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南水乡同里古镇
烟雨江南,走过了很多地方,看过了很多美景,不知为什么,唯独喜欢同里。如果说己亥这个早春二月是人生的一场羁旅,那么同里一定是这趟旅程中最美的一站。
江南可谓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在江南有很多古镇,让众多游客流连忘返,有的古镇因了岁月的流逝和时间的变迁逐渐从人们眼中消失了,但遗留下来的这些古镇却成为了东方文明和吴地文化的瑰宝,这其中同里古镇就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典型水乡特色的古镇,同里也是苏州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古镇之一。
古镇的魅力体现在建筑大师贝聿铭总结的12字:水道纵横,粉墙黛瓦,枕河人家。粉墙黛瓦下是历经沧桑的枕河人家,弥漫着诗情画意。唐人李绅有《过吴门》:“烟水吴都郭,阊门架碧流。绿杨深浅巷,青翰往来舟。朱户千家室,丹楹百处楼。水光摇极浦,草色辨长洲。”
同里位于太湖畔古运河的吴江,始于唐宋,盛与明清,迄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同里没有周庄那般商业,也没有西塘那般喧嚣……这个被洋人称为“东方威尼斯”的水乡古镇,有着小桥流水,粉墙绿树的人间烟火生活气息,虽然它距离繁华之都上海和苏州都很近,但似乎她骨子里就鄙夷繁华和喧嚣,在这水网交织的一隅,她孤独寂寞的如同这桃花流水一般,阳春过去,盛夏又来。其实,这不正是远离工业文明,旧时江南的模样吗?而或许,同里并不止只有旧时江南的那些陈旧记忆。
小舟轻荡,步入蜿蜒的河道,如迷宫般令人心生恍惚,仿佛岸边哪扇朱门轻叩,便有小家碧玉惊鸿一瞥,耳边间或传来闲敲棋子之声或临水捣衣之音。
同里人家有许多意味深长的东西,如隐藏于院子里的古井,角落里青苔的踪迹,路边参天的古树,这一切都古色古香,见证着过去。置身其中,仿佛时光倒流。
同里人家所具有的那种超凡而不脱俗的雅致,那种深藏不露的丰富,那种仿佛是深入骨髓的宁静,使这座古镇少了些浮躁,多了几缕清幽之气。
同里的美,古镇的美,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悟。同里古镇至今还是曾经清丽可人的样子,在同里明清建筑多,小船小桥多,名人志士也多。在古镇之中无论大家宅院还是名人故居,这些建筑大多临水而建,老百姓们也都择水而居,枕河而眠。
有的人家为了方便,在临水的一面也都修建了石阶,从堂屋可径直走到河畔,甚至一些大户人家还会搭建伸向河面的小阁楼,在阁楼上有吊桶,可以随时取水。在阁楼上一家人一边品茗一边聊天,欣赏河边的风光,闻着那柔美的吴侬软语,是怎样的一种惬意和恬淡。
在同里,最著名的建筑为:“一园、两堂、三桥”,一园为世界文化遗产退思园;两堂为崇本堂和嘉荫堂,其中崇本堂的建筑特色是各种木雕砖刻,嘉荫堂最吸引人的是高大宽敞的建筑风格;三桥为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这三座桥相距不远,成品字形排列,有桥中一品的美称,是同里古镇的桥中之宝。
同里人逢年过节或吉日,古来就有踩三桥的风俗,三座桥每一座都有不同的含义,太平桥主身体,平平安安就是福;吉利桥主生意,大吉大利发大财;长庆桥主青春,长生不老是愿望。所以,每逢吉时踩三桥,就成了同里人的民俗。如果你来到同里,也不妨在三桥之上踩一踩,在桥上不仅能看到美景,还可以有美好的愿景相伴。
在同里,几乎家家亲水,户户通船,如果从高空看,就如同一幅错落有致的山水画卷。因为这里自古以来交通并不方便,也就没有了兵慌马乱,这也有幸让同里保留了众多的古建筑。根据《同里志》的记载,同里之前被称为“富土”。据说在隋朝时浙江富阳一带灾荒不断,很多百姓逃荒来到这里屯田种地,因了这些百姓的辛勤劳作和气候风调雨顺,逐渐物产丰富起来,被世人称为“富土”。
隋炀帝时,有一年全国北旱南涝,很多地方粮食欠收,交不上皇粮,国库逐渐亏空,于是皇帝下旨富土镇百姓每人多缴三斗粮,并限十天之内缴清。富土的百姓听到此消息焦急万分,当地的一名秀才想出办法,当钦差来催粮时,秀才从容答道:“今年全国受灾,本地也不能幸免,哪有粮食”。钦差不信,说“:富土”乃富有之地,怎么可能没有粮食,“秀才答道,本地乃“同里”并非“富土”。钦差不信,顺着街道巡视了一圈,看到的都是叫做“同里”的老牌坊,并没有富土的痕迹,只好打道回府。原来秀才通知乡亲们连夜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再将该字一分为二,上半截为“同”,下半截“田”与“土”相加,于是“富土”变为了“同里”,这个名字就一直沿用到现在。
同里的美丽富庶也让无数的游人来了就不想离开,甚至随便找一个地方就可以让人坐下来憩息很久,与南方其他被过度开发的小镇相比,同里游客相对清净,这也是游人喜欢同里的原因之一。在这里没有喧闹的人群,可以尽情的展现自己随意的心态和感情。同里的巷子很多,也许在不经意之间,就可以走进某一家深处的雕花木门,园主有时候会在下棋、看报或看电视,甚至不会因为外人的闯入而诧异,尽情的沉浸在他们的生活之中。
自古以来,众多的文骚墨客也都对同里赞不绝口,在这里留下过无数的诗篇。经过漫长历史淘漉的同里,似乎也变的更加温柔多情起来。坐船环游小镇在同里是一件美事,游人坐在乌篷船之中,桨声应合水鸟之鸣,游客会随着船经过一个个名人故居和民俗博物馆,而河水中,随处可见白墙黑瓦的倒影。
有“江南第一茶楼”美称的南园茶楼,是坐落在同里八景之一的“南市晓烟”景致之中,在茶楼之上,可以眺望两边的小河,这里也是古镇中最美的风景之一。有的背包客因为喜欢这里,便留下来投资建一个客栈茶楼或酒吧,做起老板,他们和同里人一样过上了水乡古镇的“慢生活”。
因为同里的清新和独特,很多影视组也蜂拥同里取景拍摄,中国电影家协会还在同里专门设立了中国同里摄影基地。
很多异乡人也把同里当成了自己的故乡,在波光旖旎中,仿佛找回了自己久逝的童年和感动。同里有如此美丽的景色,得益于水,水是同里的命脉,同里的灵魂。同里古镇四面环水,镇内也由众多的河流组成,同里人有喝茶的习惯,在岸边我们可以看到鳞次栉比的茶社,几个同里乡人见面沏上一壶茶就可以聊上一天。
同里的古老街巷似乎也有着幽幽深深的神秘色彩,同里的里弄,又细又长,在鱼行街的穿心弄长达300米,因为石板下面是空心的,所以走在上面会发出咚咚的声响,这些石板也都铺排不齐,中间还留着大大小小的空隙,一眼望下去,可见打着旋涡的活水向远方流淌。
在同里古镇,总会邂逅一段或长或短的美妙慢时光。著名导演顾长卫曾在这里拍摄过《归情同里》,是为同里古镇量身打造的宣传片,影片很短,讲述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在同里邂逅之后,引起了他们对前尘往事的回忆,在悠扬的琵琶声中,那穿桥而过的小船,正向我们缓缓走来。。。
《情归同里》虽然只是一部宣传片,但是片中古朴秀美的风景加上穿越的主题,很是让人惊艳,也使所有看过这部宣传片的人都迷上了同里,这其中包括所有来过这里的游人,深化并点明了主题——“艳遇千年,今生同里。”
同里,是一个江南古镇的妙龄少女,一位水乡的娉婷小家碧玉,来到这里就不忍离去,梦中都期待着下一次和你的重逢。
小贴士:
1、交通:在无锡、上海、宁波、杭州都有开往同里的旅游专线,其中以苏州市内的交通最为方便,在苏州汽车北站就有前往同理古镇的汽车,行程大约30分钟。
2、美食:同理古镇中有很多茶楼,如果喜欢喝茶的游客可以去坐一坐,品尝茶社中的茶点如:袜底酥、白果蜜糕,同里的土特产还有状元蹄、白鱼、鲈鱼、桂鱼等水乡名菜。
3、住宿:在古镇中有很多特色客栈,价格不贵,如果想在节假日中住一些特色的客栈最好要提前预定,值得推荐的客栈有:花间堂、红尘客栈、敬仪堂民居客栈等。
4、在明清街有很多卖手工画、扇子、丝绸等各种民族工艺品的摊位,在这里购物一定要讨价还价。
【编者按】游记写出了作者在己亥的早春二月一场人生羁旅中游览最美的同里一站的所见所感以及同里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富有旧时江南模样的底蕴。作者在烟雨江南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大背景下隆重的推出了成为了东方文明和吴地文化的瑰宝,而且具有了悠久历史和典型水乡特色的古镇,更是苏州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古镇之一的同里。文章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同里古镇并不仅只是旧时江南的那些陈旧记忆,而是远离工业文明,在这水网交织的一隅,孤独寂寞的如同这桃花流水一般旧时江南的模样,更是骨子里就带有着与生俱来的鄙夷繁华和喧嚣的嶙嶙傲骨。本文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开篇写出了江南水乡同里古镇别具一格的特点。紧接着介绍了同里古镇的魅力所在。其次作者用心灵感悟到同里古镇美就美在有许多意味深长的东西,折射了同里人家超凡而不脱俗的雅致、深藏不露的丰富、深入骨髓的宁静,还有古镇的几缕清幽之气。然后介绍了在同里最著名的建筑所蕴含的丰富的民俗民风,风土人情。最后介绍了同里古镇水道纵横中的枕河人家的美丽富庶。文章结尾引用为同里古镇量身打造拍摄过的宣传片《归情同里》来结束了对同里古镇的赞美!感谢赐稿,倾情推荐阅读!编辑:攀登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