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无锡灵山大佛,看释迦摩尼如何用手印普度众生

作者: 赵富山 点击:6421 发表:2019-05-21 14:27:11 闪星:3

摘要:灵山大佛的塑造,依据佛经如来三十二形相的记载完成。近观释迦牟尼大佛,那气势让我陶醉:它两眼微微垂下,凝视大地,似乎注视着这世间万物,眼神睿智慈祥,充满着深邃的智慧。两耳异于常人,宽大垂下,又好似在聆听着大地之声。右手“施无畏印”代表除却痛苦,左手“与愿印”代表给予快乐,均为祝福之相,整个佛像形态庄严圆满,安详凝重而细致,显现佛陀慈悲的法相。面露笑颜,胸怀敞开,这是大佛最明显的特征,展示着它宽广的胸襟和别具一格的威严……,

  无锡有灵山 高耸入云端 春风常拂面 佛法沁心田。回顾中国的历史和佛教的历史,在每一个繁荣时代,都会出现高度文明的艺术结晶,千秋万代,历久不衰。

 

  为佛立像,生生不息,成就不凡,从云岗、龙门到敦煌、大足……如今又有灵山大佛,从而在全国形成东有无锡灵山大佛,南有香港天坛大佛,西有四川乐山大佛,北有山西云岗大佛,中有河南洛阳龙门大佛的五方五佛特立耸峙而相呼应的格局。

 

  “湖光万倾净琉璃,返照灵山正遍知。身与齐云施法雨,目垂海众示深慈。”这是赵朴初先生赞美无锡灵山胜境写下的诗句。笔者不是佛教信徒,对佛教文化知之甚少,但对德才兼备的佛教领袖赵朴初先生还是十分崇拜的。因此,读了他的赞美之诗,去无锡游灵山就成了我十分向往的事。

 

  来到景区,眼前一亮。只见开阔绚烂的景色一望无际,远处郁郁葱葱的群山逶迤在蔚蓝色的天空下,淡淡的云彩飘浮在山林间,不禁使人联想起宋代文人秦观的佳句“山抹微云”。

  灵山闻名遐迩的大佛塑像金光闪闪地耸立在灵山南麓,远远望去88米高的佛像显得并不是很高大,但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十分醒目。入景区不远有一座雄伟端庄的门楼,正门悬挂的“灵山胜境”匾额正面是赵朴初先生的手迹,背面是季羡林先生用梵文亲笔题写的。仅凭这块匾额,就足以令人们对此肃然起敬了。

 

  lingshandafosishimouni_6378619.jpg由于十点将上演音乐喷泉“九龙灌浴”的节目,因而先沿途对大照壁、五明桥等景点都未及细究,直奔演出现场而去。“五龙灌浴”是表现佛陀释迦牟尼诞生场景的节目。在“灵山大佛”前的“五龙灌浴”广场中央,早已是人潮涌动,一个巨大的喷水池,池中耸立着一支高约二十多米的巨型铜铸莲花柱,顶部有一朵硕大的含苞欲放的莲花。在莲花柱的周围有九条铜铸青龙昂首仰望着顶端的这朵铜铸莲花。

 

  很快音乐声起,池中喷泉随着优美的音乐节奏扬起,整个莲花柱也随之转动起来。令人惊奇的是那朵硕大的莲花花瓣竟会徐徐张开,更令人惊叹的是花蕊中央竟渐现一个形态可掬的小释迦牟尼铜像。正当人们惊喜不已之时,乐声大作,喷泉狂飙,九条宛如银龙的喷泉从四周的铜铸青龙口中腾空而起,直达莲花柱顶端的小释迦牟尼铜像。此时,金光闪烁的太子佛像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在清澈喷泉的沐浴中,令万众游客如醉如痴,欢声雷动。整个表演过程,乐声悠扬、喷泉飞舞,随着莲花的开合,佛像自转一周,给广大游人留下了美好难忘的情景。

 

  看毕“九龙灌浴”的精彩表演,沿途走马观花地浏览了“降魔浮雕”、“阿育王柱”、“佛手掌”、“百子戏弥勒”、“祥符禅寺”等景点,来到了灵山的主题景区—“灵山大佛”。眼前这尊佛陀释迦牟尼铜像显得十分高大,88米重达数百吨的佛像安详地坐落在雄伟的三层基座上。基座前的一百零八级台阶由花岗石建成,十多米宽的阶梯沿山坡而上,其气度犹如南京中山陵的陵道。

 

  仰望金光熠熠的佛像,只见形态庄严的释迦牟尼慈眉善目、似笑未露、欲言未语、睿智慈祥、仿佛在关注和祝福着每位游客,使人倍感亲切。人们先顺阶梯而上来到大佛的基座,再乘电梯到达大佛足下的浏览平台。这时才真正感觉到佛像的巨大无比。高耸入云的佛像,其一个足尖就有桌面般大,一个手掌竟达十多米高,如此高大的“灵山大佛”堪称一绝。

  特别注意那释迦牟尼佛的两个手印——施无畏印与施愿印,在灵山大佛,就是这个手印姿势。施无畏印:即右手曲肘朝前,舒五指,手掌向前,即布施无怖畏给与众生的意思,这是佛陀为了救济众生,使他们能够安心生活,所施予的印相。

 

  t01c0d00c870a5f6533.jpg左手施愿印:即伸手掌向外,指端下垂的手相。这是佛菩萨为应众生的祈求,所作的印相,表示以普救众生的慈悲心施与的意思。

 

  灵山大佛的塑造,依据佛经如来三十二形相的记载完成。近观释迦牟尼大佛,那气势让我陶醉:它两眼微微垂下,凝视大地,似乎注视着这世间万物,眼神睿智慈祥,充满着深邃的智慧。两耳异于常人,宽大垂下,又好似在聆听着大地之声。右手“施无畏印”代表除却痛苦,左手“与愿印”代表给予快乐,均为祝福之相,整个佛像形态庄严圆满,安详凝重而细致,显现佛陀慈悲的法相。面露笑颜,胸怀敞开,这是大佛最明显的特征,展示着它宽广的胸襟和别具一格的威严……,

 

  在朝拜大佛时,发现不论靠近还是走远,似乎都在大佛眼神的关切之中;并且随着人的靠近或远离,眼睛仿佛在微微开合,靠得愈近,眼睛就睁得愈开;嘴角似笑而未笑,欲言而未语,使人倍感亲切,引发种种遐想。

 

  靠近大佛向上仰视,湛蓝的天空中白云悠悠,让人产生佛在“动”的感觉。大佛身体各部匀称适度,衣饰褶纹明快流畅、飘逸灵动,更增加了动感,使远观近瞻都十分相宜。大佛的“眼神”为什么总能跟随着,关注着?难道“佛眼”真的会“动”?难道是“佛法无边,无所不见”么?让我们沉浸在天马行空的幻想中。其实,是雕塑家的神来之笔和建设过程中的天作之合,创造了如此神奇的效果。

 

  “梵宫”是灵山的另一个主要景点。这座中国佛教艺术殿堂的外形有别于我国传统的佛教庙宇建筑,1c3c806192c59929fec2324e14516c461917044.jpg一字排开的五座金灿灿的华藏塔仿佛有西式城堡的风格,它的外观并非那般气势磅礴。可是当踏入内殿时,瞬间就被眼前金碧辉煌的地宫所震撼。五彩缤纷的灯光将数十米的长廊厅堂照耀得美轮美奂,高达60米的琉璃穹顶变幻莫测,栩栩如生的浮雕、呼之欲出的壁画将整个半球状的拱顶装饰得气宇轩昂。

 

  金丝楠木的雕梁画栋记述了一个个动人心弦的佛门故事,各种各样的精美展品随处可见,长廊北端那幅由珊瑚、玛瑙、翡翠镶嵌制成的巨型琉璃浮雕更是美不胜收,整个殿堂显得富丽堂皇、耀眼夺目。

 

  上午11时,大型音乐盛典《灵山吉祥颂》在梵宫圣坛开演。剧情是释迦舍弃太子位,出家学道,历尽艰难终成佛陀的故事。半个小时的演出,自始至终扣人心弦。让你在欣赏高科技多媒体打造的恢宏场景的同时,感受了佛陀觉悟成道的过程,领悟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灵山胜境方圆数千米,浏览景点比比皆是,半天时间走马观花只能选择“曼飞龙塔”、“五印坛城”、“转经廊”等主要景点匆匆一游。出了景区回头一望,见日已西斜,远处淡淡的云彩依然飘浮在逶迤的山林间,只是“山抹微云”的景象此时显得更加诗情画意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灵山大佛在赵朴初先生鼎力支持下建造而成,赵老提出神州“五方五佛”的理念,此为之一。因对德才兼备的赵朴初先生的崇拜,作者对闻名遐迩的灵山大佛心怀向往。作者不惜笔墨,将这座集文化、艺术和宗教于一体的大型艺术珍品,庄严慈悲宏大精妙的一面展现在读者面前。读之有如亲临,并心弛神往。推荐阅读,编辑:哭之笑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