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阳春四月走婺源

作者: 张林初 点击:1620 发表:2019-04-25 05:41:22 闪星:3

摘要:婺源,被人称为最后的香格里拉,那里风光旖旎,古村、古桥、古树、古文化至今保存完好。

江西婺源,素有“中国最美乡村”之称,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特别是春天里遍地金黄色的油菜花,令人心驰神往。

在那“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四月,我踏上了南去的火车,行走在被人称为最后香格里拉的婺源,那里风光旖旎,古村、古桥、古树、古文化至今保存完好。

婺源是江西省的一个县,历史上曾属安徽省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婺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既有自然性的旅游资源,又有人文性的旅游资源,还有社会性的旅游资源。

我们按照旅行社安排的行程,随导游首先参观李坑村。进村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李坑村头潺潺溪水边的三坐标志性建筑——廊桥、文昌阁和牌坊。古老的廊桥,代表着久远的过去;三层文昌阁,暗示这里曾经文人辈出;新建的村名“李坑”牌坊,寓为旅游业已成为村里的新兴产业。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李坑村的村口。婺源人把村口称为“水口”。婺源的村落大多依山傍水,水从村口流出村子,村口即为水口。村口的河边上,长着许多高大、茂盛的古樟树。据导游说,这些樟树大多栽于南宋时期,但至今依然枝叶婆娑,生机盎然。来到一棵两人方可合抱的古樟树前,导游让我们模一模这棵樟树,并让我们绕它转一圈,嘴里还不停地说着“模一模活到九十九、绕一圈活到一百多”的良好祝愿。

一条穿村而过的小溪,由东向西缓缓而流。据风水术说,水向西流必富。现在李坑村260多户1000余人口,大多居住在小溪的两岸。选择在水由东向西流的溪畔构筑房舍,也寄托着村民的美好愿望。

 进入村中,从后山流下来的两条山溪在村中汇合为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从村中穿过。村内的大多民居建在小河的两岸,各具特色的石拱桥、砖桥、木桥横跨小河,连接两边的民居。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建筑布局构思巧妙。宅院多为砖木石结构,屋内青石板铺地,墙体表面以白石灰粉糊,屋顶覆盖青瓦,墙头翘角飞檐,室内雕刻非常精美。1556094671246959_meitu_1.jpg                        (古街、古桥、古民居)

李坑村最典型的建筑是建于清初的李翼高故居。李翼高是位木材商,比较富有。他刻意用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房屋,让人感到步入房屋就像进入雕刻艺术的殿堂。房屋翘角飞檐门罩下和垂花柱式门枋上的砖雕十分精湛;下枋上的古戏和人物图案各异,栩栩如生;垂花柱下端雕有荷花,象征纯洁和吉祥,另一边是莲蓬,则期望多子多孙。

李坑村名气最大的建筑是南宋武状元李知诚古宅,为一处花园式的庭院,在李坑村的最后面。李知诚少时家贫,但不为生活所难,仍苦学不倦。后因乡里常出虎患,就兼学武艺,籍以保民平安。经乡友指点,学会了十八般武艺。经乡试后,考中武举人。公元1166年,时值金兵南侵,李知诚进京应试武进士,在会试中考中武进士。后经孝宗皇帝亲试,被拔为第一甲第一名,即武状元,授抚谕使。庭院的最后一进是花园,内有一方清澈的水池,池角有一株紫薇树,树龄八百余年,看似衰老不堪,树干、树枝几乎枯萎,只靠树皮吸收养分,但至今仍然开花,且花期长达九十天。

导游在介绍婺源古建筑时说,婺源乡村的民居大多是粉墙、青砖、黛瓦的徽式建筑,其中不乏大宅、豪宅。李翼高故居和李知诚古宅就是例证。但大家参观时有没有注意到,李翼高的故居没有台阶,而李知诚的古宅却有三个台阶。这表明古时,商人再有钱也还是没有地位,与普通百姓一样不能设台阶,惟有官员可建三个台阶,寓意有地位,且步步高升。1556094735712864_meitu_2.jpg                          (穿村而过的小溪)

沿着青石街道,我们边走边看,古街、古桥、古树、古亭、古民居,处处令人踯躅留连。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路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更有两涧清流、柳碣飞琼、双桥叠锁、焦泉浸月、道院钟鸣、仙桥毓秀等景点在其中,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临河还有不少茶楼、酒店,坐在阁楼上,面临小桥流水、黑瓦白墙,颇有惬意。其间,三五成群的美术学校学生,正在认真地写生。村里青石板路,闪烁着幽微的光泽,撑着阳伞的游人慢步其中,如诗如画,恍如世外桃源。

李坑村之美,是一种现代生活与古代风俗相融合的和谐之美,美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在文化与生态珠联璧合。

走出村口,眺望徽派的粉墙、青砖、黛瓦,天人合一,相映成趣。蓦然间,从合肥开往福州的中国最美高铁在李坑村急驶而过,那是文明与现代的契合,预示着风驰电掣的高铁将给婺源的旅游业带来更大的发展。

参观了彩虹桥、晓起村和汪口俞氏宗词后,导游说因今年气温比往年同期高,且又因连续下雨,江岭的油菜花早已凋谢,所以我们团就不游江岭梯田,直接去三清山。导游的话音刚落,游客们表示不同意,坚持要按日程去参观江岭梯田。

来到江岭,没有看到万顷金黄色的油菜花实属遗憾,但油菜花不是江岭的一切,江岭梯田独特的景色促使我迫不急待地登上高山。我举目远望,梯田如链似带,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壮丽雄奇;水面映着蓝天和古树,梯田下面,山窝里藏着一小撮粉墙黛瓦,格外温柔可亲,构成了一幅江岭极美的农村风光画卷。香港著名摄影家陈复礼曾以此为主题创作《天上人间》,获得国际摄影大赛金奖。我也连续按下了相机的快门,把美丽的瞬间收入囊中。1556094781998251_meitu_3.jpg                                   (江泠梯田)

从近处看,江岭的梯田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大有小,长的几十米、短的三五米;宽的三两丈,窄的无法用牛耕犁;大块的梯田也有一亩,小块的梯田不够一条汉子躺下。江岭的山有多高,梯田也就有多高。

站在半山腰的公路旁举目远眺,无数的梯田连成一片片,在山梁上伸延,数不清的梯田组合在一起,一垄垄地守护着山坡。阳春四月,块块梯田结满了菜子的绿色油菜,在和风的吹拂下,汇成绿色的海洋,形成江岭梯田独特的景色。

为弥补没有看到金黄色油菜花的缺憾,导游主动让我们去参观旅行社日程上没有安排的江湾。

导游说,自唐以来,江湾是婺源通往皖、浙、赣三省的交通要塞,为婺源东大门。这里山水环绕、风光旖旎、文风鼎盛、群贤辈出,孕育了一大批学士名流。江湾,是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的一颗璀璨明珠。

我们随着导游,逐一参观了至今还保存较好的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古老的徽派建筑,以及东和门、水坝井等古代公共建筑物。

江湾镇的新民居则一律粉墙、青砖、黛瓦的徽派建筑,堪是正齐、端庄、秀丽,一派已经全面实现小康新农村的景象。1556094816707571_meitu_4.jpg                               (江湾景区)

坐在前往三清山的旅游大巴上,婺源的风光旖旎和古村、古桥、古树、古文化像电影一样还在我脑中一幕幕地闪过,特别是那古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婺源的文化无处不在,就是人们方便的地方,也不叫“洗手间”、“卫生间”、“厕所”或“茅坑”,而是称为“舒园”。人们方便后会感到舒服,称“舒园”多么文雅。

美丽的婺源,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勤劳的人民,阳春四月的婺源之游,让我终身难忘!


(注:此文系旧作,原载《江山文学网》新雀之巢文学社团2016年4月24日,《中国地名》2017年3月期转载。)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沐浴着多情的春风,游览“中国最美乡村”,无限惬意无限感慨。婺源历史悠久风光昳丽,令人神往。李坑村的古老宅居,别具一格,诉说着几千年的民族史话;江岭的层层梯田,碧波荡漾,歌颂着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江湾的旖旎景区,绿树成荫,记录着婺源人的现代生活。文章图文并茂,文字形象生动。推荐阅读。编辑:邵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