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鲁迅故里绍兴行

作者: 梦秋 点击:2294 发表:2017-06-13 12:14:09 闪星:0

  当我们家乡的品牌产品“盱眙十三香小龙虾”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我哥哥的女儿女婿凭着自己一手过硬的“特色”厨艺这两年在上海滩很赚了一笔,买了房也买了车。今年他们又挥师南下绍兴,听说生意比在上海还要红火。

  他们多次打电话让我抽空过去看看,虽然上海离绍兴也就两个多钟头的路程,怎奈整天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一直没能成行。

  其实,去绍兴还有一个更大的诱惑,就是因为那里曾经诞生过一代文豪、我最仰慕的作家——鲁迅先生。

  八月上旬的最后一个周末,正巧妹夫也带着他六岁的女儿借“招商引资”的便利要去绍兴、宁波一带作实地考察,我们约定在上海南站汇合后一同前往。

  到达绍兴火车站已经是晚上九点多,我打电话给侄女问去饭店的路怎么走,她说的一点也不谦虚:“打的过来吧,你就说到全绍兴‘盱眙龙虾’烧的最好的饭店,他们都知道。”哈,拦了一辆出租车一问,果然名不虚传。

  有人管吃管住,就解决了外出游玩最大的难题。因为没有去找饭店旅馆的烦恼,精神也就格外地爽快,虽是三十七、八度的高温天气,游兴丝毫没有降低。

  妹夫要去见一个贸易商行的客户,老婆看侄女的饭店人手太紧也留下来给他们帮忙了。我拿了两把阳伞带着女儿和外甥女上了一辆人力车,直奔鲁迅故居的方向而去。

timg.jpg

  鲁迅故里已经成为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一个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穿插其间,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想起鲁迅作品中的一些场景。精心保护和恢复后的鲁迅故里已成为立体解读中国近代大文豪鲁迅的场所,成为浙江绍兴的“镇城之宝”。

  我们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鲁迅路上,两旁店铺出售着当地的各式土特产,店招酒旗临街挂起,饭店茶铺顾客盈门,大老远就闻到黄酒与油炸“臭豆腐”掺和在一起的那种香不香臭不臭的奇特气味儿。

  鲁迅故居,也叫周家新台门(“台门”是旧时绍兴人对官宦人家宅院的称呼),位于东昌坊口西侧,是一座大型的台门建筑,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共分六进,共有大小房屋80余间,当时,这里共居住着覆盆桥周氏中的六个房族。

  现在供参观的是西首的房子,仅是早先周家新台门的一部分。由台斗门、大厅、香火堂、侧厢、杂屋等组成。我们可以看到木质的床榻、丝绸的被服、精细的瓷器、甚至摆放在墙角的农具,都散发着江南一个较富裕的小康之家的生活气息。据说,鲁迅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我想跟女儿和外甥女说些什么,可她们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兴趣,随着一群游客早已跑到前面去了。

timg (2).jpg

  转过月亮门,就到了曾经给年少的鲁迅带来了无穷乐趣的百草园。知了正在高大的皂荚树上鸣叫着,菜畦依然是碧绿的,泥墙也还是矮矮的,石井栏也依然是光滑的,只是由于岁月的侵蚀已经有些班驳了。如今,在那段矮墙边竖起了一面高大的墙壁,上面刻写着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全文。女儿还没有学过先生的这篇文章,但是面对园子里那充满生机的植物还是滋生了浓厚的兴趣。听了导游的讲解,便一一对照着“噢,这就是皂荚树,这就是石井栏”。

  由小园子的一个边门进去可以到达鲁迅家的东邻——朱家台门,是绍兴古城保护最完整的典型花园式台门,经修缮后被辟为鲁迅笔下风情园。据介绍,景区将着眼于真实再现鲁迅笔下的绍兴风土人情,依循鲁迅笔下风情的线索和脉络,选择具有典型性、观赏性、参与性的绍兴民俗文化,在园内设置绍俗祝福、恭贺新婚、越俗乡音、花雕工艺四个部分的动态演绎项目,集中展示绍兴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timg (6).jpg

  孩子们在与真人大小相当的蜡像营造的祝福、新婚的场景前指手划脚,那几案上各式仿真模样的供品,那衣衫华丽的富家子嗣虔诚膜拜的逼真神态,那新婚拜堂时喜庆祥和的气氛……都成了她们滋生好奇心的发源地。 

  等到了后院的水上戏台,一折折古装越剧正在上演,她们竟赖在那里不走,连说“小姐公子的服装好漂亮!”

  花雕作坊里,女工正在手绘装酒的彩罐,这里只能看看,切不要探听价钱,否则你一定会很难堪。

  孩子们每经过一个摊点总要被那些花花绿绿的小玩意所吸引,我跟她们讲要买也得买有点纪念意义的东西。最后,在买了一堆吃物之后,给她们做了一套数码照片与各处景点合成的书签,两个小家伙满载而归。

  出了“仁里”、“德邻”的牌坊不远就是鲁迅纪念馆新馆,这是一座以“老房子,新空间”的设计理念建造的富有21世纪时代感的标志性建筑。

timg (5).jpg

  步入新馆,首先见到的是一尊鲁迅全身铜像,先生坐在藤椅上,表情自然,和蔼可亲。主体背景上那副著名的联句令人注目:“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纪念馆主展厅共两层,分为南、北展厅两大空间形式。南展厅底层为第一部分:鲁迅在绍兴(1881-1912)。南展厅二层主要展出鲁迅在南京、日本、绍兴(1898-1912);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1912-1927);鲁迅在上海(1927-1936)第二、三、四这三部分。北展厅二楼为第五部分:民族魂。

  我伫立在汉白玉鲁迅像前,先生伟大光辉的一生已经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

  我回头再去找那两个小鬼,她们正在馆外水上透明玻璃的回廊里做游戏呢。

timg (1).jpg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城内一所颇负盛名的私塾。鲁迅12岁开始到这里读书,前后长达五年的时间。这间私塾不大,旧时的桌椅还在,只是漆已脱落,斑斑驳驳。

  女儿这回很感兴趣,因为这一切的场景她在书本里学过,就连那幅梅花鹿的画她也记忆犹新。只是鲁迅先生曾经读书的桌椅太靠里面,未能看到先生在桌子上刻的那个“早”字,难免小有遗憾。书屋门外有几块练习毛笔字的青砖,游客不多的时候,两个小家伙趴在那里又是写来又是画,狠狠地过了一把瘾。

  中国的私塾尽管毁掉了不少人才,却也有许多从中冲出的勇士。那位在绿荫里嬉戏的顽童,后来成了尖锐犀利、深刻张扬、钢筋铁骨的男人。他用了比匕首更有杀伤力的手中之笔,直面惨淡的人生,解剖中国人的劣根性,直指国人心灵,直刺敌人的心脏。

  三味书屋出来,石桥下泊着几只乌蓬船,两个孩子又来了劲。我们没有买去“沈园”的套票,不能免费乘坐,再看看那绿得变色的水,我也就没了兴致,连忙对那两个小家伙说:“我们先去鲁迅祖居看看,然后到孔乙己的咸亨酒店吃茴香豆。”一听说吃茴香豆,她们还以为是什么美味呢,坐乌蓬船的念头立马逃得无影无踪了。

timg (4).jpg

  鲁迅祖居,即周家老台门,鲁迅祖辈世居之地,为绍兴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台门建筑。鲁迅在绍兴时期,每当节庆或祖先祭日,必去老台门行礼、拜访。

  整个祖居的建筑坐北朝南,由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座楼共四进组成,东西各有厢楼。第一进俗称台门斗,仪门正上方悬挂着鲁迅祖父周福清“翰林”匾一块。第二进为“德寿堂”,是三开通间的大厅,此处作喜庆、祝福、宴会宾客之用。第三进是香火堂,为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的地方,第四进为楼房,亦称座楼,是居住之用。

  孩子们一心惦记着孔乙己的茴香豆,游览便成了走马观花。正巧妹夫与客户的事情也办完,我们出了祖居大门就径直去了咸亨酒店。

timg (3).jpg

  烈日炎炎之下,远远就看到那个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唯一的人——孔乙己的塑像立于咸亨酒店门前的空地上,游客正排着长队与其合影留念。

  等到了店里一看,嗨,里里外外,楼上檐下,只要能摆桌凳的地方,早已座无虚席,再看他们一个个喝的都是冰镇的啤酒,头顶的大吊扇忽忽地转着,全然一派现代吃相!

  转念一想,大家出来图的是个休闲娱乐,大可不必强求。最后我提议买点茴香豆去找个有空调的饭店吃饭,他们谁也没有意见。

  孩子们喝着冰镇的橙汁吃着茴香豆一样的开心,她们哪里能体会到当年孔乙己的心境;至于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她们更是没有任何兴趣。

  回到侄女的龙虾店,两个小家伙的食欲又被勾引起来,面对高举双螯威风凛凛的龙虾,她们再一次投入了“战斗”。

  侄女过来逗她们:“是孔乙己的茴香豆好吃,还是我的龙虾好吃?”

  “龙虾好吃。”她们异口同声。

  “那孔乙己为什么只喜欢吃茴香豆呢?”

  “因为他家穷。”女儿不假思索。

  “不对,是咸亨酒店没有龙虾卖。”外甥女纠正说。

  “那里也有红烧肉啊,是他买不起。”女儿不服。

  “反正还是龙虾好吃!”外甥女找不到更好令人信服的理由。

  “哈哈哈哈——”大家都被她们俩给逗乐了。

  在大力发展国内旅游经济的今天,冠以“再现原汁原味”不过是对外宣传的一种手段,也不可能再现原汁原味,而慕名前来的游客又有几位是真正来追溯过往的历史寻觅文化的沉淀的呢?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行览鲁迅故居,遍历鲁迅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人文物是,的确是无比惬意的事情,作者的游踪清晰明朗,令我们足不出户的读者心绪也紧跟你的文字流向那年那月,那景那人。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多么熟悉的名字,多么亲切的名字,还有乌篷船,还有沈园,种种的人文遗迹,无不使我们感怀鲁迅,和与鲁迅同时代的那些伟大的墨客文人。在大力发展国内旅游经济的今天,冠以“再现原汁原味”不过是对外宣传的一种手段,也不可能再现原汁原味,而慕名前来的游客又有几位是真正来追溯过往的历史寻觅文化的沉淀的呢?文末发问,令人深思。作品行文流畅,语言生动,富有哲思,荐阅!问好作者!期待精彩继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