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秋分】或许,每个人都需要有座“秘密花园”

作者: 独上月楼 点击:1825 发表:2019-02-23 08:06:04 闪星:5

摘要:可是,还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呢?倘若不是对人生彻底绝望,再无眷恋,谁会无端结束自己的性命呢?于是想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如果真的可以找到《秋分》里的“秘密花园”,有杭凌风那样有理想的专业心理医师以及有着同样情怀的团队从事这一关乎众人精神健康的事业,以“心理+药物”的有效治疗方式,让更多的忧郁症患者脱离病痛的折磨,化解心头郁结,或许真能避免许多悲剧的发生?就像我先前提到的那位优秀的女领导干部,倘若能在那个亟需倾诉的晚上找到一座“秘密花园”,在心理医生的疏导下放弃轻生,勇敢的活下来,该多好!

中国作协会员、宁波鄞州区首届文艺领军人物天涯是这样介绍她的最新长篇小说《秋分》的:小说以《堇城晚报》情感版编辑大龄剩女施何在一年时间里的种种经历和困惑为主线,揭示当下社会的价值体系、道德体系等发生的深刻变迁,通过都市精英群体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来剖析人性幽暗与明亮。在《秋分》里,有遭遇老年婚姻危机的施何父母,有貌合神离的中年夫妇,有坚守爱情至上的文艺女,有游戏人生的才子佳人,有为年轻时的错误付出一生幸福代价的单身母亲,有纠结困顿的慈善大使,有天生带着正义和使命感的资深记者,有物质富裕内心空虚的人格极其分裂的企业高管等等人物。他们,有的迷失在欲望的海;有的半梦半醒;有的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传递壮大正能量。作品中的人物,都走在一条寻找自我,修正与完善自我的道路上。

读罢小说,回头再看天涯为《秋分》所描述的故事梗概,果然是提纲挈领,一目了然的揭示了整部小说的灵魂、气韵、脉络和走向。然而,就我个人的阅读体验而言,最感兴趣的乃是《秋分》中屡屡出现的“秘密花园”。

这座“秘密花园”,其实是堇城第一家高规格的心理咨询中心。“秘密花园”的创办人叫杭凌风,“此人博学多才,之前一直在市某医院工作,后辞职,是堇城大学心理学专业的客座教授,经常被一些企事业单位请去讲课。”好端端的,他为何放弃旱涝保收的国立医生待遇,自掏腰包去创办什么“秘密花园”呢?小说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读高中的时候,杭凌风认识的一位长辈自杀了,听说是因为得了抑郁症,痛苦了很长时间,最后实在受不了,只好自我了断。这件事让他很是震惊,因为那个长辈给他的印象一直很乐观。整天乐呵呵的,说话也很风趣幽默,表面上一点看不出他有这个病。从此,他开始寻找各种资料,了解到抑郁症如果及早发现,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即使严重,只要按时服药,也是可以控制的。只不过国人对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了解不多,很多人明知自己有问题也不敢去求医,怕被人当成精神病,结果造成严重后果才后悔。所以,他读本科和研究生期间就选了心理学这个专业,希望以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那些被心理疾病困扰的人。

看得出,杭凌风是个有追求有梦想有悲悯情怀的好男人!

小说中的女主角叫施何,她是《堇城晚报》情感版的一名编辑,生活中的大龄剩女,知性,聪明,温婉,大气。因职业需要,她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登陆情感倾诉QQ群,倾听来自四面八方的负面情绪和一些“狗血的情感故事”。她是群主,网名“施大帮主”,众多情感失败者都把她当做负面情感的“垃圾桶”,也有人期待从她那里获取精神的慰藉。一方面,她要为那些陷入情感危机的人疏导解围,另一方面,还要应对自身遇到的情感困惑:大学校园里的初恋失败之后,她被母亲逼迫着多次去相亲,又多次被相同的“套路”打回原形。虽然她对婚姻比较幻灭,但对爱情内心还是有渴望的。她希望有一天,以“遇见”的方式,去遇见能引起彼此灵魂共振的男人,谈一场真正的恋爱。可自从发现父亲“出轨”的秘密,而女方恰恰是她大学时期的“情敌”,母亲尚蒙在鼓里,往日平静的家庭暗流涌动、危机四伏......她不但染上了恐婚症,也不知不觉步入忧郁症的边缘。

偶然发现的“秘密花园”,自然成为施何最为需要的“情感庇护所”。加之创办人杭凌风给她的第一印象超好,“从没有见过笑得这么好看的男人”。在断断续续的接触和治疗的过程中,她对杭凌风有了更多的了解。杭凌风创办“秘密花园”并非完全为了赚钱。他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秘密花园”承载着他的理想——让更多的人摆脱抑郁症的梦魇,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更让施何看好的是,在“秘密花园”里,同样集结了一批有情怀的年轻人。他们不计较工资多少,一心一意要把“秘密花园”办好......这让她对杭凌风产生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特别感觉,好像对方有什么磁力在吸引着她”。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她对杭凌风的好感迅速攀升。没有看到结局时,我曾揣测杭凌风会不会就是施何所期待的那个“遇见”?

幸运的是,杭凌风对施何同样怀有浓度很高的好感;不幸的是,他是有妇之夫,而妻子偏又患上“多疑症”,婚姻的根基也因“不信任”的加剧而变得风雨飘摇......虽然直到小说完结,看上去最具默契感的施何与杭凌风也没有真正步入恋爱的轨道,但开放式的结局,依然让我们对杭施二人的情感归宿怀有期待。至于另一位追求施何的房地产公司老总李林森,尽管他有一双“深邃的眼睛”,也对施何投放了真爱。然而,妻子跳楼瘫痪在床,宁死不离,哪怕李林森净身出户也不放手,加上他也是“秘密花园”的一名求治者......不知为何,我对他的好感极为有限,他想与施何发展成情侣,在我这儿就会给他亮起“红灯”。

有人说,爱情至上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现代婚姻讲究的是郎“财”女貌,以往最被看重的恋人之间的灵魂与情感的契合,几乎都被房子、车子、票子这种“投资”式的物质利益所替代。作为过来人,我从不认为这是正常现象。尽管财富多寡直接影响人的生存状态和幸福指数,但人毕竟是感情动物,没有心魂的相融与依恋,不过是苟合在一个屋檐下的两具躯壳而已,那不是生活而是折磨,甚至是相互伤害。可我不是社会学家,我拿不出解救良方。我期待,在我们的文学作品里可以找到理想的参照坐标。

天涯不愧是文艺领军人物,她不但善于从现实中提取鲜活的素材,而且把细腻的笔触如探照灯般直接射入小说中形形色色人物的心灵世界,洞见城市中各类精英人群、欲望男女、城市管理者、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婚姻城堡里的“一地鸡毛”,乃至被世人看不起的“站街女”以及被各种“保健药”骗得团团转的老人们的真实心态......然而,作者并没有把自己摆上“救世主”的高台,也没有四处张扬所谓的“灵丹妙药”,而是以平等的姿态,与读者一起直面现实的困境,一起思考产生困境的缘由,一起从现实的困境中“突围”......

实话实说,阅读的过程不是很轻松,甚至有些沉重,我常常会不自觉的陷入到小说人物所处的种种困境中,被他们的无奈、迷惘、彷徨和挣扎死死绑架,很难抽身逃离。曾有某个瞬间,我似乎感觉到自己也触碰到忧郁症的边缘。

一件压在心底的往事顺势浮上记忆的湖面——微信图片_20190223225223.jpg

她是国家机关的一位领导干部(请允许我为她隐瞒真实姓名和所在工作单位)。我与她虽没有深交,但她给我的印象几近完美:博士学位,正厅级职务,白皙姣好的面容,身材不高不矮不胖不瘦恰到好处,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不论何时与她相遇,她总是巧笑倩兮,主动与我们这些下级热情握手,亲切交流,从不摆“冒号”的官架子......面对她的“阳春白雪”,我常常有一种“下里巴人”的自惭形秽。

然而,她却在生命最明媚的时光里选择了“戛然而止”。

我无法理解,如此完美的她为何患上了忧郁症?是什么样的理由让她不再眷恋这个世界?漆黑的深夜,从十几层高楼一跃而下,是绝望,还是解脱?后来得知,唯一有可能阻止悲剧发生的机会其实是有的:就在她跳楼自杀的几小时前,她曾给她最信赖的一位老领导打过电话,说想跟老领导谈谈心,言语间依然客气而礼貌,没有任何危险的迹象。不巧的是,那天是周末,老领导家来了客人,便约她第二天见面聊。

没成想,翌日一上班,这位女干部跳楼自杀的噩耗传遍了整个机关。晴天霹雳,老领导顿时泪如雨下,她捶胸顿足责怪自己:如果当晚与她谈了话,疏解了她心里的死扣,很可能就会救她一命啊……然而,一切都来不及了。

关于她自杀的原因,有一种传闻,说她丈夫有了外遇,身居高位且近乎完美的她,不愿以离婚的方式解脱,因为那将承受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几乎夜夜失眠,最后连安眠药也不起作用了,想必她已患上抑郁症,以自毁的方式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据说,越是完美主义者越容易陷入忧郁症的困扰。去年12月初,科学天才、物理学家张首晟因抑郁症离世,举世震惊,如此优秀、完美的人竟然得了抑郁症。包括牛顿、卡夫卡、斯诺、三毛等名人,也都是抑郁症患者。专家认为,性格中的完美主义者,过于善良的特质就常在抑郁症患者身上被发现。完美主义者对学习或事业上的追求、对自我成就的要求通常很高。当然,并不是善良本身就会诱发抑郁症,而是它与对事件的认知有关。

更多的抑郁症患者,还是由于外界压力与内在焦虑的冲击造成的。想想,活在当下,有多少人可以把压力和焦虑轻松拒之门外?“亲人离世、人际关系紧张、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都会引发郁抑症”。小说中,作者也多次借杭凌风的话警醒人们:“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病人。我也需要心理治疗,我吃这碗饭时间也不短了,可自己老婆的病却医不了......”“这世上有多少婚姻都是表面风光,内心沧桑,关上门一地鸡毛啊!”

可以说,抑郁症离我们每个人都不远。或许,每个人都需要一座“秘密花园”。而“秘密花园不是医院,是一个能让人精神放松的地方。”(杭凌风)

我能强烈的感受到,身为作家的天涯,也期待把《秋分》铸成一把心灵的钥匙,给陷入抑郁症的芸芸众生打开一扇救助之门——“秘密花园”。她希冀以这样的理想,给善良的人以善的庇护,还世界一个温暖的底色。但她毕竟势单力薄,或许本身也有相同的困惑,她最终还是无法让她笔下的女主人公修成“正果”,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作家的无能。

据权威数据统计,全球预计有3.5亿人患忧郁症。每年有80万人因抑郁症自杀死亡,大约每40秒就有一人选择轻生。只有不到一半(部分国家只有10%左右)的患者接受了有效治疗。而且,忧郁症患者范围甚广,不论是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还是从事各种职业的普通人甚至医生自己,都有患上忧郁症的可能。看上去只是消极厌世情绪的抑郁症,正在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所谓抑郁症,可以理解为这类患者对人、对事的所有评价体系与认知角度全都是负面和不积极的,而且没有办法通过个人意志改变这样的看法。他们处于“道理我懂,就是做不到”的苦恼中,甚至会对自己无法走出情绪“黑洞”感到内疚,从而加重病情。天涯在《秋分》第41页中也以杭凌风接受记者采访的形式,介绍了许多有关抑郁症的信息和数据。看得出,她也在密切关注这个“无形的杀手”对人们精神和心灵的戕害,尽管她没有“开出药方”,却向世人拉响了警报。

 最近,我从《知乎》上读到这样一则消息《你是不是也觉得压力很大,越来越没有“存在感”》,文中写道,“这些压力不但是确实存在的,更深刻影响社会心理,甚至是社会的走向,除非正视之,探寻我们生活时代的种种困境,别无他法。”从这个视角看《秋分》,其现实意义不可低估。

 网络文学研究专家马季老师在他的《有限的完美》一书中写道,“人该如何活着?人将如何活下去?二三十年前,我们经常能在小说中听到类似的声音,如今,提这样问题的作品愈来愈少了。不是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而是我们难以再相信一个简单的答案。一部具有小说思想的作品,既是作者摆脱现实的一种方式,又是作者对虚无的抗拒。有小说‘思想’的作品必须对现实生活有所改造,必须提供给读者终极关怀。”我十分赞同他的观点。

若问《秋分》有什么不足之处,以我浅见,作为一部关注当代都市人心灵健康的文学作品,《秋分》在对“现实生活有所改造”方面还有继续挖掘的空间。我在想,是否可以考虑把杭凌风的“秘密花园”与施何的“情感倾诉QQ群”结合起来,帮助那些被消极情感缠绕的人走出困境,也许会让小说中的亮色更为扩张,故事性和可读性更强,亦会给读者提供更多的终极关怀。

无论如何,我都真心钦佩作者天涯与生俱来的正义感。在她弱小纤细的身躯里,始终蛰伏着“仗剑走天涯”的侠肝义胆,她也是鲁迅笔下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次,她又勇敢的向威胁人类精神健康的“忧郁症”亮剑,试图杀出一条“血路”,引领众人走出心灵的“黑洞”,奔向光明人生。了不起!

“趁早把生活折腾成你想要的模样”。这是天涯在小说中貌似随意引用的一句话,实则带着她骨子里的血性和狠劲,也引发了我的共鸣。反观自己,不也是一个“活到老折腾到老”的家伙,因为内心还有光。一直记得天涯说的话,人是活在希望中的。即使身陷黑暗,我们也不能成为黑暗的一部分,而要努力成为光,哪怕再微弱。于是有人赞许她,“在历经了繁华与幽暗,人性的美丽与丑陋之后,天涯的文字多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纯净。”极是!

有人认为,读者读小说,无非三个目的,一是为了消遣娱乐,二是为了提升自己对社会对历史的认知能力,顶多再加上一条,加强自身的修养。在我,还要添上一条,那就是试着走进作者用小说架构的故事,与故事里的人物共同生活和成长。我想,这就叫“参与感”吧。据说,拥有“参与感”的人,大多是热爱生活的人,而那些患抑郁症的人很多觉得“活得没意思”,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失去了“参与感”,失去了体会各种感情的能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有幸走进《秋分》与施何、杭凌风、公孙春晓们亲密接触,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参与他们对人生、情感、理想的深度思考,真是一种值得珍惜的美好悦读体验。

ba54c17946cb41b38b3d239d2f23625f.jpeg

   【作者天涯简介】本名沈珈如,笔名天涯,浙江宁波人。中国作协会员。银河悦读中文网金牌作家。从事文学创作多年,已出版散文诗集、诗集、长篇小说、报告文学等个人专著20余部。作品获浙江省、宁波市“五个一工程”奖。入选全国多种选本及高中语文读本。散文诗集《无题的恋歌》被评为“中国当代散文诗优秀作品集”。长篇小说《女船王》(合)被改编成大型甬剧《甬港往事》,并成功转让电视剧改编权。2018年,被宁波市鄞州区文联授予鄞州区文艺界首届文艺领军人物称号。现为自由撰稿人。

 f24b2d19130efb8ca98c16a8af382081.jpeg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作者抓住了《秋分》的主线,以小说故事情节为开笔,从而展开自己的阅读体验。换句话说,就是在小说中“寻找”和“发现”问题的所在,形成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用这种思考方式进入作品,可以说是一种最佳的阅读状态。在这种状态里品读原作,尽可能顺着小说的架构来梳理自己的体验与感受。这种带入式阅读的最大特点就是用心,用情。阅读的最高境界也不过如此吧。作者从《秋分》的内容,结构,故事情节,艺术特点以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等方面,都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也对《秋分》一书的不足写出了自己的看法。文品即人品,作者在阅读《秋分》的同时,对其作者天涯的性情、文风、人格魅力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看出来深深的喜欢和爱。可以说,读书、读人,读人品,在这篇文章里得到了完美的契合。推荐阅读。编辑:夏日清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