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青春】把青春融入国家命运,唱响不朽的“青春之歌”

作者: 柴英 点击:2219 发表:2018-12-31 19:15:07 闪星:6

  今年,是杨沫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出版六十周年的日子,这部优秀作品,影响中国六十年,仍然经久不衰。作品中的人物命运、故事情节、历史背景、时代意义,仍然让读者津津乐道,深受读者喜爱。我们这代人,是看着红色经典小说和电影《青春之歌》长大的一代人,《青春之歌》已经变成了我们这群50后的集体记忆。卢嘉川、江华,成为我们那代青年女性心目中的崇拜的英雄偶像。

  很巧,就在银河悦读发起《永恒的青春之歌——“杞特杯“纪念《青春之歌》出版上映60周年大型书评影评征文大赛》正式开启的时候,正赶上国家《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活动,这真是冥冥之中的契合。结合习主席在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再重读这部作品,突然感觉,今天我们重读、纪念这部著作,不仅有历史意义,更加感到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与祖国的命运融在一起,才有青春的绽放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讲述了三、四十年代,一群以卢嘉川、林红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有志青年探索革命真理,寻找革命道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与黑暗势力做斗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唤起了在黑暗中苦苦寻找生活道路,和革命志向的林道静、王晓燕为代表的一群青年、知识女性的革命觉悟,几经周折与磨难最终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

  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的青年女性,由于本身的不幸身世,她对家庭充满了仇恨,自发地反抗旧礼教,追求个性解放,要求独立自由,但只是孤军奋战。在民族危难之际,她遇到以卢嘉川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后,开始跳出个人的小天地,接受革命思想,通过革命斗争实践,最终从一个幼稚莽撞的知识青年成长为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小说一开头,就描写了林道静走投无路、跳海轻生的境地。乌云在天空翻滚,海浪冲击着礁石,林道静绝望地站在礁石上,她思如潮涌,百感交集,破败的山河,封建的家庭桎梏,看不到生活的光明,更找不到人生的前途,走投无路的林道静终于跳进了大海。这不是林道静一个人的命运悲剧,作者揭示了国破家亡的时代,青年人的命运和前途的渺茫无望。小说生动真实地描写了以主人公林道静为代表的知识女性、青年一代在暗无天日的旧中国,彷徨、迷茫、走投无路的社会现状。命运让她与余永泽有了交集,素不相识的青年余永泽跳下大海救了她,并与其结婚。但这并不能挽救林道静的命运,和她寻找真理、向往心灵自由的生活。

  林道静是一个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的青年女性,母亲是佃户的女儿,被地主霸占作了姨太太,生下她以后母亲就被赶出家门。后母把她当成摇钱树,逼迫把她嫁给高官胡梦安。她逃到北戴河,校长余敬唐又对她居心不良,一个弱女子无法与不平等的社会抗争,所以她被逼跳海。她的身世充满了不幸,她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她对家庭充满了仇恨,自发地反抗旧礼教,追求个性解放,要求独立自由,但只是孤军奋战,凭借个人的反抗,永远不可能改变命运,不可能打开命运的枷锁,永远逃不出封建社会的魔掌,她对生活失去了期望,找不到前行的道路,她所能做到的,只有选择死来作为最后的抗争和控诉。

  在她迷茫彷徨、在民族危难之际,她遇到以卢嘉川、江华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后,开始跳出个人的小天地,接受革命思想,通过革命斗争实践,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最终从一个幼稚莽撞的知识青年成长为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林道静和余永泽结婚,并没有找到青年人追求的理想和解放,她又掉进另一种封建的牢笼,但她不甘心当笼中雀儿,与余永泽的市侩哲学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突,最终婚姻破裂,各自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受年轻大学生、共产党员卢嘉川的影响,林道静勇敢的融入革命的大潮中,找到了人生的道路,义无反顾地开始了革命的生涯。由于叛徒的出卖,林道静被捕入狱,陷入了胡梦安的魔掌,在共产党员郑瑾的帮助下,她逃到了定县,继续教书。卢嘉川为革命献出生命后,江华的来访使她又恢复了和党的联系。她迅速觉醒,参加了江华领导的秋收斗争,由于暴露,她又回到了北平,不幸又一次被捕。在狱中郑瑾对她的帮助和郑瑾的壮烈的牺牲,使她的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经受住了酷刑的考验。林道静政治上成熟了,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波澜壮阔的“一二•九“运动中,她和江华一道站在斗争的第一线,领着学生队伍,冲破军警的封锁,在红旗下胜利前进。

  小说通过林道静的经历,反映出一个深刻的真理,个人的命运只有融入了祖国的大命运中,事业、命运和人生才能绽放出青春的光芒。相反,离开国家、民族的大目标,个人是那样渺小无力,找不到光明和前途,大浪淘沙,最终会被社会淘汰。

  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国家飞速发展,屹立于世界先进行列,林道静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但作为一名有志青年,仍然需要把自己青春、命运,紧紧地融入时代的洪流中,融入国家大命运中,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真正有价值,有前途,有作为,才有真正有值得讴歌的美丽青春,为国家、为人民服务,谱写出属于自己的响亮的青春之歌。这个结论仍然是激励当代年轻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这也是《青春之歌》中的前辈们用生命换来的真理,今天依然是真理。


  二、今天国家的强盛,是多少革命者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一部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就像一面镜子,永远照耀着时代的发展轨迹。以史为鉴,可知兴衰。。

  毛主席有一句反映旧中国的诗句,深刻真实的表达了旧中国的真实状况。“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青春之歌》所描写的时代,正是暗无天日的旧中国,人民民不聊生,国破家亡,日寇的铁蹄践踏中国的国土,封建主义、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三座大山压迫下,青年一代看不到前途和光明,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和目标。   

  《青春之歌》对当时社会的人生百态的细致描写,从林道静、王晓燕、老教授、佃户,到各个阶层的人的描写,真实生动反映了旧中国的状况。

  为了改变中国的面貌,推翻“三座大山“,无数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志士仁人付出了鲜血和生命。

  小说中的共产党员卢嘉川,是林道静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他对祖国和人民怀着真挚的热爱,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无私献给民族的解放,用实际行动引导、启发找不到正确道路的年轻人,像火炬一样把他们引向光明。他被叛出卖,被捕入狱,在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面前,坚贞不屈,忠诚革命理想,保守组织密秘,最终英勇就义。用生命为林道静为代表的青年人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也为民族解放献出了自己的一切。还有郑瑾、江华,他们都是共产党人优秀的代表和缩影。

  习主席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阐述,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令全世界刮目相看,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

  文学作品,就像无声的号角和火炬。结合习主席在纪念改革开放40年纪念的讲话,对比青春之歌所描写的时代,我们清清楚楚的看到新旧中国巨大的反差。

  今天新中国的崛起正是有千千万万这样的共产党员,探索、追求、奉献、牺牲,谱写了壮丽的青春之歌,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再看看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强国,实现了毛泽东主席预言的,中华民族终于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建设国家经久不衰的动力,新的接力棒已经历史的落在了新一代青年身上,我们年青一代有责任,担当新的历史创造,任重道远。用我们的青春,谱写新的国家历史,创造新的奇迹。

  要激励青年一代的使命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习的接力跑中奉献出新成就。把革命事业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让理想、信仰、祖国意识深入人心,这才是当今重读《青春之歌》重要的历史意义。因此,《青春之歌》的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


  三、《青春之歌》伴随我们这代人的成长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但是,只有和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的青春,才会吐露出灿烂的芳华。

  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可以说青春之歌,伴陪我们成长。很巧,我和《青春之歌》同龄。在我还不懂事的时候,我的母亲就是《青春之歌》的追捧者,用现在的话讲,她是杨沫先生的粉丝。《青春之歌》的故事、人物,是她们年轻时的精神食粮,烂熟于心,青春之歌在她的同学中传看。妈妈是初中文化,那个时候算是文化人了。后来,《青春之歌》被打成了毒草,受到批判,列为禁书,在我们能够阅读的年龄,就没有这个眼福了。但是,我会常常在妈妈的口中听到林道静的故事。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竟意外的得到了一本《青春之歌》,真的如获至宝,爱不释手,晚上不睡觉,打着手电在被窝里偷着读。

  我小的时候,生活在一个部队大院,大院前身是一个师范学校,“文革“的时候学校关闭了,留下一座空楼,有一间大屋子总是锁着,窗户上都钉着木板,严严的,终日不见阳光。一群调皮的孩子,好奇的撬开了窗户上的木板,跳进去,发现里面竟然是一个图书馆,有许多尘封了厚厚尘土的书,于是男孩子们跳进去偷书,女孩子们在外面接应,偷出来的书就在私下里传看。当时,有好多的书,其中就有《青春之歌》,我们女孩子最喜欢的就是这一本,于是偷着传看。那时候的我们,没有书读,是一群文学上饥渴的孩子,好像突然发现了一座宝库,打开了一个新鲜的世界,便如饥似渴的读。

  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最后竟落到了我的手里。我非常珍惜,走哪带哪,我插队带着它,当兵带着它,上军校也一直带着它。我被林道静和卢嘉川一代青年火热的激情所鼓舞,对他们的牺牲精神所感染,对他们革命的爱情所感动。他们有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信念,给我打下了影响一生的思想基础。我曾想象着,我也站在学生游行的队伍中,我也在和道静他们一起去贴传单,我和他们一起和敌人斗争。我曾想,我也要做一个像他们那样的革命者,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时代的光芒,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完全把自己融到了小说里。

  这种激情感召下,在我高中毕业前,响应党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在全校第一个报名下乡,并向全市应届毕业生发出了倡议书:我们是革命青年,要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1974年的6月2日,在全市召开的万人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会上,我身背“扎根农村“的大草帽,挂着印有鲜红大字“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白毛巾,站在主席台上慷慨激昂的代表下乡知青发言,我觉得我就是林道静,我就是卢嘉川,我就是新一代有志有为的青年,马上就要到广阔的天地去谱写新的青春之歌,真是激情澎湃。我在农村战天斗地三年,用青春热血实践着自己青春的诺言。

  1977年,我应征入伍,在我的行囊中,还是少不了这本我最喜爱的书。到了“文革“后期,电影青春之歌解禁、上映,我们我们兴奋不已的看到了谢芳主演的《青春之歌》,林道静、卢嘉川和青春之歌的人物,故事,更加直观,更加形象,更加让人如醉如痴,又一次在我心中掀起青春之歌的波澜。

  我入伍后的第二年,就到黑龙江嫩江农场执行任务,在北大荒的冰天雪地,农场和几乎与外世隔绝,封闭的农场生活,《青春之歌》,伴随着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冬夜。更可贵的是,小说不仅激发了我的革命热情,也启蒙了我的文学梦,唤起了我对文学的爱好,我也开始尝试着写作,开始写小说,散文,抒发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在农场,文化生活非常枯燥,我就把我的书借给战友们看,他们把我当女神。我记得当时农场有个机耕排长,他姓张,他也是特别喜欢文学,我们就一起探讨、争论小说中的人物和自己的观点。我们还写诗,互相分享读书感受。我开始尝试写小说,并且,在农场我的人生中第一篇小说发表在《空军报》上,后来又陆续在《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河北文学》等报刊上发表作品。

  1984年,我上了军校,发现军校里更是有一群风华正茂,青春芳华的年轻军人,他们无疑和我一样喜爱着《青春之歌》,和我一样受《青春之歌》的激励、影响,让青春在军旅焕发出光芒。我们的读书会,常常会许多同学一起畅谈。

  《青春之歌》是影响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的励志作品,青春之歌影响我们一代人,今天重新捧读,不仅感慨万端。我们有共同的感慨,把自己的青春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生命才有意义,才能够让青春永在,让青春吐出最美的芳华。虽然生理年龄的青春已经逝去,但是革命人的青春永远在信仰和奋斗中,因为我们的青春,融在祖国这棵常青树上,我们永远朝气蓬勃,青春焕发。青春之歌不只属于年轻人,只要心中有祖国,为祖国的事业奉献力量,就会永远谱写新的青春之歌。

  青春永驻,青春永恒。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杨沫先生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和充满了奋斗激情的作品。它以高亢激昂的旋律为爱国知识分子写下的一首青春的赞歌,它的励志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本文书评,从青春跟祖国的命运紧密;青春跟国家的强盛息息相关以及深受书中主人公的爱国精神滋养下的“我“,怎么样激情蓬发地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投身军营,让青春在军旅中焕发光芒而成为一名作家的个人成长经历,并结合习主席在纪念改革开放40年纪念的讲话,深层次多角度解读《青春之歌》人物,起点高、占位高。《青春之歌》之精神将永不过时,成为永远激励青春向上的经典力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推荐阅读。编辑:天街小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