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原点】静水流深步步起清风 沧生踏歌页页皆画屏

作者: 暗香盈袖 点击:1972 发表:2019-05-04 19:42:27 闪星:13

有幸获网站赠书,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江苏籍作家王桂宏先生的《原点》。全书共六十六章,二十多万字,以主人公陈心城为主轴,以陈心城的弃家而去拉开序幕,故事由陈心城拉着一个洗得褪了色发了白的帆布箱走出他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城市开始,身后是刚结婚不久的儿媳妇带着哭腔的声音在回荡:“爸爸,等一等,你的手机!”陈心城头也不回决绝地走了……至此画面感一下子呈现在读者眼前。

叔本华曾说“在一切知识的领域中,人类知识的大部分都是在作为人类文字记录的纸页书籍中。”而一本好书能让人调整心态净化心灵,在美的意境中品尝自由;能让浮躁的灵魂得以安宁;能让存有杂念的心境得以净化。且不说《原点》的意义何在,且不说书中主人公的人生轨迹如何,且不说书中两对恋人的感情经历和最后的归属,单说《原点》文字的描述,它除了具有小说的情节起伏外,那种美得亮眼的文字功底更是让人叹服!比如《原点》第三章第二小节有这样一段描写:“风车边是一汪不到足球场大不太规则的水塘,从四面八方的山坡丛林中流出来的溪水潺潺地淌进池塘中。山风吹起一圈圈涟漪,缓缓地在塘面上扩散……”像这般美得流彩的描述小说中比比皆是,之所以说它美得流彩,是因为最大的亮点就是通过文字的描述把读者带到景物中去,让读者的眼睛在文字中浏览,心在景物中漫步……这种画面感极强的描述,似乎把读者引领到了电视画面中。

 

     (一)文字的美感是文章的一大亮点

       手捧《原点》,亲吻文字的碧波,生活纯洁的美、感人的爱如画卷般徐徐展现在眼前,那种动感的美随文字的碧波一浪高过一浪;手捧《原点》,如同在金碧辉煌的景色中遨游,只有在与《原点》交流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托马斯•肯波斯的那句话:“我曾四处寻找幸福,其实幸福就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看书。”《原点》是一本能让人不受外界惊扰静下心来走进去的一本书籍,书中的意境足以让人灵魂进去了便受到了洗礼,有时成功的灵魂就产生于良好的情操中。在细雨霏霏的春日,与《原点》邂逅,文中清新明丽的语言,起伏而扣人心弦的情感描述,动荡而激烈的故事情节,时刻牵动着我的情感随文中的描述浮浮沉沉起伏波澜。《原点》的语境美得让人享受其中不甘自拔,看着拨动人心的句子,精神游走在文字间,哪还分得清现实中的我和行走在文字间的“我”了!谁不曾年轻过?谁不曾有过刻骨铭心的初恋?然而现实的重击足以让你清醒。陈心城是幸运的,他能走出原点而又重回原点,陈心城又是不幸的,他只是在起点和终点划了个圈,要想身心皆回原点又谈何容易!人生的道理莫过于此。

爱情就像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内的人想出来!年轻的陈心城和柳芳娟在爱情的围城里是甜蜜而密不可分的,他们畅想飞出山村也毫不犹豫地飞出了山村,然而因为年轻气盛和不必要的误会,两人最后还是分道扬镳。全景皆是由陈心城的美好回忆做牵引,甩包袱是作者的拿手好戏,楔子部分交待柳芳娟有一个好听的诨名“枣花”,而这个诨名全班只有陈心城一个人不能喊,这就不免让读者产生了大大的疑问,带着疑问去读,作者到第五章终于顺理成章地揭开了谜底,原来“枣花”谐音“找花”,柳芳娟心里装满了陈心城,哪还容得下心上人去“找花”呢!画面拉倒第六章,质感更强,三棵枣树的三角地带,眼前只有盛开的枣花和柳芳娟银铃般的笑声,陈心城的回忆再次把读者带到一个美好的意境中,与其说是读者读得投入,不如说是作者的写作技巧娴熟,一次又一次地把读者带到身临其境的境地。分别三十多年后,陈与柳的首次见面也颇具戏剧性,第五十二章的刻画同样是细腻而诱人的,柳芳娟对陈心成的误会已在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她既想见到思恋已久的陈心城,又因误会而纠结无限,这种矛盾的心情让作者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读者看着为他们着急,这就是所谓的吊胃口吧,这或许正是应了“皇帝不急太监急”这句话话吧!这难道不是作者运笔老道的见证?在曹珍芳的劝说下,一场旷世已久的见面在动人心底的旋律下达成了,两人互诉衷肠,把分别三十多年的思念尽情倾诉,心结慢慢打开,此时激动的不仅仅是陈柳二人,被感染到了除了曹爱军、曹珍芳应该还有一旁唏嘘的读者。


      (二)人物的刻画是又一个亮点

      《原点》在人物刻画上更是出神入化、得心应手。曹爱军和曹珍芳也是作者倾心刻画的人物,无论是从外貌特征上还是从人物的语言把握上,都让人感觉到了惟妙惟肖出神入化。画面慢慢移动,陈心城一行人游羊角公园荷花池时,柳芳娟的身影让陈心城人前失色叫出来声,曹珍芳人群中寻找柳芳娟的一幕尤其让人心动,一百多米的寻找途中,她踮起脚仰视的神情、在人群中挤来挤去的身影、不时仔细地盯着行人的脸细看等一系列的动作,看得人捧腹。一连串的动词(踮、挤、盯)的出现,把曹珍芳的热情、活泼、俏皮真诚渲染得淋漓尽致。当曹珍芳走到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后面时,那种小心翼翼的一声呼唤,更是把画面感带向了高潮,一个活泼、真诚、热心、俏皮的曹珍芳的模样立刻清晰起来,人物也一下子鲜活了起来。作者虽然没有大肆的渲染,只是于平静中将画面拉向立体化,让读者自己感悟,用冷静的叙述让一种久违的同学情在瞬间蔓延开来。

作品中戴建仁这个人物的描述也是一个亮点,作者在这个人物身上用的笔墨不是很多,但却极有个性,他厚道、善良、淳朴,他言语不多但每一句话都透出了山里人的本性,可以说这个人物的刻画是极其成功的,第十章戴建仁跟陈心城的初次见面的场景,让人过目不忘。两人交谈中,想到陈心城还没有吃晚饭时的一段描写:“突然戴建仁猛地往腿上一拍……”只猛一拍这个词,把山里人豪爽的个性展露无遗,让人在一个动作中就感受到了真诚与热心。《原点》像这样的亮点随处可见,只要用心走进去,用心与书中的人物对话,随时都会在感动中前行。


      (三)抛砖引玉寓教于人是文章第三亮点

      《原点》全书皆以陈心城的回忆作主线,从头至尾陈心城心心念念的都是初恋情人,本以为他已看淡了与妻子的感情,然而到了第十七章作者顺水推舟地为读者揭开了谜团,他的离开不是背板而是自罚,他是因为一段感情的偏离愧对妻与子,红色手机一直是陈心城心口之伤,一失足成千古恨,陈心城的错在他心里铸成了不可磨灭的伤痕,美女张玉琴是别有用心的人拉他下水的棋子,但打铁还需自身硬,陈心城在紧要关头没把握好,因此他摔跤了,也因此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让他重回原点充分反省,所以在身心俱惫中他选择了逃离。岳父的一句“路要走稳,走不稳会跌跟头的!”的话,一直在他耳边萦回,楔子部分最先出现,五十九章、六十二章各又重新出现,这是陈心陈的回忆,更是作者的良苦用心。一本好书,不仅仅在于情节的描绘,更在于它对读者的暗示,读者能在阅读中领悟到点什么,便是书留给读者的营养。

其实,《原点》中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亮点,那是作者精心布下的一个局,那就是陈心城一直不离手的洗得发白了的帆布箱。那只帆布箱不是普通的道具,那是陈心城感情的寄托,是他风雨几十载的情怀,帆布箱在对父母的感情就在,帆布箱在对家乡的依恋就在……人生的路,总会有高低浮沉,山谷的沟壑,总有风霜雪雨,内心强大的人总会走得从容不迫,将困难当做历练,内心丰盈的人,总是行走得不慌不忙,人的一生总有平坦也总有风雨,官再大,不注意脚下一样会摔跤,好书总让人阅读者受益。

 

     (四)小结

一本好书总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一段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书中的人物离离散散分分合合,是社会的缩影,是作者通过叙述留给读者的警示。人与人之间,心即彼岸,心也即无涯,彼岸其实没有距离,但又有最远的距离。《原点》的可读之处,就在于给人悟道,让人清醒。指缝太长,流年太短,惟有用心生活,才能不失方向。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作者对《原点》一书的内容结构,主旨意图,人物命运、情节发展等可谓是熟之又熟,从小说的文字特色、人物形象刻画,以及寓教于人这个社会意义的主题三个方面进行剖析,层层剥茧,使得小说有了立体感,人物和故事情节也都情景再现般出现在读者面前,分析透彻,逻辑思维清晰。推荐阅读。编辑:夏日清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