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朋友,洁白的哈达献给您!

作者: 天路过客 点击:8189 发表:2017-06-12 11:45:17 闪星:10

摘要:“早在元朝时期,我们藏族有个历史伟人萨迦法王,名叫八思巴。他曾在元朝皇宫氏族身边做事20余年,并被元世祖忽必烈尊为国师、帝师。1265年,他尊奉御诏第一次返回西藏办差,遂向菩萨、佛像和僧俗官员逐一敬献、赐奉了哈达。其中献给僧侣活佛一条一丈多长的巨幅哈达,上绣‘吉祥如意’四个大字,周边是巍峨绵延的万里长城图案,表达了我泱泱华夏江山一统的寓意……”正是由于她讲的故事,我才知道了哈达是“草原人的专利”,并且是从蒙古传入西藏的。

1497238803116289.jpg  一夜沉醉梦乡,又好像迷迷糊糊似睡非睡,晨醒,脑袋仍有点儿迷蒙。许是由西藏退休回内地后海拔低了、空气含氧量高了,不时有点醉氧的不良反应吧。正想着继续赖会儿床,不料耳边“叮咚”一声,手机微信提示铃响了。打开来,一行熟悉而又亲切的问候语跃然屏幕:“早上好,洁白的哈达献给您!”

 

  哈哈,是日喀则的好友拉姆卓嘎发来的,我立刻回复与她热聊起来。相互问安祝福之后,她说节气已近夏至,正是观光西藏最好的日子,草原景色美,缺氧不严重,邀我得空重返西藏。言罢送来一句藏语:“切让我乃牙古都!杰索解拥!”嗯,还算勉强听得懂,意思是“您永远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会再见!”正欲关机,屏幕上却又弹出了她打招呼告别的表情符,是一位藏家女孩敬献哈达的动图。

 

  一切都那么美好。放下手机,我的思绪不由得飞回了西藏,与那洁白的哈达一同飘逸起舞,一同美了起来。

 

  哈达,藏语发音“卡达尔”,意思是“祥瑞的丝巾”。我至今眷恋西藏,对那里的历史文化尤其偏爱,其中藏民族的礼仪文化就让我感佩不已。诸如单臂作揖鞠躬、拥抱互道吉祥、银碗敬酒献茶、双手恭送哈达……如果说前三种礼仪在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礼仪中也并不鲜见的话,那么献哈达却是除蒙族之外的藏族同胞们最独特的礼仪形式了。

  

  记得10年前的那个阳春三月,我受命出任拉萨铁路军代处主任,列车徐徐进入拉萨火车站台时,部队、铁路以及西藏地方交通部门来了许多人接站。跨出车门,伴随着一声声“扎西德勒”的祝福语,我先后被十几个迎接者一一拥抱,同时有十几条白色的哈达被他们一一恭敬地搭在了我的脖颈上。顷刻间,我的躯体被厚厚的白色包裹得严严实实,仿佛那个现代化的站台上,有一群人围着一头“北极熊”。0611_15.jpg

 

  那是我第一脚踏上西藏大地的最早记忆,也是到达雪域高原后第一时间收获的别样“彩头”。那份别样,“是天上西藏送给我的见面礼,温暖、热烈、终生难忘。

 

  后来的日子,我的生活便与哈达有了不解之缘。出藏进藏、迎来送往、社交访问、集会参观,只要是表达礼仪的场合,无论室内室外是何主题,都少不了哈达。起初疑惑这样的频繁使用是不是很浪费?但很快便明白这只不过是这片土地上表达敬意的一种特殊道具,绵薄的织物飘带承载着来自天上圣灵的祝福,又是可以重复使用的。这条飘逸无限的圣洁之物,伴着我走过了世界屋脊的春夏秋冬,走遍了那片占华夏八分之一面积的雪山绿野。

 

  关于哈达的来源,开篇和我微信聊天的那位卓嘎小妹曾介绍过多个版本,但她最终坚持众多藏民普遍认可的观点,也就是习惯于作为藏传礼仪来确认。她是西藏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我欣赏她美丽的颜值,更笃信她的才华学识。她说,早在十六世纪中叶,藏族与蒙古族是互为依托的宗教和政治联1497238840775303.jpg盟,共同信奉以黄教为代表的藏传佛教。一次,鄂尔多斯首领接受了佛教僧侣喇嘛手中的一条丝织白绫,名唤“哈达”,由此便开了草原日常礼仪献哈达的先河,使之成为迎来送往不可缺少的物品,并且世代相传不息。《马可波罗游记》也对哈达作过明确记载:说是在元旦这一天,大汗统治下的各省和各王国中,拥有领地或掌有管辖权的要员,都要纷纷给大汗进贡金银和宝石等贵重礼品,并且要佩上白色长条的丝织薄绢,意思是祝福皇帝陛下万寿无疆,财源充足、享用不竭。


  哦!拉姆卓嘎,草原上的“格桑花”。不仅对西藏的历史人文、宗教文化、地理山水、风土人情了然于胸,对哈达的考证也可谓之如数家珍、娴熟有加。这样的本土女子,在那片远天远地的高原上凤毛麟角,甚至用“才气横贯”来形容她,一点也不为过。作为好友,我不能不仰视她三分。闲暇一起聊天的日子里,我听她讲过许多个关于哈达的故事,其中一个格外绘声绘色,我甚至今天仍记得她娓娓道来的一段原话: “早在元朝时期,我们藏族有个历史伟人萨迦法王,名叫八思巴。他曾在元朝皇宫氏族身边做事20余年,并被元世祖忽必烈尊为国师、帝师。1265年,他尊奉御诏第一次返回西藏办差,遂向菩萨、佛像和僧俗官员逐一敬献、赐奉了哈达。其中献给僧侣活佛一条一丈多长的巨幅哈达,上绣‘吉祥如意’四个大字,周边是巍峨绵延的万里长城图案,表达了我泱泱华夏江山一统的寓意……”正是由于她讲的故事,我才知道了哈达是“草原人的专利”,并且是从蒙古传入西藏的。

 

1497238862134951.jpg

  因为工作关系,我的交往圈里有了许多如卓嘎这样令我喜欢的藏族朋友,一方面有感受他们那份真实豪爽的主观,客观上也离不开哈达的纽带效应。即使与他们的关系已经走的很近了,一段时间再见时也常以哈达示敬。慢慢地,内心便格外青睐这条白色丝绢蕴含着的那份人性化的笃诚与热情,并因此有了深深的哈达情怀。赴约藏族朋友,我必会收到一条哈达;接待内地来客,我会热情地献上哈达,并开怀给予一个西藏式的拥抱;从内地休假出差返回西藏时,我也习惯了接站的战友同仁向我献上哈达。

 

  在与哈达近距离接触的日日夜夜,我发现近乎全民信佛的藏族同胞使用哈达时也赋予了浓浓的宗教释义。有不少人嘴边常常挂着对哈达的禅意赞美,并送给它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度母仙女的飘带”。这就意味着接受哈达的人同时也接受了含金十足的灵气和真诚,接受了白度母善良的恩惠赐福。

 

  作为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礼节馈赠品,哈达以最高的频率出现在藏族人生活的各个角落,也影响着每一个外来客的审美情趣。我接受或者传递的形形色色的哈达中,丝织的哈达形状多是长方形,质地、规格、颜色按受敬对象和敬献者的经济条件各有所不同。长的丈余,短的数尺。多数哈达纺得稀松如网,但手感很滑润。也有一些哈达是用丝绸作料,质地非常优良华美。白色的雪山下、蓝色的湖泊边、绿色的原野上、金顶红墙的佛殿中、炊烟袅袅的牧人毡房里,大家对来自远方尊贵的朋友的最高礼节,就是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婚丧节庆、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音讯往来、送别远行,也都少不了用哈达充当虔诚和友好的使者。我,虽为军人,置身这块土地也绝难以脱俗,所以既是哈达情意的尊享者,又是频频的赐予1497238889527440.jpg者。

 

  心存浓浓的哈达情结,自然也要对它不同的颜色内涵探个究竟。拉萨火车站的站长助理德吉,也是位“草原才女”,她毕业于985名牌的西安交大。一次和她合作组织老兵退伍铁路输送,我们面对一摞摞即将使用的洁白的哈达聊了起来。她告诉我说: “哈达家族中的白色之所以成为主流,是因为我们藏族自古就有‘白色崇拜’的文化理念,我们认白色,因为它象征纯洁吉利,所以一般都给朋友献白色的哈达。其实早在佛教进入西藏之前,我们藏族的先民们就崇仰白事白道,回避忌讳黑事黑道。《格萨尔王传》和许多民间传说中,也都以白人、白马、白云、白鹤来象征和代表正义、善良、高尚的人或者军队,而黑人、黑马、乌云等黑色则象征和代表邪魔、罪恶和不幸……”面对我的凝神与好奇,德吉把话题进一步引向了纵深: “在白色哈达主流之外,还有你所见过的彩色哈达,比如蓝、黄、绿、红,都各有象征意义。简单地说,蓝色代表蓝天,白色代表白云和雪山,黄色象征丰收的大地,绿色象征滔滔的江河,红色是我们藏族敬畏的空间护法神,他身穿红袍护佑苍生……”呵呵,受教了。听过她的描述,突然想起西藏博物馆里关于佛教教义释文中的一句话: “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当时以为那不过是刻意粉饰的文字游戏,此刻才明白自己错了,彩色哈达之所以在公众场合很少出现,是因为只能在特定时刻献给菩萨和近亲做彩箭使用,它是有特定对象的隆重礼物。

 

1497238919820013.jpg

  一次,甘丹寺有位活佛病了,民政厅的藏族朋友平措来找我求助,说“金珠玛米的医院医术高服务好,您帮帮忙吧”。于是,我介绍安排活佛住进了西藏军区总医院接受治疗。病愈出院时,活佛送给了我一条白底上印有蓝、黄、红三色吉祥图案和藏文字符的哈达,平措用神秘的语气悄悄对我说: “你偷偷乐去吧,这是有血统关系的亲人才能享受到的殊荣,活佛把你当成自己亲人啦!”至今,我还珍藏着它。

 

  传闻最精彩珍奇的哈达上织有九尊佛像和艳丽的吉祥图案,我借机请教平措。他说“你讲的那个,被收藏在布达拉宫内室,不对外开放观瞻。”然后带我回家翻出了他家老爷子的一条藏品,只见白色丝织薄绢上布局着万字纹和莲花、金鱼等祥瑞暗纹图案;上下两头为二龙戏珠;左右两侧是相互连结、象征坚固不摧永世恒常的“卐”符号以及表示吉祥的藏文字符“扎西德勒”。平措说:“这个比不了布达拉宫那条,但也是敬佛求神的珍品,老爷子只在盛大的雪顿节日才拿出来供奉在佛龛上,社交场所从不出现。”哦!幸运,能够一睹它的尊荣,也算是饱了一次眼福。

 

  有句藏家谚语说:“哈达洁白的好,人品诚实的好。”着实不错。也曾经听过一首藏族老歌这样唱道:“一条洁白的哈达,凝结着翻身农奴的深情,翻越千里雪山,跨过万里草原。手捧哈达上北京,献给敬爱的毛主席……”在那个叫做世界屋脊的地方,曼妙无限的哈达真的是灵动无比。它不只是交际场所不可替代的媒介物和庆祝胜利的吉祥物,更凝聚着藏民族对共产党毛主席的一片深情。条条哈达丝丝祥瑞,珍贵的礼物承载着纯洁的心灵,表达着心中的爱戴与祝福,又是1497239011978973.jpg团结的象征和友谊的桥梁。同一片蓝天,不同的民族,一条哈达成为交换感情的信物、调解纠纷的钥匙、敬佛求神的珍品、感恩人民救星的使者。总之,它是一种民俗,也是有地域特色、可圈可点可赞的一种文明。

 

  哈达寄深情,友谊滚滚来。于我而言,在西藏的日子久了,哈达似乎又并不仅限于情意表达,我这个外来客不自觉间还对它有了一些新的功能发现,并刻意做了一些开发。对于初次进藏的人们来说,献上哈达已经不只是表达友好的形式,还有调节情绪、淡化缓解高原反应的作用。于是,但凡从内地都市尤其是沿海地区来西藏的朋友,只要在踏上西藏土地的那一刻接受了我献上的洁白的哈达,立马精气神改善。进餐时再反常规地劝饮几小杯青稞酒,便每每让他们兴奋到又歌又舞,因为愉悦将高原反应淡化了。来自青岛的一位老战友曾经这样对我说:“神了,见到你,接受了你献上的哈达,头不疼了,好像高反也败退没影了。”

 

  一位老首长带着夫人从河南安阳进藏观光,列车行至唐古拉雪山路段时,夫人听说车外海拔已经达到5000米以上,情绪一紧张,随即感到胸闷头痛的厉害,乘务员赶紧给他戴上了氧气管,可她还是边吸氧边不停地唠叨,“火车能不能调头啊,我不去西藏了还不行吗。”其实内行人都知道,这是她的不良心理暗示在作怪。傍晚,列车缓缓驶入拉萨,我带1497239107237406.jpg着战友们在站台上列队欢迎老首长夫妇,当洁白的哈达随着一个个军礼搭在他们脖颈上时,首长和夫人都说“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脸上透出无限的温暖。嘴里还不停地说着“到家了,见到你们放心了……”他们哪里知道,自己的脚下仍是近4000米的海拔高度。随后的几天里,首长夫妇在西藏玩得开心而忘我,哈哈,还有点返老还童的意味哩。

 

  还有一位郑州老战友的儿子,三十出头,身板儿健壮,并且据战友介绍他还是个年轻的篮球教练呢。可他到了拉萨一下车,便觉气喘头晕,完全没有了篮球场上的那份敏捷。我将一条哈达奉上说“这是仙女的飘带,保你平安”。嘿嘿,静坐十分钟后,也活蹦乱跳了。果真那哈达显灵了吗?未知是否。

 

  哈达的“抗缺氧效应”当然是假的,因为它不是制氧机。但高原人缺氧不缺热情,一条哈达无意中成了神奇的“精神氧源”。来客的精神愉悦,才是改善缺氧不适的灵丹妙药。

 

  尊贵的朋友,美丽的高原欢迎您!洁白的哈达献给您!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那片洁白的土地,那个神奇的高原,被作者用一条神圣的哈达诠释得如此清晰。文章带领我们了解了雪域的风土,雪域的人情,雪域的文化,还有雪域对人心灵的洗礼。那个神秘的所在,曾是多少人的向往。而这篇美文,确是激励我们前往的力量。岂止是引领,抑或是作者对那个曾经生活过的“家乡”爱的倾诉,情的回望。 推荐阅读 编辑:路人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