比如司马迁,他对李广文笔多于史笔的极力赞美,就缘于他对李广祖孙三代孬运连连的深切同情以及他自身挥之不去的悲悯情结。

  司马迁生于西汉,祖传记载历史。他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将军李广利带重兵攻打匈奴,结果大败,李广利逃了回来,李广的孙子李陵被匈奴俘虏后投降。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贪生怕死,只有担任太史令的司马迁看法不同,他认为李陵的投降是缓兵之计,意在寻机将功赎罪,报答武帝。 

  不久,有传闻说李陵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武帝信以为真,杀了李陵全家,处司马迁以宫刑。一腔抱负的司马迁怎么也没料到自己仅仅多说了几句话,就惨遭如此劫难,活着不能做神仙,死了不能卵朝天,真真奇耻大辱。

  司马迁最初想死,但转念又想,何不化仇恨为力量,以笔为刀枪,跟当权者斗一斗!于是,他忍辱负重,出狱后继续研究历史,终于完成《史记》,共130篇,52万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上下三千年的历史。

  这是他用生命写就的文字,字里行间处处血,时时怨。

  司马迁替自己抱怨,替李陵抱怨,也替老冯唐抱怨。冯唐的儿子冯遂据说是个能人,跟司马迁关系不错,估计没少跟司马迁念叨自己父亲的思想和遭遇——90岁才赶上汉武帝征求贤良,才被众人举荐,但实在太晚了。

  司马迁不禁要问:皇帝老儿也太祸害人了吧!

  抱怨的计划不能明来,要通过人物和故事实施,要树立一个英雄形象,然后让英雄遗憾终生,从而引导读者同情英雄、质疑公平、怒斥皇权。

  作为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李将军列传》纠结着真实性和倾向性这一矛盾体,而真实性和倾向性的矛盾统一也成为他文字的最大特点。他的客观审视服务于他的情感倾向,当客观与情感一致时,就客观;当客观与情感不一致时,就听从于情感。本着这样的原则,司马迁精心为李广定格、打扮。他的情感超越了理性,仇恨超越了客观。他塑造了李广,欺骗了我们大家。

  恐怕司马迁自己也没料到,情感在改变甚至逆转历史的过程中有如此功力。

  他帮李广留下了一个模糊的背影,任谁也不能仔细端详。

  司马迁写李广用的是纯文学语言,饱含同一战壕战友的深切情谊。他写李广“每战辄北”,却“英风如在”,不说李广每次参战杀敌多少、俘虏多少,全是模糊描写,没有详细记录。司马迁应该比所有人都想知道李广的战斗数据,因为这些数据是李广抗击匈奴最有力的说明,遗憾的是司马迁搞不到那些数据,因为根本没有。李广从来没有什么战绩。司马迁不得不在关键地方进行文学处理。

  司马迁既不天真也不傻,他目标明确,要拿李广当利器,挑战大权在掌的帝王,获得心理和情感上的满足。司马迁实施的计划是以历史携手感情,最后以感情逆转历史。作为史学世家,他知道,说服百姓,不需要数据,只需要主张。

  为孙子受刑,为爷爷立传,缘分非同一般。

  其实没人迫害李广。

  李广的武力和精力肯定够用,也许还有神经机能症什么的,特别多动,这容易被人误解为精力旺盛,但他除了射老虎射石头以外,没有什么更厉害的本事,这才经历三朝皇帝而一直难封,最后自杀身亡。

  他是羞愧而死。他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使他无法面对自己一再无能的现实。他的不封侯恰恰说明当时的封侯制度严格而公正。

  武帝时军人封侯的指标是获首虏上千,即使像卫青、霍去病这样深得武帝宠爱的外戚也不例外,正所谓有功才有禄,无功不封侯,都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卫青是汉朝最厉害的统帅,七次出征匈奴,共斩首虏五万多。霍去病是汉朝顶尖的将才,四次出征匈奴,斩获首虏十一万。

  对此,司马迁心知肚明,否则他就不会强压偏见,在《卫将军骠骑列传》里如实记录卫青和霍去病每次与匈奴战斗的战果,详细记录他们每次斩首多少,俘虏多少,缴获牛羊牲畜多少的具体数字以及朝廷根据他们的战果给予的相应记功和赏赐。看司马迁笔下的卫青和霍去病,必须就着李广一起看。司马迁不带感情,冷淡地说着卫青和霍去病的成绩,实话实说,这显示了他历史学家的操守,虽然他冷淡地视那些丰功伟绩不值一钱。

  一个名叫阿里克.希格曼的英国心理医生说过:“跟权威唱对台戏给人一种心理满足。”司马迁的心可不是一般的满足,他把皇帝的意志踩在脚下,把权威埋葬在历史的沙漠里,打赢了一场力量悬殊的战役。

  在这场历史性的战役中,李广被司马迁委以前将军的重任,替司马迁纵横历史,荡涤时间。两千多年后,我们才知道,在这场历史性的战役中,最后的胜利,既不属于汉武帝,也不属于卫青和霍去病,更不属于李广,这个胜利只属于司马迁。

  这是司马迁的胜利。在漫漫的历史长路上,谁重于泰山,谁轻于鸿毛,由司马迁独自裁决——独裁。他煽动民众这个多数欺压皇权这个少数,民众帮助他完成了一个人的独裁。

  中国百姓一向轻信,不管是什么,凡有人说,就有人信,大家又仰仗善良之愿望,对所有冤魂极其敏感,无限同情——因为生活不容易,人人都有屈,于是对真假冤魂从来不去分辨,谁一喊冤,立即同情无数,再加上仇富、仇贵的心理作祟,一来二去,天下穷人就一家亲了。

  无数道家先贤在参悟天地规律时,都喜欢用超凡的符录来配合或显示自身潜力,以驱动宇宙间某种能量。司马迁炼就的是字符,它古朴、苍凉、有劲道,护住了李广周身和终身和当时及至当下。符料当然不是用朱砂,黄纸做成,而是用那可以吸纳灵气的寒玉、温玉、紫水晶等天才地宝做得,一统历史多少年,直到今天也没过有效期。司马迁不仅字符一级棒,化神功夫也了得,三笔五笔就把李广化为神仙,从此不是英雄胜似英雄,天长地久,绵绵无期。

  李广被成功地司马迁了。

  老子、庄子、张道陵、广成子,一干在天之灵,都该承认司马迁是顶级高手,他的文字符一级棒。

  米奇不怪司马迁,那一恨万古颠的心事,米奇理解。

  无独有偶。英国的约翰.萨尔金特也被民众“司马迁”了。

  司马迁写出《史记》两千多年后的英国,有个64岁的老先生名叫约翰.萨尔金特,他长着企鹅身材,四喜丸子脸,内八字脚,曾是英国bbc首席政治记者,退休前任时政新闻主编,退休后参加了bbc电视一台的名人真人秀节目“舞动奇迹”,每人配一专业舞伴,每场跳一支舞,得分最低者出局。

  萨尔金特不会跳舞,属于业余中的业余,是最笨的笨鹅,纯粹是给其他对手——文体明星垫底儿的,媒体评论他笨得前无古人,说他“长了两只左脚”,是“穿在古巴鞋跳舞的猪”。米奇猜他跳舞的才能和李广打仗的才能一样。但就是他,成了国民的甜心。

  英国电视观众有了宣泄的对象。

  4位评委不约而同给他低分。按说他在第一周就该出局,可是,他越是迈错步子,观众就越喜欢他,纷纷投票力挺他,使他连闯八关,每周必到。评委对他的态度越来越严厉,由最初的宽容到温和的警告,到忍无可忍,最后劈头盖脸骂他是癞蛤,是猪,总之,他被提醒自己可能是世界上最笨的动物。

  看到他如此遭遇,观众更来劲儿了,跟评委展开拉锯战,而观众的投票最终决定选手的去留。

  这样就形成一种局面,评委越是急着赶走他,观众的对立情绪就越激烈,就越是踊跃投票,保他晋级,要坚决打赢“萨尔金特保卫战”,博彩公司为他的获胜开出66赔1的高赔率。事情已经不再是萨尔金特的舞技问题,而成了民主政治的辩论。

  所幸萨尔金特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他比李广有自知之明,也知道群众是怎么回事,他主动退出比赛,不玩了,他不想再当民众与主流斗争的利器。

  英国民众对萨尔金特的拥戴和司马迁导引百姓对李广的推崇一样,都是民间对精英的宣战,是对主流的玩弄。我们不理会你们的主张,我有我立场。

  决斗怎样?真刀真枪——

  一将兵败万古荣。

  而一只不会跳舞的猪也终于成为首席舞王。

  这两件事说明几层意思:一,民间的力量很强大;二,百姓也会昧良心;三,民意不等于真理。

  柏拉图说过:“修辞家无须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公正,而只知道民众认为什么是公正就行了;无须知道真正的美和善,只知道民众觉得什么是美和善就行了。有效的说服在于民众意见而不在真理。”

  李广一生求封不得,却在司马迁的笔下得道升天。“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渡阴山”。米奇登上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台的陕西榆林镇北台,俯瞰远处辽阔壮丽风沙呼啸的毛乌素沙漠,没听见李广战马的嘶鸣,却想起了马未都语录:历史没有真相,只有道理。

  而榆林城北的镇北台,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跟李广无关。


  2009.9.7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旅行不止是身体和眼睛的“行为艺术”,更是对社会和人类的观察与思考,也可说是另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方式。在行走中,那些政治的,历史的,文化的,地域的等等,终归是人心人性在尘世的“形成状态”,是大地众生的烟火烟云,历史和现在息息相关。司马迁成就了李广,还是史记成就了司马迁,作者有自己独到见解。剖析人性,跳出“真相”探真理:历史没有真相,只有道理。喜欢这样的文化随笔,欣赏作者的睿智,犀利。思维天马行空。推荐阅读。编辑:月落窗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