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看见驴拉碾子引起的记忆

作者: 笨马九方皋 点击:2103 发表:2019-02-14 14:05:36 闪星:2


        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传统的以村庄为人们生活载体的生活方式迅速被城市化进程冲破。一种商业的、工业的、集成化的城市生活渐渐取代原来带有乡村意味的生活。这种变化发生在人们的头脑和习惯中,老百姓曾经用智慧创造出来的那些手工制作工艺,即将失传和消失。然而,正是这些越来越难以见到的东西,却恰恰承载着时代的信息,承载着传统的民族的文化!

       记得80年代前用过的碾子,现在农村娃都很少见过,驴拉碾子碾辣子,越难见到的东西,承载着传统文化,传递着时代信息。只有在民族文化景点上才能见到,在礼泉袁家村,那里见到原汁原味的驴拉碾子砸调料,在兴平马巍驿,见到原汁原味的驴拉碾子砸辣子。此情此景亲切,使我陷入沉思。

        布蒙双眼平圆走,

        转圈拉辕被强行。

        一片漆黑朝地叹,

        岂能觉懒做冤鸣。

        勤劳辛苦不埋怨,

        今日情形难找踪。

        佳品驴鞭盘中肉。

        养肥长大味香浓。

       上世纪五十年代,咸阳市老市区的每条街道上,有公用水井的地方,都有辗子。我的童年吃一顿饭不容易,要吃包谷糁,母亲就带我去推辗子。碾子,是由石碾盘、石碾砣为主件,木质立轴和碾框组成。通过人的推动,碾砣在辗盘上滚动,能产生的压轧和碾动,把玉米、辗成颗粒或面。推碾子一般需要两个人,前边的人只管用力推(用腹部)后边的人右手握棍左手拿小条帚,将内外圈流出的谷物,扫进中心,混合后再碾。不然碾轧的东西就会掉下来。还有就是通过扫改变物体形态起到搅拌作用。那时间人们常拿着推碾棍或条帚排队,等也浪费时间,所以常常互相帮忙,比较和谐。我记得辗玉米时,先用水浸泡后,辗几十圈后,就可以把皮分离出来。取出皮单独放好,玉米颗粒的皮可以与面掺和蒸馍。继续辗,继续转圈,我个子够不着推辗子的木棍时,就在木棍上系根绳,拉着绳子转圈,后来个子长高了,就直接推辗子转圈,那时以劳动为荣,家长都是穷养孩子,所以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到老了,都改不了老习惯。最费劲的是推小麦面和杂面(绿豆、豇豆)。碾了还要过罗筛,筛了还要辗,直到筛不出面来成了麸子才算完。麸子也用来蒸馍。那个时代,粮食比较紧张,驴拉辗子也经常见到,就是驴在小便时,容易尿脏了碾道。

        经历了上世纪六十与七十年代后,粮食加工逐步实现了机械化,把人们从推碾子中解放了出来,碾子退出了历史舞台。

        漫步乡间忙摄像,

        田园村中观察行。

        看寻农具心舒畅,

        辣子驴辗旧景明。

        如今无论走到那个乡村,我都要转转,看有没有保留的辗子,发现了就要推几圈,回忆当年的情景,想想当年吃的食物,尽管常常饿肚子,但都是原生态的绿色食品,难怪我们从小很少进医院看病,感冒了,用被子捂上,出些汗就好了。现在小孩子感冒,不花几千元,无法治好。

        生产工装成古董,

        驴拉碾子变奇观。

        古来今往添多事,

        科技发达智慧闲。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本文回味了一缕情思,凝练了一种乡愁。本编的情感也被深深感染,但:历史长河滚滚流,人类文明难停留。原粮粗糙色相差,谁愿返古捣石臼。的确!远去的不能回头,所幸得是能给我们留下念想和乡愁。推荐阅读! 编辑:天山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