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弥补,当年的擦肩而过

作者: 情系塘沽 点击:3110 发表:2018-12-24 02:02:37 闪星:1

webwxgetmsgimg (32).jpg

12月19日上午十时许,多云。我独自驾车从洪洞西客站往西,经龙马村、北马驹村、南马驹村和景村,一路爬坡,来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魏村牛王庙景区。跟先期到达的净土、夏日清荷二位老师汇合,兴致勃勃,开启此次参观考察。

牛王庙景区位于该村圣王路1号,处于村中最繁华地段,地势高翘,背倚巍峨的青龙山,东临一望无际的汾河谷地,远眺蜿蜒流淌的汾河,恰似一条飞动的白练自北而南飘浮在无垠的旷野之中!

这次专程探访牛王庙,探秘尧都元代大戏台(见题图)是原定计划的一部分;另外,还源于我小时候的一段魏村情结。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魏村是个地处半山区的人口大村,农田遍布荒原沟壑,非常分散。那年闹春旱,根据临汾县里的安排,我村小学的几十号师生,被抽调到水利灌溉条件极差的魏村,每天采用人海战术,用肩挑、手提的方式,把停在大路旁的运水车上的水,一桶桶、一盆盆运送到沟壑山梁的庄稼地里,浇灌干涸得几近枯萎的麦苗,从村南到村北所有的麦地,一干就是半个多月;我们当时就住在该村学校的最后一排平房,一日三餐就在姚姓村支书的家里,每天吃的都是清米汤、玉米面糊糊、红薯、窝头就咸菜。我们每天忙于出工干活,谁曾想到学校的平房后面,就是那古老悠久的牛王庙戏台,那时年少的我就这样与牛王庙擦肩而过。期间,由于缺乏营养,有很多人都患上了"夜盲症"。当时我记得很清楚,姚书记听说此事后,当着众人的面,大声训斥负责伙食的老婆:"人家娃娃们这么远来,小小年纪每天跟成人一样起早摸黑,白白给咱们干活,都干出毛病了,咱们忍心吗?对得起良心吗?"自此以后,我们的伙食有了很大的改善;此事尽管已经过了四十年,但姚书记那气愤不已的神情、掷地有声的话语,至今仍清晰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姚书记家有个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儿子叫张红,胖乎乎的,跟我们很合得来,短短几天,就结成了好友。谁曾料想到,八十年代中叶,我俩竟然在临汾鼓楼南上师范学校时不期而遇,亲兄弟般,百感交集。毕业后听说他在家乡钢厂(又称"小钢联")做了多年的保卫科长。钢厂破产后就再无音讯了。webwxgetmsgimg (31).jpg

魏村牛王庙的山门煞是气派!从坡底到大门是一坡渐次升高的青石台阶,前坡台阶共39级,山门跟前3个台阶(当地人信奉单数)。台阶两旁皆为花岗岩石材砌成的雕花栏杆,栏杆两侧松树挺拔青翠,平添了几分庄严神圣的气氛;山门的两边侧房分别是消防室和值班室;一块蓝底金字的大匾额悬挂在檐下,由著名书法家樊习一老师题写的"紫气腾晖"苍古大字,沉雄劲健!据说,最初山门原是开在南边的,设东西二门,宽三米,可满足四匹骡马驾辕的皮车装载戏班的辎重自由出入。

走进山门,映入眼帘的是处在景区南端的牛王庙戏台,它一枝独秀,形姿俏丽;最北端掩映在松柏之中的牛王庙,古朴端庄;二者处在一条中轴线上,一南一北,遥相呼应,生动活泼。

魏村牛王庙始建于1280年,即至元十七年。它是由献亭、广禅侯殿、东西配殿三部分构成。主殿前东西两侧各立有对称的三块石碑。西侧最左边石碑是1999年新立的,上面刻有"三王济世"四个字,寓指牛王、马王和药王。其余两块因年代久远,字体已现斑驳;右边那个碑顶端镌刻着"百世流芳"的竖排大字,楷体碑文详述了"河东相分"、二十二社、和睦相持等社祭编制与会规宗旨;中间那块碑顶端上书"永垂不朽"的竖排大字,碑文详述三王庙始建年份,以及羊舍、潘家庄、车辐、和村、山底、西郭、官地里等七村社首情况;大殿东边是近年新立的三块石碑,分别记载芦天录、樊海燕等企业家捐资捐助的义举,同上方一小块嵌入墙体的历代义士捐助的石碑,浑然一体,彪榜史册。

进入大殿,一米多的高台上,牛王、马王、药王三座高大的彩绘神像背靠屏帐,端坐在宽大的木椅上,最左边的神像还脱鞋曲腿盘坐着,他们体貌魁伟,形态自然;三王的前面,从左至右,依次站立着举砚台、持软笔、端书卷的三个小童,最右边则是一个身挎布兜的信使,做着跃跃欲试的情状;敬香的祭台一米多高,砌有分层砖雕图案,非常别致。

一行中净土老师的娘家就在庙后,她清晰的记忆里,小时候这些神塑小童们是站在高台之下的,是后来移筑上去的。在上个世纪大跃进年代,大殿里神像前的室内空地,是村集体木匠们干活的木器作坊;整个庙宇大院里又是魏村的村办铁厂,成天炼铁翻砂,烟熏火燎。自从被定位省级文保单位后,才逐步整理环境,撤出厂子的!

看着眼前彩绘檩梁的屋顶,七尊栩栩如生的彩塑神像,我不禁暗自庆幸和欣慰,河东的北羊村、洪洞景村的牛王庙古迹由于种种政治历史原因,早已不复存在了,而魏村这座古朴厚重的古建筑能完整保留下来,真是弥足珍贵啊!这与当时的社民舍生保庙真是分不开啊!

webwxgetmsgimg (34).jpg我们一行特别关注到悬挂在东长廊角上的一口锈迹斑斑的宋代大钟,其鈡体周身铸满铭文,下端铸有一圈小鱼和八卦图案,下摆原有八个耳垂,呈八卦图形,现只有六个耳垂了,据说在古时,钟声非常响亮,能传扬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时任平阳府衙意欲将这口钟搬去县城的大鼓楼去,焦急万分的社民情急之下才冒着风险,故意砸掉二个耳垂,才把它留存下来,只是钟声变得既小又哑,也是好心办了拙事。从古至今,像这样爱护庙宇的感人事迹还有好多,足见魏村人对牛王庙的感情至深!

说起魏村牛王庙的始建,还有个美好的传说,宋金时,民间广建牛王庙,平阳地界都要赶赴河东的北羊牛王庙参加社祭,河西社民需要按时赴会,否则按会规罚钱十千文,于是河西社民为免受天变河阻受罚之苦,跪拜神灵,欲许当地兴建之愿,言落风起,神仙显灵,有个卖竹席者,手里持有的二张席子,随风而起,飘过汾河,分落临汾魏村、洪洞景村二处,于是,魏村牛王庙才得以兴建,周边村社才有了自己活动的场所。

广禅侯殿前是献亭。它与南端的乐亭都始建于元初。与广禅侯殿,结构巧连,浑然一体。它飞檐斗拱,中收八卦,屋顶厦脊,玲珑精巧。只是年代久远,风雨剥蚀,摇摇欲坠,危险万分,为防患除险,只好采用架木支撑之法,用粗檩大椽仿古建风格,把献亭与广禅侯殿巧妙钩连,形成一个整体建筑,予以保护!1999年庙会期间,县联社慷慨解囊,为义修率开先河。后又有樊海燕等成功人士捐款修缮,善莫大矣!

据净土老师说,她记得小时候献亭周围都设有栏杆,村民可以坐在献亭下观看对面的戏曲表演。东长廊下那口破损的宋代大钟曾经就悬挂在献亭的横梁上!

景区南端的牛王庙戏台,又称舞楼,始建于1283年(至元二十年)。后因史上有名的平阳大地震被损坏,元、明、清时屡有修葺。它采乐楼之制,系木构亭状舞台,10米多见方,呈正方形,共计82.3平米。后墙及两侧后半部三分之一筑墙,正北面是台口,无明显前后场之分。屋顶是单檐十字歇灰瓦顶,系整体大额枋结构。戏台台基有一米高,设有四根立柱,前台两根粗石柱(同东羊戏台一样),上刻有"蒙大元国至元二十年次癸末季春竖"字样,有极高的文物研究价值。webwxgetmsgimg (33).jpg戏台顶部全是木质结构,形似八卦状,上部二层为八角形,往下巧妙转变为方正的四边形。整个戏台没有使用一颗钉子,都是由木材榫卯连接而成,戏台后侧三分之一处,东西各设辅柱一根,两柱之间可设帐额,把舞台分作前后两部分,演出时可以三面直观。说起戏台前台的二根粗石立柱,还有一个神奇的"汗牛夜运"之传说:所需立柱采自深山老林,自山至川要运到魏村,难度太大。某天深夜,方圆几里圈养牛马的人家,做了一个同样的梦,似乎有人喊,今晚多添草料,三王要派差,次日天亮,槽头牛马皆汗水淋漓,张口伸舌气喘不迭;再看牛王庙戏台工地,两边石柱,天外飞来,众乡亲都叹服不已!有关魏村牛王庙的传奇还有很多,诸如《柏槐测天》《鞭策春牛》《山棚奇观》《雷公禁雨》《亏家保庙》等等,不一而足!魏村牛王庙戏台比尧都东羊村戏台建筑时间足足提前了六十二年,昭示了今日临汾乃是我国古代戏曲的摇篮。

除了南北对称的牛王庙建筑群和元代大戏台,景区的东西两侧各建有长约43米、宽4米长廊;西侧长廊墙体载有《牛王庙修缮碑记》,另有记录今人捐助情况的功德碑;除了东山门,西边围墙上还设有一个小门供出入,外连村学校教师的住宿区。据详细统计,魏村牛王庙景区内,献亭占七十九平米;广禅侯殿占一百九十三平米;东西配殿共一百五十三平米;东门总面积占九十八平米;包括附属设施在内,景区建筑总面积达九百二十八点三平方米。据载,2007年自3月13日伊始,景区进行过一次最大规模的修缮,同年10月竣工,揭顶维修广禅侯殿三间,重建东西配房各三间,围墙140米,增建碑廊16间,以及景区绿化等,总投资达156万元。

鸡鸣闻三县(临汾、洪洞、蒲县),庙荣泽四海。魏村牛王庙庙会每年自农历四月初四开始,参会戏班就会在元代古戏台演出第一场,然后移至新舞台演出。会期十天,初八为"牛歇节",初十这天为牛王庙庙会庆典日,人山人海,商户云集,社民顶礼膜拜,祈瑞求福,庙会达到最高潮。当初魏村牛王庙庙会共有27个村社的会规,可惜现在只剩下东道主魏村一家持会了。

不知不觉的览胜、参观、取照、讨论,时至中午12点半都多了,我们已经在景区呆了两个多小时;考察结束时,好客的净土老师力邀我俩去家中吃午饭。年已八十五岁高龄的樊老妈妈热情招待,嘘寒问暖,还不停于我俩拉家常。临行,又拄着双拐,颤巍巍地非要送到大路旁,一直目送我们离开。尽管车外寒风料峭,我们已走出村子好远了,但魏村人的厚道亲善、热情好客,仍旧温暖着我们的心。

牛耕田,马戍边,药治病,三王济世;田粮足,边关安,病康复,四海升平!魏村牛王庙是我国古代最朴素农耕文化的缩影,是历代先民酬神社祭的民俗活动的重要集结地,它凭庙兴市,以庙招商,借市成业,立业致富。这种民俗文化很好地体现了堯文化厚德载物的内涵,愿魏村人民把社祭文化发扬光大,把古老纯朴的农耕文化传承下去,不忘初心,唱好振兴魏村经济这部大戏,走向更为富足兴旺的明天!

别了,魏村牛王庙!明年的四月初四,我们再相会!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作者讲述小学时代的亲身经历,追溯上世纪七十年代去临汾魏村助民劳动半月余,由于艰辛劳动无暇顾及览胜近在咫尺的魏村牛王庙和尧都元代大戏台,与厚重之地擦肩而过而留下遗憾。40年后这一遗憾得以弥补,从威势气派的山门,到一枝独秀、形姿俏丽的元代大戏台,再到苍松翠柏掩映中的牛王庙,无不彰显民族古建筑群的大气、古朴与典雅。庙宇殿堂外不同碑文详尽记载着这里的世代变迁与沧桑历经,也传承着华夏民族的农耕文化。响誉天下的洪洞县景村牛王庙古迹早已不复存在了,而名不经传的魏村这些古朴厚重的古建筑,大戏台、献亭、庙宇、神像、吊钟浑然一体被历代当地民众保护才得以完整留存下来,弥足珍贵。作者以此欣慰中成就岀这篇打捞民间厚重民族文化的游记,行文飘逸自然,读来清新流畅,也给魏村古建筑和当地民俗文化添加上厚重的一笔。推荐阅读。编辑:星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