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边缘人生

作者: 梦秋 点击:1315 发表:2017-03-25 16:02:22 闪星:1

  而立之年闯上海


  说来惭愧,很多人而立之年早已事业有成,自己却要告别年迈的双亲携妻儿去闯荡上海滩。这也不能说是件什么体面的事情,在常人的心目中,到这个年龄才外出打天下的,都认定是在家乡混不下去了。
  今日的上海滩,确是块风水宝地:政府政策优惠,轻重工业齐全,基础设施配套先进,乃商家投资首选。当然,对从业人员的需求量也相对较大。
    然而,每天职场的上千个职位都与我无缘。只因自己手中的那张中文专业的文凭太滥了,好不容易碰到一家公司要招聘男性文秘的,怎奈又缺少办公自动化的证书。
  一个月下来,人才市场跑了不少,求职信也发过无数,可都杳无音讯。虽然寄居在朋友那里,眼看盘缠已尽,真的就要山穷水尽了,我不得不给自己重新定位:你不是什么人才,充其量只能算作一个劳务工。
  于是,我离开了人才市场,按职场指南提供的地址,敲响了一家劳务介绍所的大门。自我介绍一番后,介绍所的老板笑了:“我们的职业需求信息都在墙上的公布栏里,你自己瞧吧。”我一看大都是专业性较强的技工类职业,就是问了也白搭。后来我看到一家公司招聘保安,我想去试一试,可老板说这类职业只面向退役军人。我再想申辩自己怎么身强体健,立正稍息的动作也不陌生,看老板一个劲地摆手,知道再费口舌也没有多大意思了。
    可吃饭的问题总要解决啊,最后我指着一个搬运工的活计,要求是两个人能抬200斤重的石头,“这个,我也能干!”那位老板有点不乐意了:“你在寻我们开心啊?!”
  接连去了好几家职介所,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一天晚上,我一身疲惫回到朋友住处,朋友欣喜地告诉我说有一家报社打电话来让我第二天去面试。
  数十封求职信终于盼到了一个回音,当时我兴奋得一宿没睡好。
  次日一大早,我按照地图上的路线,没费多少周折就找到该报社的地址——“国亭花苑”,一座欧式住宅小区,工作环境也幽雅舒适,我承认当时确实从心底里也向往着这个应聘的职位——新闻采编。可一周下来,却发现我实质的工作是广告业务员,我知道自己的底儿,这活对我来说不大适合,只能选择退出。
  眼瞅着离家快一个月了,吃住还没有着落,我陷入了茫然不知所措的窘境。
  朋友的一通电话提醒了我,对啊,为什么要把视线锁定城区呢?好多老乡在郊县的一些公司里不是早已打开局面了吗?到那里发展也不失为一条出路呀!
  我一路南下,在市西南的一个工业开发区找到了我的老乡们。异地遇故人,那万语千言的情景自不必说,最后话题还是回到为我解决吃饭的问题上来。恰巧有一位老乡在公司的人事部门做事,再说,以往在老家还一个战壕里滚爬过的呢(他的命运跟我相近,只是早我二年警醒)。这时候也顾不上什么里子面子了,我朝他的面前一站:“我的事就交给你了!”其实,我并不是一个霸道无赖的人,完全是残酷的生活所迫啊。
  真巧,公司正在招收新员工,只是大多工种都比较艰苦,我跟他明确表态:只要给我一个吃饭的地方,什么活我都可以做。
  有一天,他来告诉我,生产计划部刚成立个管制中心,这个活相对轻松点,你可以去试一试。
  人事部门经理在招收新员工时都要有一个例行的面试,也不知他出于何种动机,给我面试的时候,从我的专业到开设的课程,从文学方面到历史方面,从中外绘画到摄影知识,只要我在求职信中涉及的名词,他一个都没落下,我不知道这些与今后的工作究竟有何关系。半个小时下来,我是一头雾水。

不过还好,不一会儿,我的老乡过来跟我说:“你通过了。”我心里一喜,差点没涌出热泪来。这是我到上海滩以来第一个真真实实的落脚点啊。


  劳工的日子


  在上海滩奔波了近一个月,终于找到了一个落脚的地方。
  说是生产管制中心,实质是产品转移过磅的差使,纯粹是体力活。据保守估算,一天下来,每个人要徒手搬运待转货物达十吨以上。还好,父母给我一身的强健体魄,今天总算派上了用场。
  不过,起初几天还是有点不太适应,下班之后,腰酸背痛,回到家里,已是筋疲力尽,靠着床栏便呼呼睡着了。
    半个月坚持下来,渐渐地,对公司的生产流程也有所了解,产品转移的时效就大大增强,哪些是优先生产的,哪些是待品质确认的,一切遵照客户订单的交货期限实行全方位的产品追踪。
  春秋季节还好,到了盛夏酷暑之日,本来日常气温已经高达三十多度,再加上车间淬火炉上千度的热辐射,暑期没过,人早就难挡暑热,差点倒下。每天回到家里,都要先在地板上放一条席子,人平躺下去,然后将头顶的电风扇拧至最快的转速。半个小时过后,濒临爆裂的脑神经才慢慢地复原过来。老婆端来绿豆汤,关切的眼神在问“怎么样?”,我接过碗来一饮而尽就是想证明自己还行。
  工休间隙,同事们闲聊时又提起今后何去何从的话题,我的内心掠过一丝凄凉。是啊,这种无任何技术含量的实践操作稍微识得几个字的人,只要体力跟得上都可以胜任。我有点不能安于现状了,给总经理写了一封自荐信,并向老总坦言:如果能给我更具挑战的职位,我会以百倍的努力而不辱使命。然而,我静候半年,也未接佳音。
  事也凑巧,公司资讯部有一名员工辞职,主要原因是不熟悉公司的生产流程,对产品库存的收发转移概念模糊,以致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生产厂长决定从生产一线物色一名熟悉生产流程又有电脑操作基础的人调入资讯部填补空缺。
  说来也可笑,熟悉生产流程的人大有人在,掌握电脑操作的却一个人也没有。生产计划部的主管找到我,说我的条件不错,准备推荐我去资讯部;可生产厂长的助理又举荐了他的一个亲戚,搞得生产厂长左右为难,最后厂长决定自己亲自出题监考择优录取。
  令人欣慰的是,我终以高出对手的绝对优势入选公司资讯部。
  整整两年劳工的日子也从此划上了句号。


  初涉网络


  刚进资讯部的那会儿,就好像刘姥姥初入大观园。面对电脑,简直就是白痴一个。说出来不怕诸位笑话,我是当时连开关机器都无从下手的那种。不过,令人庆幸的是,新同事虽都来自五湖四海,但他们对我的关照却都是发自肺腑的,这更加鞭策我自己要加倍努力,尽可能早日进入工作状态。
  一切还算顺利,半个月下来,自己手头的资料已基本能够独自打理。有时也能忙里偷闲去网络世界漫游一圈。起初接触的多为新闻娱乐之类的讯息,后来,随着自己的业务操作逐渐熟练,余暇的时间也就相应宽松了许多。对于平日嗜书如命的我来说,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天赐机缘。一有空,我就扎进“亦凡公益图书馆”、“黄金书屋”。虽然自己自诩是文学爱好者,系统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是我梦寐以求的心愿,然而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我的这个愿望无法实现的遗憾一直困扰着我,是网络圆满了我这个多年来孜孜以求的梦想。我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贪婪地鲸吞着,没有品味咀嚼的闲情逸致,只有囫囵吞枣的生吞活剥。
  在“亦凡”我结识了洪秀娟大姐,是她引荐我进了“莲园”,也圆了我多年来的文学梦。
  以往的文字多为亲朋好友间传阅,而今有了网络,天涯咫尺,指尖的点击就可传输各自的意念和思绪。
  女儿受到我的感染,也整天吵着我给她下载一些课外阅读的材料。这当然是做老爸的份内之事,理当义不容辞。《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寓言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女儿见了如获至宝,这时老爸在她心目中至高无上的位置也已被这内容丰富的书籍所取代。眼瞅着女儿那副如饥似渴的德性,我的心里乐啊!
    网络的无限魅力就在于它超大的信息容量和快捷的传输速度,也是其他任何载体所无与伦比的。功能强大的“百度”搜索,简直就可以任你跨越时空遨游东西。
  我们此等凡人在惊叹科技进步的同时,只有享受的份儿了。
  漂泊在外,思乡之情最切。鸿雁传书哪里还能承载心头的那份切切思念,一通电话挂过去,就连那呼吸的气息也都那么真真切切。可视电话的安装上线,更将我们这些常年在外漂泊的游子与家人之间的距离拉近。
  至于那些网络所衍生出来的负面事物,也只能算做“瑕不掩瑜”了。
  有人抱怨网络毁掉了这一代青少年,有没有人去反省一下,家庭、学校、社会为这一代青少年做了什么?是严重的教育滞后耽误了这代人啊!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规律,天经地义。
  我还是想说一声:
  “世界有了网络,真好!”

  升迁的滋味


  在公司的资讯部做了一年多,除了学到一些办公自动化的初步知识外,更让我感动的还是那个“五个人组成的集体”,真可谓情同手足,荣辱与共。工作中大家相互关照是情理之中的事,更有甚者,生活情趣也是惊人的相似。

去年九月底,公司总裁跟我们部门主管打招呼,准备从资讯部调一人去外销部接手进口资料整理报核等相关事宜。当时这“五个人的集体”确实也有过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
  在常人的眼里,去外销部是从普通操作工进入管理阶层的一次过渡。
  我们的主管也坦言:“当时总裁要我推荐人选,我实在很为难,大家都是好兄弟,谁去了我都难以割舍,可总裁的旨意又不能违背。不过说实话,我们资讯部的工作分工较为明确,大家做起事情来也比较自由,而外销部的工作相对来说就稍微复杂些,工作中涉及到的事体,不仅要与公司的其他部门(生产计划部、采购部、财务部)协调沟通,还要同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海关、市外汇管理局的那些老爷们周旋。工作中如果有半点疏忽或懈怠,有可能造成公司正常运作的失衡。所以我还是想尊重大家的意愿,谁愿意去可以主动报名。”
  就个人情感而言,外销部也许没有资讯部这么融洽,而从工作挑战性方面来看,外销部具有诱惑。
  何去何从?五兄弟在同一战壕里毕竟跌打滚爬了一年多啊!
  最后,主管决定:“还是抓阄吧,这样似乎更为公平?”
  好吧,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谁知我的运气一向都这么好,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七天“国庆”长假过后,我正式调入外销部,所幸的是,与我合作的竟是我的一个同乡,天助我也!
  因为有了资讯部的年半功底,到了新部门,接手的事情也就容易进入状态,再加上同乡的鼎力相助,工作上的压力相应也减轻了许多。
    做加工贸易资料报核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今年初我参加了一期由上海海关、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市外汇管理局三家单位联合举办的“加工贸易报核员”培训班,系统地学习了加工贸易报核的整个流程,为今后工作的正确操作指明了方向。
  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大,订单如雪片一般纷至沓来。这可忙坏了我们进口资料整理报核的人员,一会儿台湾公司来电抱怨出货受阻,一会儿海关又说申报的产品品名不准确,一会儿生产线吵着说已经停机待料了……怎么办?加班加点地干呀。每天深夜十点回到家里,女儿早已进入甜美的梦乡了,妻子把饭菜热了又冷,冷了又热。
  真是祸不单行啊。就在这节骨眼上,我们部门的出口又遭遇了一起海关查验不予放行的案例,致使我们进口也跟着遭殃,光搜集进口资料就耗用了我们半个多月的时间。
  本以为,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年轻人多经历些磨难有益自身成长。殊不知,人承受压力也是有限度的。两三个月坚持下来,只觉得身心疲惫,心力交瘁。
  这时候方才明白:“升迁”的滋味原来如此。
  聊天室里,朋友们都劝慰我,跨过这条坎,前面说不准就是一个全新的天地呢。
  是啊,希望总是在这无数次失望中升起,而后再去经历现实的磨砺、岁月的洗礼!

  搬家

 

  自从加入“外地人”行列后,搬家就成了家常便饭。

  俗话说:“搬家三年穷。”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物质严重匮乏所致,如今我们倒没有这方面的感受。来上海近五年了,出于种种原因,几乎每年都要搬一次家,而每一次的感受也各不相同。
  第一次来闯上海滩,除了工作经验不足,就连住宿也是个问题。还好,多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路。电话里,朋友很爽快的就帮我解决了住宿问题。于是,一只行李箱就是我全部的家当。你想想,在享有“黄金宝地”的徐家汇商业圈,每晚都能有个打地铺的地方那是件多么奢侈的事情啊!然而,尽管我使出浑身解数到职场去竭力推销自己,近一个月下来,还是未能在市区谋到一席职位。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火候没把握好,还是“好事多磨”?我一直坚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我的视线从中心城区转向市郊,一切还算顺利,我在一家台资企业找到一份差使。紧接着就是借房子搬家,添置锅碗瓢盆,购买柴米油盐。待两个小菜一杯老酒下肚,已略有些酒意。洗漱完毕,平躺到结结实实的木床上,确实感受到了一点家的味道。唯一遗憾的就是,与妻子女儿还天各一方。当电视广告里传来“有家的男人真幸福”,我忽然在心里开始惦记起他们来。
  “五一”长假过后,我们三口之家终于在上海团聚了。妻子在一所民办小学里继续从事她的教学事业,女儿也在同一所小学就读。由于学校离住处太远,校长提议我们搬到学校附近居住。是啊,我怎忍心让一个女人每天载着女儿风里雨里往来奔波呢?我二话没说——搬家!我借了一辆脚踏三轮车,全部家当满满地塞了一车。
  我们这次借的是两上两下私家楼房,与我妻子的两位新同事合住。房屋的条件确实比以前好多了,厨卫设施齐全,房客们相处的也和睦。只是房东似乎过于苛刻了点,一会说水池没有清洗干净,一会又说过道不准放物什,处处斤斤计较,他们都说这是上海小市民的通病。半年住下来,大家都心里窝着火。这算怎么回事嘛?住房给房钱,莫非是花钱买罪受?不行!——搬家。
  同是上海小市民,斤斤计较者不乏其人,然而磊落大方的人也大有人在。这次找的房子虽说小了点,但环境幽雅,几畦菜地,让你约略感受到田园的情趣;小桥流水,临水而居,还真有点“东方威尼斯”的味道。更重要的是房东与房客间的默契照应,总给人一种暖暖的感觉。他的孩子没人照看,我妻子毫无条件地揽下小家伙的吃喝拉撒;落雨的时候,我们晾在外面的衣物从来就不必担心会被雨水淋湿。

后来,有位同事请我去给她的儿子做家教。为了使工作和家教不致于产生抵触,我们依依不舍地再次搬了家,临别时的那一声声叮咛嘱咐,至今还存留在记忆深处。
  令人庆幸的是,这家房东阿姨又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对我们一家的关照可谓无微不至。我无以回报,只能尽心尽职地去家教,以求得心理的平衡。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虽不能苛求千人一面,但每个人只要将心比心,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计较,一同来营造和睦共处的气氛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吧?!
  搬家,给我创造认识朋友的机缘,我一定珍惜!

 

  家教


  说起做家教,平生还是头一回。
  因为教过十年的书,对家教这一社会现象的形成发展也约略知晓一二。
    首先是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大气候,无形之中给那些“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们制造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家教应运而生。
  其次是对眼下这种“大班”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家教更能做到“因材施教”。
  还有一种是“一窝上”的攀比之风,你家的孩子请家教,我也请,加之从事家教人员的素质莨莠不齐,搅得家长经济负担加重,学生学习压力增强,而最终收效甚微,得不偿失。
  从这两年的家教经历看来,扎实“双基”可谓当务之急。我遇过不少孩子读中学了小学的基础知识还很模糊,没办法,从头来补吧。
  再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多孩子基础还不错,可做起题目来不是这里一个遗漏,即是那里一个疏忽,始终不能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条件许可的家庭,更应该发挥其“因材施教”的优势。与其花那么多的精力财力在孩子功课测试的分值上提高一两分,倒不如在孩子的“全面发展”上下点功夫,然后再来个“重点培养”,说不准你家里也能出个诗人、音乐家、画家或是舞蹈家来呢?!
  在当今这个经济大潮冲击的如此激烈的社会里,很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往往都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误区。家长们为了孩子将来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都在全力地进行着资本积累,谁知他们恰恰忽略了孩子启蒙阶段的教育问题。当他们捧着几位数字的存折准备为自己孩子选择培养方向时,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孩子的学业竟然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说实在话,让他们去辅导孩子的功课确实很为难,但他们又不忍眼瞅着孩子的学业断送在自己的一时大意中。怎么办?请家教啊!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有基础的孩子,只要来个系统的梳理,马上就会思路明晰起来,再加强一下督促的力度,很快就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即使基础稍差一点,如果能端正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下去,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
  而不尽人意的事例也不在少数。有的孩子“双基”还算扎实,就是改不了散漫的脾性,他们终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掌上明珠”沦为平庸之辈,何等惨痛的现实啊。基础薄弱的孩子困难就更大了,尽管你不厌其烦地举一反三,他还是满目疑惑一脸茫然,三两个月下来,先前红润的脸蛋明显的消瘦了许多,我看了都心疼,遗憾的是成绩仍未见有任何起色。
  在这里,我想奉劝为人父母的家长们,家教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孩子的学业还得从基础抓起,抽点时间,与他们多一些交流沟通,给他们多一些关心爱护。

  每逢佳节倍思亲


  五月份是个多节日的月份,“劳动节”的七天长假我相信朋友们早已安排的满满当当了,可我更关注另一个节日——“母亲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又惦记起我的母亲来。
  母亲已过花甲之年,一直煎熬着她三十多年的下肢“静脉曲张”随着肌体的自然老化和病情的不断加重,最终她老人家还是没能逃过手术这一劫。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常常看到母亲拖着沉重的双腿忙里忙外,有时实在是疼痛难忍不得不停下来。看着母亲被痛苦折磨而扭曲的脸,我们兄弟姐妹几个都不知如何是好。
  后来知道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不会自行愈合并逐年加重的下肢静脉血管瓣膜病,早期无症状,不影响吃喝,不影响工作、不影响劳动,不被人重视,后期都会出现并发症:下肢肿困、酸沉、无力、憋胀、疼痛,晨轻暮重,抽筋、筋疙瘩、发痒、变黑、皮炎、流水、丹毒、溃烂形成"老烂腿"、"臁疮腿",久治不愈或愈又复发。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因有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后天因素包括:长久站立、劳累、怀孕、损伤、受冻、冷水刺激等。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多用:切除法、废除法、保留恢复法三种。住院开刀、皮下粉碎抽吸为切除法,局部药物注射、血管内激光等为废除法,保留恢复法,即保留血管恢复功能。
  问起母亲的病因,她笑了,一辈子生了五个子女,就数怀男孩时病情最重。我内心充满了负罪感,母亲的病,我和哥哥是罪魁祸首啊。
  对于母亲的病,我一直主张“保守疗法”。其一,是因为“手术治疗”所带来的痛楚太大。其二,随着国内外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有一些“保守疗法”的治疗效果在各大媒体上的宣传也很让人欣喜。
  也叫“病急乱投医”吧。起先听说南京中脉远红公司的“保健内衣”对治疗“静脉曲张”有效果,父亲当即去县城的一家中脉远红经销店买了一套,不知是母亲心理作用,还是出于对我们的安慰,她说疼痛减轻了很多。我却一直在担心,那毕竟是“治标不治本”啊。后来又听说“高钙片”也有效,妹妹马上去药店买了两大瓶,可服用后“上火”的药物副作用太大只好停药。“黄金搭档”的广告做得漫天飞,姐姐认定这种保健品对母亲的病情有疗效。我在因特网上搜索所有治疗“静脉曲张”的信息,得知郑州的一家医院运用“保守疗法” 治疗“静脉曲张”疗效显著,我连忙拨通热线电话,回答也很肯定。为了进一步证实消息的可靠性,我又给郑州的一位朋友打电话,请他亲自去医院探听虚实,可结论却云里雾里的,让我也左右为难。母亲毕竟是已近古稀之年了啊!

“五一”前夕,母亲的病情又加重了,在医院工作的表弟建议立即手术切除。我还想坚持“保守疗法”的主张,可一想到在医院里看到"老烂腿"病人的那一幕,简直就是不寒而栗。
  一天,我接到侄子的电话,“奶奶的手术已经做好了……”,当时我的眼泪“哗”的就下来了,连忙打电话过去。母亲躺在病床上接的电话,只是简单地说了一下手术的情况,说开了七刀,医生说手术很成功;更多的倒是关心起我来,说平时既要上班,又要打点饭店里的事情,一定要注意身体。说的我哽咽着,只能任泪水无声的滴落。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应该是领会得最透彻了!
  人都说“养儿防老”,我却在父母本该安享晚年的时候背井离乡,虽然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古训是愚了点,可我又能找出什么体面的借口为自己开脱呢。

  自己做老板去


  2004年春节过后不久,我的侄女打电话过来说准备到上海来投资餐饮。我说好呀,人家都说上海满地是黄金,只要你认真地去做了,虽不说挣个万贯家私,最起码也是一次锻炼。因为我侄女婿是个厨师,淮扬菜烧的也不错,在老家经营了两年饭店,生意还算红火,只是年终盘点时,除了一大把“白条”(欠帐单)外,只剩下空欢喜一场了。
  不过我已有言在先,因为我当时手头的工作比较紧张,他们要过来的话,吃住问题我可以解决,至于实地考察定点之类的事情我就帮不上什么忙了。
  说来也巧,有一位在上海跌打滚爬十多年的老乡在杨浦五角场地区经营了一家沙发厂,由于他们在老家同住一家房东而相识,这次他们来上海他更是热情备至。我的侄女打电话告诉我,他们暂住五角场,饭店定点事宜待考察后再作定夺。这位老乡的热情倒让我这个做叔叔的有点难为情。
  半个月过后,他们给我捎来了消息,说相中了一家歇业的餐馆,要我能过去看一下。其实我明白他们的心思,让我这个没有半点餐饮经营意识的门外汉去看店面,纯粹是出于一种面子上的尊重,接下来的投资才是最实在的事体呢。
  生意人很看重运气的说法,论地理位置,该店算不上黄金地段,甚至可以说是地处偏僻,但最让人欣慰的是租金较低,且没有高额的转让费用,这也为日后经营资金的良性运作奠定了基础。
  “天时、地利、人和。”
  如果说,在媒体将“川味”炒作得红透半边天的时候投资“盱眙十三香龙虾”算是“天时”的话,那么选择在“五角场大学校区”定点就称得上“地利”了。
  说起“人和”,首先要感谢饭店的前任老板陆先生,他的开诚布公给人以“他乡遇故知”般的亲切感,他中肯的建议更是堪称金玉良言,他的慷慨情意简直就使人感激涕零了。
  “人和”还表现在全体同仁,上下一心。我们的经营理念:饭店是我家,客人是亲人!
  还有“新闻晨报”、“青年报”、“大众点评”等媒体网络界的朋友们,我们虽说是萍水相逢,但是饭店的成长与他们的宣传帮助也是休戚相关的。
  面对媒体关于“上海餐饮每天2000家开业2000家关闭”的报道,我没有知难而退。相反,就凭着对“盱眙十三香龙虾”这个品牌的自信,在十天之内,第二家门店(梅陇店)也开张迎客了。
  不过,相对五角场店的投资,梅陇店的风险大得多。一个不足三十平米的门面每月两千多的租金不说,单是转让费就是三万块。
  生意人要有当机立断的魄力,更要有思维缜密的洞察力。我不是一个成熟的生意人,除了满腔的热情,欠缺的也就是严谨的做事作风。
  第二家门店签约不到三个月,街道就下发了一张“建造中环线市政动迁”的通知,当时我就傻了眼,这可是商家第一大忌啊!
  怎么办?既然挨上了,自怨自艾已经没有意义,只有积极面对了。先是找房东理论,焦点的中心话题无非是合同期内的经济赔偿,怎奈房东是街道属下的一家实业公司,根本不买我们的帐。找街道,他们更是相互推委。
  没有办法,我们只好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跑律师楼找律师咨询,结果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律师明确表态,我们胜诉的可能性很大,只是有许多方面取证的难度系数也较大,说白了,这个案例也属于“民告官”的范畴,所以要我们事先做好马拉松、拉锯战的心理准备。
  一年下来,做老板的酸甜苦辣滋味,只有我自己最明白。

  啊,今年的情人节!


  今年的情人节终于过去了,个中滋味我相信都珍藏在每个人的心底里了:像惠过了个“愉快的情人节”(与朋友游园钓鱼),文兰过了个“充实的情人节”(毕业班加课),寒天过了个“浪漫的情人节”(聊了天又去跳舞)……我在莲园聊天室逗留了四个多钟头,在线最多时也只有十来个人,我知道他们都有节目了:半江一家的“烛光晚餐”,寄我一枝梅的“雪玫瑰情人节”,百禾的“没有情人的情人节”……
  说来也有趣,情人节之夜的莲园聊天室,俨然就是个“假面舞会”,一个个进来都用化名,看来似曾相识,说了半天,云里雾里的,还真有那么一点感觉似的。直到最后,一个个才揭开面具,哦哦,其实我早就知道是你了,哈哈,真逗!

情人节里话情人,在常人的眼里,“情人”往往被人们狭义的理解了,而燕独飞是这样诠释的——对我们深情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情人,不要去追随当今那个早已经失去了情人本意的如今的“情人”,那是个虚词,精辟啊!
  我个人观点,“情人”一词最终的解释权属于你自己,个人的言行举止是最具权威的注脚。
  阿白的《情人节》是“颓废”了点,可“偷情”确实在这个社会的某一角落冠冕堂皇的存在着,我们应该正视它,逃避是无济于事的。
  恋人、爱人是“永远的情人”,这种说法是不是太笼统了点,难道积极意义上的除了恋人、爱人之外的情人就没有存在的空间?这要看各人去如何定位了。
  一位网友坦言:“异性之间,除了恋人、爱人只有情人。”话虽然偏激了点,但他没有让你去偷情啊?
  夫妻之间的宽容大度是解决情感危机的良方,自我检讨适时加氧充电是增加个人自信的最佳选择。
  在公司里,我曾被大家戏称为“大众情人”,对于这个“雅号”我并不介意,“与人为善”是我为人处世的一贯准则。由于工作的关系,与公司的一个部门的往来较为频繁,该部门大都是女员工,再加上我接手的又是令人关注的薪资结算,所以说经常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有点玄乎了,说是“众星捧月”那确不为过,大家见面也总是客客气气的。不过,我也是有自知之明的,有人缘是事实,他们更在意的还是他们的钞票啊!
  今天早晨起床,我跟老婆开了个玩笑:“昨天我买的玫瑰花收到了没有?”
  “送给你情人了吧?我哪有这个荣幸?”老婆一脸失望。
  “我怕你说‘多少钱买的,不过日子啦’?”我被刘斑竹害惨了。
  “买了吗?光耍贫嘴有什么用?”老婆故意在损我。
  “明年情人节,再贵我也要买一支玫瑰花!”我咬牙切齿地说。
  啊,今年情人节!


  边缘人生


  毋庸置疑,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民工”。
  在上海的一次美展中,有一组名为《都市新人类》的雕塑作品,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震撼。那惟妙惟肖的形体造型,赤裸裸地暴露出他们存在的现实,让你无法回避。
  如果说,走出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算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话,那么,在城市边缘漫漫求索纯粹就是炼狱的煎熬。
  首先表现在,人格被蔑视。当你一脚踏上城市这块土地的那一刹那,你的额头已经被烙上“外地人”的印记,从此你的命运注定要与屈辱相伴了,一纸“暂住证”何止断送一个“孙志刚”的性命啊!当面对职场招聘条件栏内的“限本地户口”时,你除了无奈叹息,还能怎样呢?
  其次表现在,享受待遇的不平等。前几年上海盛行的“蓝印户口”便是明证。同一部门,同一工种,无论你的能力高低,“本地人”可以享受各项政策赋予的一切权利——“劳动合同”、“四金”等等等等,“外地人”只能享受一张“劳务合同”和所谓的“综合保险”,而让人最不能忍受的是薪资的基数竟然也相差惊人。
  还有住房的尴尬也成了“外地人”居住的一大特色。老家窗明几净的高堂大屋被闲置,一家老小却挤在这钢筋水泥丛林的一隅,十几个平米的空间,吃喝拉撒,待人接物。当今政府频频出台遏制房价上涨的措施,就是没有人来过问一下“外地人”这“天天见风涨”的临时房屋租金。
  子女入学问题一直以来就是“外地人”的一块心病。《教育法》早已明文规定,九年义务教育中,学龄儿童实行就近入学。而“外地人”的子女要想进入当地学校首先就得交纳一笔可观的借读费用,似乎已成为天经地义。正是鉴于这种局面,一些形形色色的民办学校便应运而生。且不说那牛棚羊圈改建的校舍存在多少的安全隐患,也不谈为争得生源而采取怎样坑蒙欺诈的手段,单是那莨莠不齐的师资队伍,已经足足可以筑成孳生“新一代文盲”的温床了。鲁迅先生在世的话,又要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国人面临的社会问题,不久的将来,还会派生出一个分支——“外地人老龄化问题”。因为他们属于一个弱势群体,当年教育体制自身的限制注定他们这一代要饱尝理论实践断层的痛苦,再加上家庭负担也重任在肩,赡养老人,教育子女,等到他们离职退休的时候,一生积蓄已经花消殆尽,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倘若再挨上个病魔缠身,晚年生活只能是凄凄惨惨戚戚了。
  边缘人生,劳苦一生!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边缘人生,劳苦一生!而立之年闯荡上海,历经磨难,最终磨得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文弱书生,从事过磅的体力活,一干就是两年;金子总会发光,凭自己的实力,顺利进入资讯部,接触到神奇的网络世界;一年后,升迁到外销部,新的工作,面临新的压力,一度心力交瘁;搬家,给我创造认识朋友的机缘;做家教,感慨良多;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老母心不安;做老板,个中滋味酸甜苦辣;大众情人,情人节光耍贫嘴;城市边缘人,离不了他们,但问题多多。作品从十个方面,叙写自己作为城市边缘人,在上海闯荡的经历和感概,有欢乐,有压力,有烦恼,有忧愁,活生生的生活,敦实实的人生。其实,我们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当我们迈过那道坎,回望从前路,那都“不是事”,我们收获奋斗的快乐,收获奋斗的成功……作品语言精炼、选材精当,对社会、对人生、对事业,有着系统的思考,引起同龄人共鸣,引发年轻人思索和借鉴,很有裨益。推荐共赏!感谢赐稿,期待精彩继续!【编辑:航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