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暗写、略写笔法在《红楼梦》中的运用

作者: 天一方 点击:2118 发表:2019-01-04 05:02:02 闪星:4

摘要:笔者在“从秦可卿之死看曹公笔法”一文中,分析了曹雪芹有隐有现、草蛇灰线、虚虚实实的写作风格。本文再就书中某些内容场景体现出的明暗呼应、详略互衬的写作特点进行探讨。

      一、王熙凤与贾蓉关系

      众所周知,凤姐与堂侄贾蓉,两人关系暧昧。

      第六回,凤姐忽然想起一件事来,便向窗外叫:“蓉儿回来!”……贾蓉忙回来,满脸笑容的瞅着凤姐,听何指示。那凤姐只管慢慢吃茶,出了半日神,忽然把脸一红,笑道:“罢了,你先去吧。晚饭后你再来说吧。这会子有人,我也没精神了。”贾蓉答应个是,抿着嘴儿一笑,方慢慢退去。

      第十六回,贾蓉、贾蔷找贾琏、凤姐要钱去姑苏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贾蓉在灯影后头悄悄的拉凤姐的衣裳襟儿,凤姐会意,也悄悄的摆手佯作不知。

      第六十八回,凤姐为贾琏偷取尤二姐之事大闹宁国府时,贾蓉跪着磕头赔不是。书中写道:凤姐儿见了贾蓉这般,心里早软了,只是碍着众人面,又难改过口来,因叹了口气,一面拉起来,一面拭泪向尤氏道……

      通过以上描述(明写),能看出凤姐与贾蓉关系不正常,两人关系很亲昵。

      第十一、十二回,面对贾瑞不要脸的纠缠,开始时凤姐只告诉了平儿。平儿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没人伦混账的东西,起这样念头,叫他不得好死!”

      凤姐先小教训了一下贾瑞,让他在穿堂白挨了一宿冻。但贾瑞并没清醒,仍然骚扰凤姐。凤姐又第二次用计:“点兵派将,设下圈套”接着出现贾蓉、贾蔷“捉奸”讹诈、泼粪水等惩治贾瑞场景,致使贾瑞得了大病,最后死去。

      二次使计,凤姐何时找的贾蓉,两人在哪里秘密计议……书中全都略去。

      在男女防嫌甚大的封建时代,特别是贾府这样“诗礼簪缨之族”,已婚女人被异性追求,是很耻辱的丑事。这种事出现在荣国府当家人身上,当然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如此隐秘之事,凤姐连丈夫贾琏都不让知道,只告诉了平儿和贾蓉,可见“蓉哥儿”在她心中的地位。

      我们能想象出,贾蓉听凤姐述说难言之隐时,会是什么心情?看到自己心仪的一贯强势的女王受到异性“欺负”,像小女人一样寻求帮助,那种被信任的感觉是很幸福的;他当然要倾尽全力出手相助。于是他找来和他感情最好的贾蔷,一同设局捉弄贾瑞。贾蓉、贾蔷本就是纨绔子弟,借机敲诈、搞恶作剧是他们的拿手好戏。这场由凤姐主导,贾蓉精心设计,贾蔷积极参与的阴谋剧想不成功都难。

      这就是作者暗写、略写笔法产生的效果。至于凤姐与贾蓉关系到底怎样,两人是否有更私密的接触,我们不能无端推理,随意恶搞。但有一个事实是:凤姐喜欢风流俊俏,会来事的贾蓉,把他当成可告知男女私情的唯一男闺蜜;能得到丈夫以外,有地位有相貌,风流小男人的欣赏和倾心,是年轻的王熙凤很陶醉的事情。

 

      二、王夫人与黛玉、贾敏关系

      王夫人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是个外表慈善,内心狠毒的两面人。有贾母罩着,她表面对黛玉还过得去,一句厌烦的话也没说过。但是作为亲舅妈,她从未对失母的黛玉给予柔情关爱及特殊照顾。

      通过林黛玉的影子——晴雯作为参照物,能看出王夫人对黛玉的真实感情。这是作者暗写手段的高超之处。

       《红楼梦》中,贾宝玉第一次见林黛玉,发现她“病如西子胜三分”。薛宝钗称黛玉为“颦儿”。可见黛玉长得像西施一样美丽。贾府不乏年轻美女,谁长得与黛玉最像?唯一确定的答案是——晴雯。

      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和第七十七回赶走晴雯,是展现王夫人心态的重要章节。作者不吝笔墨,详细描写了王夫人对晴雯的讨厌态度和施暴过程。

      第七十四回,王善保家的道:"别的还罢了。太太不知,头一个是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长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样子……妖妖调调,大不成个体统。”王夫人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事,便问凤姐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儿,眉眼又有些象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这丫头想必就是他了?"凤姐道:"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长得好……"王善保家的便道:"不用这样,此刻不难叫了他来,太太瞧瞧。"王夫人道:"宝玉房里常见我的,只有袭人麝月,这两个笨笨的倒好。要有这个,他自然不敢来见我呀。我一生最嫌这样的人,且又出来这个事。好好的宝玉,倘或叫这蹄子勾引坏了,那还了得。"……小丫头答应了,走入怡红院,正值晴雯身上不好,睡中觉才起来,发闷呢,听如此说,只得跟了他来。素日晴雯不敢出头,因连日不自在,并没十分妆饰,自为无碍。及到了凤姐房中,王夫人一见他钗亸鬓松,衫垂带褪,大有春睡捧心之态,而且形容面貌恰是上月的那人,不觉勾起方才的火来。王夫人便冷笑道:"好个美人,真像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个轻狂样儿给谁看!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我且放着你,自然明儿揭你的皮!”……喝声:“出去!站在这里,我看不上这浪样儿!”把她撵走。……向凤姐等自怨道:"这几年我越发精神短了,照顾不到。这样妖精似的东西竟没看见!”

      第七十七回,王夫人指挥婆子,把身患重病,四五天水米不曾粘牙的晴雯,强从炕上拉下来赶走。对一个在贾府服务了十几年的丫鬟,冷酷到毫无人性!

      通过以上描写,彻底撕破了王夫人的伪善画皮,让我们看到她残暴凶狠的面目。 “好个美人,真像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个轻狂样儿给谁看!”“我看不上这浪样儿!”“我一生最嫌这样的人。”王夫人表面骂的是晴雯,心里是在骂谁?

      第七十八回,王夫人对贾母说晴雯,“一年之间病不离身”,“叫大夫瞧,说是女儿痨”,“老太太挑中的人原不错,只是他命里没造化,所以得了这个病。俗语又说‘女大十八变。’况有本事的人,未免就有些调歪……”把晴雯贬得一无是处。

      读者都知道,晴雯不仅心里阳光,身体也很健康。她是冬天月夜和麝月开玩笑,穿小袄出门受了冷风,引发感冒。未痊愈时,补了一宿孔雀裘,累得病情转重。被王夫人一顿痛骂,生气上火,转变成肺炎,后被从病床上拖走。王夫人向贾母汇报,恶毒地说她“得了人人谈虎色变的传染病“女儿痨”(肺结核);还说她“调歪”。她表面说的是晴雯,实际咒的是谁?谁都知道林黛玉素来体弱多病,爱耍小性儿。

      晴雯不过是贾宝玉身边的一个二等丫鬟,从小无父无母,像棵孤独的小草一样柔弱无助。平日吃斋念佛的王夫人稍有一点恻隐之心,可以编造理由把她退还给贾母,或是打几下教训一下,让她收敛心性;怎能忍心命人从病床上把她拖走,立刻赶出门呢?

      通过王夫人骂晴雯时的神态、赶晴雯时的残忍、咒晴雯时的恶意编派,无不反映出她对晴雯那种近乎歇斯底里的憎恨和狂怒。一个孱弱的小丫鬟能引爆一座火山?这不合情理;一定有一种潜在的负面情绪在王夫人胸中长期淤积、发酵;当“绣春囊”事件出现后,立即触发引信,爆发了抄检大观园风波,倒霉的晴雯被当成了发泄对象。晴雯错在哪里?是因为“风流灵巧遭人怨”吗?不全是;她千错万错,就错在长得太像一个人了!她长得像谁不好,为什么偏偏像林黛玉?

      作者通过明写、详写王夫人残虐晴雯,暗衬对黛玉的不满;那么王夫人对黛玉的仇恨,又来自何处?

      对此,我们不妨推测一下:贾敏,这个《红楼梦》中闻名没见面的人物,在未出嫁时,和王夫人关系怎样?

      贾敏承接贾母基因,生出天仙似的黛玉,贾母与黛玉又都绝顶聪明;介于其间的贾敏,也一定长得超凡脱俗、艳冠群芳(能被获得殿试第三名的探花林如海选中,足以说明贾敏才貌不凡)。当然,贾府女人都很美,王夫人也是美女,否则就不会生出贾元春(能当皇妃,容貌可想而知)和贾宝玉这一对绝色儿女。但和贾敏比起来,无论容貌,还是气质都差远了。贾母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物以稀为贵,姑娘又是老姑娘,当然异常宠爱贾敏。骄傲任性的贾敏,在王夫人嫁过来之初,一定给这个浅薄无趣的二嫂出过不少难堪;让报复心很强的王夫人对小姑子耿耿于怀。更要命的是,王夫人有美丽而狭隘女子的通病——嫉妒别人比自己更美。

      黛玉之异禀来自贾敏,嫉妒心极强,怀有复仇心理的王夫人,怎能对贾敏女儿示好?但有贾母这座不可逾越的大山掩护,她不敢对黛玉做出出格举动,表面上还要虚与委蛇;暗中却像防贼一样,在宝玉身边安插最信得过的丫鬟袭人充当耳报神。目的不是防止宝玉和丫鬟们“作怪”(主子玩弄丫头,在贾府不算丢人的事,宝玉和袭人不就是未婚同居吗),而是让袭人时时监控黛玉,防备二人有过密接触。

      如是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心胸狭隘的王夫人和小姑子贾敏积怨太深,贾敏死后,她把仇恨转嫁于黛玉;由于黛玉有老祖宗维护,她惹不起,只好把怒火洒向了黛玉的替代品晴雯;对“长得像林妹妹似的”晴雯恨得咬牙切齿,认定她是勾引宝玉的“狐狸精”,必欲除之而后快!


      三、宝玉如何解决男女问题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后,和袭人发生了性关系。书中对宝袭关系,再无此种描写,好像贾宝玉是个禁欲者。这很不合乎人性逻辑。然而这不是作者有意回避,而是运用暗写笔法,让读者自己领悟。

      第十九回,宝玉到袭人家。花自芳母子见“他两个又是那个光景儿,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越发一块石头落了地,而且是意外之想。”袭人回来后,以家中要为她赎身为名,吓唬宝玉,规劝宝玉学好。见宝玉发急,笑道:“咱们两个的好,是不用说了……”

      第三十一回,晴雯打坏了扇子,被宝玉说了几句,晴雯和宝玉吵闹,袭人解劝:“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原是我们的不是。”晴雯冷笑道:“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也瞒不过我去……”袭人羞得脸紫涨起来。

      同一回,宝玉要和晴雯一起洗澡,晴雯摇手笑道:“罢,罢,我不敢惹爷。还记得碧痕打发你洗澡,足有两三个时辰,也不知道作什么呢。我们也不好进去的。后来洗完了,进去瞧瞧,地下的水淹着床腿,连席子上都汪着水。也不知是怎么洗了,笑了几天……”

      第三十四回,宝玉被父亲杖责,抬回怡红院。对袭人说:“……下半截疼得很,你瞧瞧,打坏了哪里?”袭人听说,便轻轻的伸手进去,将中衣脱下……

      第三十七回,晴雯对麝月、袭人说:“你们别和我装神弄鬼的,什么事我不知道!”

      通过上面这些旁敲侧击、蜻蜓点水的描述,说明宝玉和贴身大丫鬟袭人的亲昵程度无异于夫妻;而且宝玉还有与丫鬟共浴玩耍情景。贾宝玉是健康青年,养尊处优,天天吃高级营养品,生理机能旺盛;他还有与生俱来的女儿情结,整天喜欢在脂粉堆里打混,自由随性;袭人美丽温柔,是理想的性伴侣(后来又过了明路),二人采取措施,每隔几天敦伦一次,当属情理之中。只是书中没有明写,一切尽在不言中。

 

      四、王夫人和薛姨妈谈话次数似少实多

      薛姨妈在贾府住了五六年,开始时住在梨香院,离王夫人很近;后来贾蔷带戏班子在梨香院拍戏,薛家搬到了贾府东北角一处僻静院落居住。

      王夫人和薛姨妈这对老姐妹多年不见,重新聚到一起,那份亲热能想象得到。第七回,话说周瑞家的送了刘姥姥去后,便来回王夫人话,谁知王夫人不在上房,问丫鬟们,方知往薛姨妈那边说话儿去了。周瑞家的听说,便出东角门过东院往梨香院来……周瑞家的轻轻掀帘进去,见王夫人正和薛姨妈长篇大套的说些家务人情话。

      再以后,这对老姐妹单独在一起说话的场景几乎没有;有也是共同出现在人多场面,大都是与老祖宗一起打牌、饮宴、说笑。

      这让人很费解:这对亲姐妹关系好极了,第一次聚会“长篇大套”,表明了二人感情异常亲厚,有唠不完的嗑,她们日后定会经常相聚谈欢。可是书中再没出现两人单独见面场景,这是为什么?

      其实,这里又是暗笔——王夫人与薛姨妈这对安富尊荣的中年女人,每天除了向贾母请安问候,陪伴打牌,共渡一些时间外,怎样打发其余时间?谁都会想到这个问题,而且一定会得出共同结论:她们一定会经常相聚谈欢,否则就不合情理了。只不过书中对此故意略去不写罢了。

      另外还有一事令人纳罕:在前八十回里,王、薛二人怎么从来没谈儿女终身大事?须知,儿女婚姻如何,一向是中年女人最感兴趣的话题。

      这又是暗笔。真正的情况是:王、薛二夫人往来甚多,而且经常谈到儿女婚事;两人背着贾母,在这件事上早就达成一致——一定要千方百计促成金玉姻缘。

 

      五、薛姨妈为何不为宝、黛执柯?

      第五十七回,薛姨妈爱语慰痴颦,说:“……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紫鹃忙也跑来笑道:“姨太太既有这主意,为什么不和太太说去?”薛姨妈哈哈笑道:“你这孩子,急什么,想必催着你姑娘出了阁,你也要早些寻一个小女婿去了。”

      这是充满戏剧性而且很值得玩味的一次对话。薛姨妈看是无心的一次调笑,实际是对黛玉的试探。机敏的紫鹃见缝插针,要求薛姨妈做媒,是一种智慧。薛姨妈话锋一转,不正面回答,采取迂回反诘战术,把紫鹃怼了回去,使之无法继续发问。让人看到平时少言寡语的薛姨妈的另一面——老练圆滑,反应敏捷,很有辩才。

      作者刻意安排这场对话,是在提示读者:在宝玉和黛玉婚姻上,无论从哪个角度,薛姨妈都是最合适的执柯人选。但她装聋作哑,就是不干这个活。个中情由,让读者自悟。

 

      六、通过宝钗对凤姐的称谓及行为,揭示二人微妙关系

      第二十五回,凤姐取笑黛玉:“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儿?”众人大笑起来……宝钗笑道:“二嫂子的诙谐真是好的。”

      第三十五回,宝钗奉承贾母:“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二嫂子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

      凤姐与宝钗是亲姑舅姐妹,贾琏与宝钗是叔伯两姨兄妹,虽都是亲属,但从男方论比从女方论要远两层。按理,宝钗应叫凤姐为姐姐,才更显得亲切。但她却从男方论,叫凤姐为二嫂。这种有违常情的事情出现在深明理仪的宝钗身上,是怎回事?只能有一个理由:凤姐在娘家当姑娘时,与宝钗关系不好,两人很生分。

      宝钗在贾府年轻姐妹中年龄最大,比起其他姐妹,与凤姐应该有更多共同语言。可是宝钗到贾府后,一次没到凤姐家串门;在前八十回中,从未见到钗、凤之间有过直接对话(有间接对话)。

      透过这些反常表象,能看出这对貌似和谐的姑舅姐妹,心理隔膜很深。

 

      综上所述,《红楼梦》暗写、略写笔法随处可见。书中很多情节似无实有,若隐若现;偌许“灯虎儿”,隐匿画面外,暗含情理中;千呼万唤不出来,细寻有痕也有声。一部作品,能让读者与作者互动,引发共鸣,催生无穷联想,唯曹公神笔有此磁力。这正是《红楼梦》的艺术魅力所在。

 

      注:本文讨论对象——2007年10月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红楼梦》。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在《红楼梦》研究领域,专门研究写法的不是很多见。至于研究其叙述方式以及这种方式的作用的旧更是甚少。这篇文章,作者专门研究《红楼梦》的暗写,实属凤毛麟角。作者不仅如数家珍般的列举书中各回(尤其是前八十回)的暗写之处,并且深入分析了这样的写法对刻画人物关系推进情节发展的“隐匿画面外,暗含情理中;千呼万唤不出来,细寻有痕也有声”的妙处。推荐阅读。编辑:邵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