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朱家角
“小桥流水人家”,是萦绕在我脑海里诗画江南的最初印象;后来,读了戴望舒的《雨巷》,便感觉到江南还应该与小巷有点渊源。这些诗情画意的想象,总算在一个初冬的日子里,让我同真正水乡的一次亲密接触中得以印证。
那是一个偶然的机遇,公司派我去参加一个由市商品检验检疫局主持召开的新政策宣导会议,地点设在具有“大上海后花园”美称的朱家角,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同事笑说哪是开什么会议,纯粹是老总给我一次公费旅游的机会。我也很庆幸,要是让我自己去玩的话,起码也要等到时间许可的时候吧。
第二天一大早,与会的人员便在预定的地点集合。八点整,三辆豪华大巴就准时出发了。汽车行进在高速公路上,我的思绪也随着窗外景物的变幻早已飞到那遥远的梦里水乡。
两个小时后,汽车在淀山湖畔一个风景秀丽的星级宾馆“景苑水庄”的门前停下来。会务组的工作人员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名单让我们领取各自房间的钥匙和就餐券,并告知11:30午餐,下午1:30准时在会议室召开会议。
我们最关心的还是什么时候安排参观游览,这也是午餐桌上大家关注最多的话题。
直到下午1:30,当会务组的工作人员宣布此次没有安排参观游览的消息时,会场内立刻一片唏嘘。他们尽管解释,大家可以利用会议结束的时间去古镇走走看看,还是免不了许多人的抱怨。
晚餐的时候,同桌用餐的几个女孩提议夜游古镇,马上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
朱家角的历史渊源流长,据史料记载,在宋、元时已形成集市,名朱家村,由于贯穿全镇的漕港河水运方便,遂商业日盛,烟火千家。至明万历年间正式建镇名珠街阁,又称珠溪。清嘉庆年间编撰的《珠里小志》把珠里定名为镇名,俗称角里。朱家角以她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及便捷的水路交通,商贾云集,往来不绝,曾以布业著称江南、号称“衣被天下”成为江南巨镇。明末清初,朱家角米业突起,带动了百业兴旺,时“长街三里,店铺千家”,老店名店林立,南北百货各业齐全,乡脚遍及江浙两省百里之外。
我们一行人顺着路标指向的导引很快就来到横跨于镇东首漕港河上的放生桥,这是上海地区最长、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桥,被称为“沪上第一桥”。在夜色的微光里,石板铺就的桥面泛着清幽的光晕,河水在桥下静静地流淌。
走下放生桥就是北大街,又称“一线街”,是上海市郊保存得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第一街,全长两里多,是最富有代表性的明清建筑精华所在。这里茶楼酒肆、南北杂货、米行肉铺,百业俱全;更有一些居住市区的人所鲜见的传统手工作坊店,竹篮、栲栳、藤椅、木桶……等竹木器具,不仅可一睹其“原汁原味”制作的全过程,临走还能捎上几件作留念,着实使人回味无穷。最近政府又以免租减税,对外招商引资,一爿爿古董、陶瓷、花鸟、书画、土特产、工艺品、特色小吃等店铺相继开张,店招迎风招展,大红灯笼高高挂起。
当女孩子们在工艺饰品店间流连之际,我同一位年长的先生伫立在泰安桥上,正倾听着一位来自苏州的生意人对泰安桥身世的喟叹。泰安桥,俗称何家桥,顾名思义,取“国泰民安”之意,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二年(有的造桥专家则认为是元代修建),为单孔拱形石桥,位于漕港河口的名刹圆津禅院门前,高且陡,古朴淳厚,是全镇最陡的一座石拱桥。未曾想,在一天夜间轰然倒塌,是天意?还是人为?商人惋惜之余,只有长长的无奈和叹息。我们现在看到的泰安桥,乃是原址上重新修葺的形式化“古桥”,此桥早已非彼桥也。
我们带着泰安桥的遗憾,随满载而归的女孩子们一同返回宾馆。刚进大门,卡拉OK厅的音乐又拨动了这帮女孩另一根神经,她们硬是嚷着一道去唱歌,一直疯到十点她们还意犹未尽。
第二天吃自助早餐的时候,那几个女孩又围拢过来,怂恿大家缺席会议再去逛古镇,说会务组的人有消息透露,会议结束午餐,之后便要回沪。错过这样的机会自然太可惜,后来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待确定会议内容后再作定夺。
果真是上天在成全我们的美意?上午会议内容是有关机电产品方面的一些政策宣导,与我们公司的产品关系不大,再则,这些内容在相关部门网站上也都公开发布过。等书面资料拿到手后,我们便悄悄留出会议室。
朱家角,素来以“水之美、桥之古、街之奇、园之精、酒之醇、花之香”让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但是,由于现代工业发展所带来的污染,“水之美”的魅力已经再难觅芳踪。
“到了角里(朱家角别称)不看桥,等于角里勿曾到”。沿北大街自西向东行走,左边看弄,右边看桥,“桥之古、街之奇”的神韵便一览无遗。
再次踏上放生桥的时候,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古朴凝重,气势雄伟。放生桥长如带,形如虹,“井带长虹”为朱家角十景之一,为历来文人雅士所赞美,有诗云:“长桥驾彩虹,往来便是井。日中交易过,斜阳乱人影”。说来也怪,放生桥究竟有多少级,有人说南是73级.北是72级,第二遍再数又不是这个数了,没有人能数正确过。不信你也来数数,倒底是多少级?
北大街虽冠以“大”,其实宽仅三、四米,最窄处只二米而已,两边砖木结构小楼,滴水檐几乎相接,站在街心,仰面望天,只见青天一线,给人以“苍天无边若有边”之感。老街两旁民居,飞檐翘角,马山墙头,门面一式花格落地长窗,老式朱漆排门板,透出一派浓郁古朴典雅气息。北大街上还有二处耐人寻味的“三阳湾”和“轿子湾”,以高耸民居切割而成的九十度转弯,给人以疑是到了尽头处,拐弯却是另有天地。
漫步街头巷尾,这里的民宅大多为砖木两层,临水傍桥,屋脊起翘,有的民居用石垒砌作房基,有的则干脆半枕河水,底下用木桩支撑,悬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活像南方的“吊脚楼”,煞是有趣。
为了能更加深切地领略“古桥”的神韵,我们特地循着市河一路游览过来。
横亘于圆津禅院门前的泰安桥,尽管当代的能工巧匠使出浑身解数,复制出来的也只能是一件赝品。
惠民桥,是古镇唯一的木结构小桥,也是最独特的木桥,因桥面建有木板栅,上盖砖瓦、翘角,故也称廊桥。使行人既可避风雨,又可遮烈日,这样既为民通行方便,又为民歇脚避风雨,故称惠民桥。桥造型飘逸潇洒,登桥可欣赏市河二岸一长溜整齐的石驳和粉墙瓦的明清建筑,可看到人家凭水开窗,临水购物的动人江南水乡风情,更可观赏那漕河街面向市河一排长廊.构成一幅特有的水乡风情画。
戚家桥,建于明代,系砖、石、木混合结构,旧时这里称平安里,故名平安桥。桥身及桥基为花岗石条,两旁扶手用青砖砌就,中间扶手栏杆是二根原木,不加任何修饰,自然朴素。相传此桥系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行军路过所造,人们为了纪念戚家军为民造桥,抗倭功绩,故亦称戚家桥。
永丰桥,建于明代天启七年,又名咏风桥。建桥时,当地居民指望永远丰衣足食,故起名永丰桥。永丰桥桥基用砖砌成,桥面用石条铺成砖石结构的石板桥,桥看来平常,且陈旧不堪,但它却是朱家角古镇历史的见证人。
由于时间的关系,这次我没有能品赏到朱家角的“园之精,酒之醇,花之香”,也未能遇上一位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古镇在我的记忆深处已经镌刻了一幅古意盎然的江南水乡的风情画卷,那萦绕在我脑海里的梦里水乡也不再是那么抽象,而是一处切切实实的人间天堂!
【编者按】这是一篇很不错的游记。作者用他的生花之笔,为我们读者朋友们详细介绍了以“水之美、桥之古、街之奇、园之精、酒之醇、花之香”而闻名的旅游胜地朱家角。作者先是在夜晚,浅浅地感受了一番月光之下的朱家角,由于行程匆匆意犹未尽,第二天白天又再一次走上美丽的角里大大小小的桥,在这特别的水乡风情画里尽情地走了一遭,与“小桥流水人家”再一回零距离接触。文字自然贴切,条理清晰,融情于景。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文字与脚步,移步换景,也领略一番朱家角绮丽而迷人的风光,感受一下历史的厚重吧!问好作者朋友,推荐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