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南木站

作者: 蔡昌旭 点击:1379 发表:2017-07-01 08:13:48 闪星:1

南木站,位于滨洲线455公里30米处的一个四等站。1901年中东铁路运营时称为第33号小站。

由于这里居住的是鄂伦春族,以游牧狩猎为主,在此地建立了部落。加之这里是大兴安岭东麓浅山区的原始森林,鄂伦春游牧猎民过着原始人类的生活。为了谋生存和开辟新猎区,逐移到绰尔河、毕拉河、阿木牛河领域,以游牧狩猎为生。当年俄国人修建这条铁路到这里时,看到鄂伦春游牧猎民,骑着驯鹿(四不像子)和马放牧狩猎,与他们国家的少数民族相似,在此地取名为阿巴扭尔站,意思是有部落的地方。

1939年,伪满洲国强令居住在黑龙江省讷河、龙江等县的达斡尔族和蒙古族50多户约300余人迁址阿木牛河中游(距南木20公里)一带,设立村公所,受伪布特哈旗直接管辖。次年中东铁路将第33号小站和阿巴扭尔站取消,以鄂伦春语命名为站名南木临时车站。南木是鄂伦春语有山有树的地方。从此身居密林深处,几乎与世隔绝的鄂伦春人与居住在阿木牛河岸边的达斡尔族人有了交往。

1948年春党和政府帮助这部分鄂伦春人下山定居,在阿木牛河畔建立了努克图(村庄的意思)。

1949年又动员他们与达斡尔人一道迁至交通便利的滨洲线455公里处的南木站定居,并在此处设立了鄂伦春民族乡。

在阳光下的南木站青翠灿烂,漫山遍野绿色环拥着,围绕车站的是雅鲁河的支流阿木牛河。河流缓慢地流淌着,河卵石在清澈的水中如一个个玲珑剔透的玛瑙,色彩斑斓,它一个朴素柔和的魅力诱惑着每一个从它身边走过的人为它驻足。河流的那面是连绵起伏的群山,这就是被当地人称为半壁山。山下河水湍急,草地、沙滩和一切旖旎的小景使我想看到耸立着的这座高山,呈青黛色的,上面一株株树林,使我感到大山象征着一种巍峨、一种遥远、一种开阔,厚重和旷久,使我刻意追求却又很难达到和企及的一种境界。它让我一次又一次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感受到山的博大与恢弘,亲情与情怀也才能够真正受到那一棵棵小树所感受到的亲昵与感激。

走进了南木鹿场,一瞬间好像闯入了一个陌生世界,400多头鹿被分别关在很多饲养圈里。我们的突然出现,好像惊吓了它们似的。一头母鹿慌不择路跑到那个惊恐万分的小鹿的身边,用头紧贴着小鹿的头,并把它庇护在身后,它是在告诉它不要害怕吗?其实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一直相信,我们是一样的,你们有自己的语言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每一天也和我们一样的生活着,沐浴着风、阳光和花香;享受着生命、亲情与友情......

晚霞映红时,我看见篝火,看见鄂伦春族载歌载舞的围绕着篝火跳了起来。舞步轻盈,臂、肘、腕、指都不停晃着摆动着。呈波浪形,表示雁飞,在“盖苏盖”的呼喊声中,两队相遇,每个人旋转半圈,臂在头上划动半圈表示雁击长空,远望表演者臂腕摆动,恰似一群鸿雁翱翔。“盖苏盖”之声震耳,酷似群雁齐鸣。歌声在夜空中飘荡着,飘向南木的半壁山,飘向雅鲁河,飘向那遥远的地方,当我看到这一切心理陶醉了,我似乎也在轻歌曼舞之中飘然了。那精彩,灿烂的歌舞,使我感到生命和命运的最伟大之处,就是在那歌声和舞蹈之中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记录1901年中东铁路运营时称为第33号小站的今昔,鄂伦春人与居住在阿木牛河岸边的达斡尔族人见证着这里的沧桑变化。历史变迁,今日南木站青翠灿烂,漫山遍野绿色环拥,大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之美正在绽放,但愿这种自然和谐延续得更久。编辑:星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