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英烈故事】军歌依然嘹亮

作者: 西伯寒流 点击:1330 发表:2019-03-27 23:55:53 闪星:2

  在我们家堂屋正面的墙壁上,一直悬挂着我的大伯父刘鹏烈士的照片。

  照片中的伯父梳着整齐的小分头,嘴角边露出小虎牙,脸上带着稚气而腼腆的微笑。这稚气的神态,让你很难想象他就是抗战时期享誉路东八县、以谱写出的一曲曲战歌激励着无数军民踊跃参军奋勇杀敌的《白菜谣》的创作者。

  ——他确实还是个孩子,牺牲时才年仅15岁。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少年在牺牲后被破格追认为党员,在中共党史上,除了刘胡兰之外,迄今在报刊上还未见有其他更多的记载。

  多少英雄人物,在生活中也都是普通平常的人。从照片上可以看得出,在照相前他的头发经过湿水后的梳理,拍出的照片因水渍的反光而显得有些光影模糊。一看可知这是一个平时不太注重边幅也没有多少生活经验的少年。

  听我的父亲说,大伯留下的这张唯一的照片,还是他与何仿等人,到当时还是天长县的烈士纪念馆里搜集到的。

  照片的旁边挂着烈士证书,证书下方有两行落款,一款是陈毅元帅的手书签名,另一款文字一直被证书上方垂下的一个小布条遮盖着。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直到我们家八十年代初翻建老房子时,这个小布条才松散开,露出饶漱石签署的三个字来。

  我的伯父出生于地主家庭,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马湖店人大概至今都还能记得在马湖小学的大院内,曾经有一座炮楼,这炮楼就是解放前刘家建造的,为的是防止土匪和一些流散的兵痞来抢夺财物。小时候,我们经常在炮楼上玩耍,与小伙伴们钻进炮楼下的地洞里捉迷藏。

  我的祖母是半塔邵集人,也是过去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听祖母说,当年她嫁到刘家时,迎亲和运送嫁妆的人群排有一里多路。我的伯父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有条件接受到更多良好的学习和教育。若没有早期琴棋书画的练习与熏导,仅凭到淮南大众艺术学校短短几个月的培训,是很难掌握谱词写曲指挥这些较为全面的知识的。伯父被人称为小天才作曲家,这固然有其天赋和自身努力的一面,但也应得益于他早年的家庭环境和教育 。今天的我们可以崇敬烈士,但也不必神话烈士。

  在我的记忆中,每到伯父的生日和祭日时,祖母总要哭泣一阵子,我的父亲则忙着准备些祭品,然后站立在祖母身侧。这时,我们也不敢再玩闹,只希望这沉闷的时刻能早点结束。我的母亲在一旁自顾做着家务,从不参与这件事,甚至是在刻意地回避。

  听我祖母说,我的母亲原是与我伯父订下的娃娃亲,伯父还未到成婚的年龄就牺牲了,人死亲未断,经人撮合,后来就嫁给了我的父亲。因为有着这一层过往,我的父亲对我母亲一直很敬重,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和母亲在生活中一直没有红过脸,更别说有什么争吵了。在我九岁时,我的母亲就因患食道癌离开了人世,去世时才四十三岁。我的父亲刚四十出头的年纪,长得魁梧帅气,又是公职人员,当时有很多人为他提亲,但父亲一直没有再娶,大概也是在心理上难释这因袭的重负吧。

  小时候,每当我和弟弟因顽劣过分犯了错误时,父亲会勒令我们站在伯父的遗像前反省。在现在许多人看来,这种教育方式或许是可笑的,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即使是小孩子也都很严肃。我不敢说这种教育对我的成长究竟起了多大作用,但起码培养了我们敬畏先烈、尊重历史、爱党爱国的做人底线。当时,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去年两会期间,有代表和委员提出以家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提案,我想,什么是我们家的家风呢?也许,我的家风,更多的是承载着伯父留下的烈士遗风吧。

  今年,全世界都在隆重纪念二战胜利结束七十周年。记得二战时期的盟军统帅麦克阿瑟说过:老战士不会死去,只是他们的背影在不断地消逝……在他们渐行渐远的苍茫背影中,我们似乎依然能听到他们唱出的嘹亮的军歌,那声音,是来自一个国家生死存亡时刻抗争的呐喊,是融入一个民族壮丽史诗中的的永不衰竭的遗响……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文章虽然篇幅不长,可所含的信息量很多:少年烈士,出身优越,投身革命,英年早逝;烈士被定下的娃娃亲,被烈士的弟弟因袭过来,过着相敬如宾的生活;烈士的遗风,在整个家族中得到发扬光大,家风和谐安详。向刘鹏烈士致敬!编辑:梦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