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青春】多彩青春,永恒形象

作者: 闻韶 点击:1930 发表:2019-04-10 12:37:54 闪星:5

摘要: 每当看到青春这个美好的字眼,总让我想到“盛年不重来,人生难再晨”的诗句。诗人陶渊明用精炼的语言道出青春短暂而美好的情感。青春易逝,而经过岁月的浪潮冲洗、沉淀,红色书籍《青春之歌》给人的启迪却是恒久的。《青春之歌》成为时代经典,是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食粮。《青春之歌》塑造的主人公林道静的人物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画廊里典型而立体,丰满而鲜明,成为老黑格尔所说的“这一个”。我用颜色为切入点,浅析林道静的人物形象。


  每当看到青春这个美好的字眼,总让我想到“盛年不重来,人生难再晨”的诗句。诗人陶渊明用精炼的语言道出青春短暂而美好的情感。青春易逝,而经过岁月的浪潮冲洗、沉淀,红色书籍《青春之歌》给人的启迪却是恒久的。《青春之歌》成为时代经典,是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食粮。《青春之歌》塑造的主人公林道静的人物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画廊里典型而立体,丰满而鲜明,成为老黑格尔所说的“这一个”。我用颜色为切入点,浅析林道静的人物形象。


  灰色的家庭


  一个人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性格习惯。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第一所学校。我们看《青春之歌》中主人公林道静,出生在怎样的一个家庭?她上的第一所学校是什么样子?林道静出身于北平一个地主家庭。她的父亲林伯唐,从城里到乡下去收租,发现佃户漂亮能干的女儿秀妮,强行带回城里。不堪奴役、精神恍惚的秀妮受大太太等人迫害,生下道静后惨遭致死。幼小的道静饱受凶狠后母的凌辱和虐待,挨打挨骂成为家常便饭,成天在街上和捡煤渣的小孩一起玩,夜晚和佣人睡在一起。像小狗似的活下来了她,从小形成不爱讲话、不爱笑、不爱理人的性格特点,也在幼小的心灵埋下倔强、反抗的种子。再看主人公名字的由来,别人觉得好像尼姑的法号;她自己说,她父亲信佛,想出家又舍不得姨太太,给她起了“讨厌”的名字。这个名字,传递出一种佛道化、知识化的信息,也与她安静、孤傲的性格特点是一致的。

  林道静的父亲林伯唐不仅是教育家、慈善家,还拥有戊戌举人、京师大学堂大学士、悯安慈幼院院长、务本大学校等一个又一个头衔。人们钦佩着道貌岸然的林伯唐,却没有人说他曾怎样残酷地玩弄了可怜的女子秀妮。林道静秉承了父亲读书学习的文脉,遗传了母亲的清纯俊美的容貌,成为一个秀外慧中的女学生。生活的境遇让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当家里破产,她父亲带着姨太太偷跑掉了,后母把她当成摇钱树,让她嫁个阔佬,做个花瓶,倔强的道静怎能答应?她伺机从牢笼般的家里逃了出去。林道静的家庭对于她来说,是灰色的,充满着阴暗肮脏,是驱除不散的噩梦,是人间灰暗的地狱。


  白色的基调


  《青春之歌》开头,作为主人公的林道静是以白色出场的。在从北平开往平沈的列车上,穿着白洋布短旗袍、白线袜、白运动鞋,手里捏着一条素白的手绢——浑身上下全是白色。她的脸略显苍白,两只大眼睛又黑又亮。俗话说:“要想俏,一身孝”,一袭白色衬托出道静的俊俏飘逸特点。在社会这个舞台幕布拉开后,林道静就像圣洁的仙子,走进人们的视线中,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文字描写画面感极强,让人想到她是一株纯洁静雅的百合,“含露或低垂,从风时偃仰”;想到她是一枝怒放的白腊梅,在寒冷的冬季傲然挺立,“淡极始知花更艳,任是无情也动人”;想到她是一朵亭亭玉立的白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庄子曾说:大美不言,即美而不自知恰是美的最高境界。白色寓意着明亮干净、朴素单纯,也象征着林道静像一张白纸,可以画成最美最美的图画。纵观全书,林道静从单纯到成熟,由一名纯洁无瑕的女学生成长为一个爱国进步革命的青年,白色作为她人生的基调,预示着在时代的大背景中她不断地成长、成熟。


  金色的年华


  处于韶华时光的道静是一个颀长、俊美的女子。她的脸庞是椭圆的、白皙的、晶莹得好像透明的玉石。眉毛很长、很黑,浓秀地渗入了鬓角,而最漂亮的还是她那双忧郁的嫣然动人的眼睛。书中描写的道静,让人想到古诗“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从她的美丽、她的忧郁,暗合了灰色家庭对于她的影响。

  作为一个女学生,她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文艺作品。书籍培养了她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她是个喜欢海阔天空地幻想的姑娘,越读得多,也越想得多。可是表面上她却依然对一切都淡漠,依旧沉默寡言。书籍给道静插上想象的翅膀,她在书中寻找快乐,忘记后母的凶残,忘记家庭的恐怖。她在书中寻找浪漫,为自己人生寻找光明和温暖。“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给了道静高雅的气质和接受新思想的能力。

  道静除了喜欢文学也很喜欢音乐。笙、笛、箫、月琴、二胡,她那最宝贵的蝴蝶牌口琴就放在口袋里。无论走到哪里,她总是随身带着这一堆东西,获得两个外号“洞箫仙子”“乐器铺”。这些民族乐器流淌出的音乐,像一条条清澈的小溪,荡涤着她内心的愤懑,抚慰着她敏感而受伤的心。所以她常常一个人吹着、弹着,这时候看见她的人,都有些惊讶她那双忧郁的眼睛忽然流露出喜悦的光芒。当她到杨庄去投奔表哥不遇的时候,她吹着口琴,排遣等待工作、等待同学来信的焦躁,音乐成了她的知音。

  道静是一位知识女性,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北戴河,当她第一次看见波澜壮阔的大海,情不自禁地说:“海,神秘的伟大的海洋呵!”道静站到潮湿的沙滩上,心头充满了喜悦的激情,目不转睛地凝望着大海。对着这雄伟辽阔的大海,林道静几天来紧紧压缩着的痛苦的心,渐渐舒展开来了。看海,成为她每天单调教书生活的调节剂,大海包容着她的孤独焦灼。大海像个慈爱的祖母,给缺少家庭温暖的她以爱抚,她也在大海岸边释放苦闷和无助。看此时的道静,随走随拾着沙滩上各色美丽的贝壳。左一个,右一个,像天真的孩子一样,高兴地一会儿匍伏下身子,一会儿又跳起来向衣襟里面装着贝壳。鞋子在渗着水的沙滩上浸湿了,头发沾上了许多细碎的沙子,但是她一点也不觉得。在海边,道静还原成一个孩子,一个天真无瑕的少女。金色,是一种最辉煌的光泽色,更是大自然中至高无上的纯色,它代表着温暖与幸福。道静正在锦瑟年华中,拥有青春最美的时光。


  绿色的成长


  《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人物形象是丰满而动态的。她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经过了艰苦的历练而成长起来。

  在杨庄小学校里,当道静听到猥琐险恶的小学校长想把她献给县长做姨太太时,她如坠深渊,逃出狼窝又入虎穴。在绝望中趁着漆黑的大风雨之夜,从庙里径直奔到了海边,准备跳海了却此生,被北大学生余永泽救起。余永泽有才华、善解人意,给身处绝望悬崖上的林道静以求生攀援的力量,与其结婚。婚后,她不愿沉湎于风花雪月的卿卿我我之中,过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生活。她说常想起高尔基的一句话:最光荣伟大的职务就是在世界上做一个人。为了保持人的尊严,离开和她人生观、价值观不同的“骑士诗人”余永泽。这是她接受革命思想的节点,也是受共产党人卢嘉川思想启蒙的开始。

  “要找个人的出路,先找民族的出路!”道静把北大学生、革命青年卢嘉川的话深深铭记于心,她读《铁流》《毁灭》《母亲》等书籍,也读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等理论,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与满足。卢嘉川还给她4本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写成的一般社会科学的书籍,道静一个人藏在屋子里专心致志地读5天。这是不寻常的5天,对于她的一生起了巨大的作用。她看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前途,看见了真理的光芒和她个人所应走的道路,明白生母死亡原因。她心里升腾起一种渴望前进的、澎湃的革命热情。有理想责任、有勇敢担当的优秀共产党人的化身卢嘉川,是道静思想觉醒的精神导师,也是她投身革命的引路人。

  纵观整部作品,描写了林道静向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三次飞跃和升华,开始是逃出封建家庭,不当后母的摇钱树,求得个人解放;接着与余永泽建立的小家庭决裂,“道不同不相为谋”,追求个性解放,追求人生崇高理想;最后是与“小我”决裂,摒弃个人英雄主义,追求整个无产阶级的解放。人物形象是渐进式发展,在艰苦卓绝的革命的斗争中,林道静是一个成长中的英雄人物形象。绿色是植物的颜色,代表成长、生机、青春。她就像春天的小树,经历风霜雨雪,长成革命林海中的挺秀大树。


  红色的信仰


  马克思曾说,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林道静投身到无产阶级革命也是从朦胧到清晰,从犹豫到坚定,从个人英雄式到青年革命者的觉醒和进步过程。

  当道静在杨庄看到木牌:华人与狗不得通过,她看见一面美国国旗在旗杆上飘舞着。“什么狗世界!”她心里突然像堵上了一块铅板。她从学校走上社会,目睹外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耀武扬威的事实,强烈感受到国家遭受凌辱,百姓没有尊严。这一幕刺痛了道静爱国心,激发了她民族情感,为她成为热情的青年革命者奠定思想基础。当道静接触共产党人卢嘉川时,接触到革命思想,表示她要参加红军,要去东北义勇军,这是她革命觉醒。在丈夫余永泽强烈反对中、在好友王晓燕的不理解中,道静去北大红楼参加 “三·一八” 纪念大会,这是她投身革命参与的集体活动。当卢嘉川从她家出去被捕,她整整想了多半夜,终于让她想到了革命就要付诸于行动。她到街上散发传单,又给全国各地寄传单,宣传革命思想。虽然这些行动是个人的、冒进的,却是她从事革命活动的体现,是她走向革命道路的标志。

  当遇到像卢嘉川一样的共产党员江华时,道静让他介绍入党。道静心中红色的种子已经萌发。在江华耳濡目染中,道静革命经验更加丰富,遵从江华的指示,尽力团结了一切能够团结的人,参加农民抢麦斗争。当道静被捕入狱,她经受住严刑拷打,目睹革命者坚强不屈的事迹,她认识到“我们要争取活下来,活到共产主义在中国实现。”道静向她敬仰的革命者林红吐露心声,“我一定向你学习,学习做一个共产党员,斗争到最后一口气。我永远用我全副的生命去追求这个光荣的日子,如果我死了我也要求党——追认我……”林道静在林红等坚强共产党员的帮助教育下,经历了铁窗血与火的洗礼,在一系列革命实践中变为坚强,政治上逐渐成熟起来,将一腔热血泼洒在革命的斗争中。

  在小说的结尾,作为同志、导师、爱人的江华,引领着道静在革命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林道静已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出色地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发动学生参加“一二九”运动。游行中身负重伤,但她已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成为一名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红色,鲜艳夺目,象征革命,象征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从林道静身上,印证了在党的领导下,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才会有真正前途的真谛。


  林道静作为《青春之歌》的主人公,她具有多重色彩构成饱满立体鲜活的人物——由青年学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革命战士的形象,在红色书籍的长河中熠熠闪光。“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林道静的形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树立理想,勇于奋斗,用多彩的青春、浓郁的爱国情怀谱写出激昂雄浑的时代凯歌!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正如作者对小说《青春之歌》所塑造的主人公林道静形象之立体而丰满的评价,作者此篇对该形象细致到位的剖析也是如此立体而丰满。作品巧妙地从颜色入手,选取了灰、白、金、绿、红等五种极为贴切的色彩,结合林道静的人生轨迹,深刻探寻其出身、个性及内心世界,将其如何与封建家庭决裂、如何与自私的小家庭决裂、如何与个人主义决裂的变化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主人公的成长与成熟,也是这部小说的成长与成熟,作者牢牢抓住这个特征,紧扣“青春”,引经博典,以诗意而充满哲思的语言,揭示主人公身上的时代烙印,令人在怀念之余,依然有热血沸腾的感觉。感谢赐稿银河,佳作推荐阅读。编辑:雪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