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石与诗的相濡以沫

作者: 独上月楼 点击:2693 发表:2018-11-23 20:13:20 闪星:11

摘要:石奇含天地,趣雅意隽永。真心佩服这兄弟俩,以离太阳最近的艺术“天眼”,破译了石与诗交集的密码,让这部美轮美奂精妙无比的《天工石韵——七郎精品藏石咏絮》澄澈了我们的视野。

  


     石,自然物质的存在;诗,人类灵感的迸发。石,不只是人们生活、生产所需的重要资源,一旦被大自然凝练成神韵万种的形态、色泽、质地、纹理,便与人类的审美情趣、文化造诣有了巧妙的联系,这便是赏石文化的由来。

  赏石文化在我国盛传数千年。早在公元二世纪中叶就流行于上层社会,后普及民间。历史上,爱石成痴者众多,古贤名士,不胜枚举。“东坡醉石”、“米癫拜石”、“板桥画石”等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世代相传,源远流长。而石与诗交汇成册者,似不多见。

  奇石,也称观赏石,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所以石与诗结缘,方得渊源。只是,以我有限的生活经验猜想,在当下这个喧嚣躁动的碎片化时代,不论是收藏奇石者,抑或是赏石者,惟历尽沧桑的老者所为。因为,从静默的凝视里抽离出奇石的独特之美,是需要定力的。活蹦乱跳的年轻人耐不住这样的寂寞,年富力强的中年人为生活所困,怕也难有这样的闲情逸致。

  直到最近,一对人到盛年的兄弟俩以他们的联袂组合,打破了我狭隘的“猜想”。弟弟李宗贤(七郎)以藏石为趣,哥哥李宗祥以赏石为美,兄弟二人不自觉间情愫互动,枕石醉卧,贪婪梦幻,醒来兴起,抱来石与诗婚配,著得此《天工石韵》,体验了一把兄弟之间的珠联璧合。以兄弟俩的眼光看,石与诗的“婚配”是世俗世界里的婚配所不能相提并论的,这是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与人类审美情趣的贞静连理,物我同一,天人合一。

  有幸认识李宗祥,是在银河悦读中文网,他的网名叫“天路过客”。军旅生涯40年,起点在西北大漠边陲,谓之渺无人烟的巴丹吉林,终端在西南雪域高原,号称坐满天空的世界屋脊。他当过战士,干过秘书,历任过从连级到师级的多种军政职务,在中国最艰苦的天边西藏搞过铁路军交。摸爬滚打之余,一直有舞文弄墨的嗜好。解甲归田后,他开始了笔耕生涯,凭借着军人的热血衷肠和天赋才气,在文学创作之路上也走出了军人的步伐,铿锵、豪迈、阳光。他最为擅长的是纪实文学和散文,几乎每一篇作品都是名副其实的上乘之作,网站连续两年授予他“金牌作者”的荣誉称号。我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字:在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商品化的今天,固守精神高地的军人形象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稀缺。好在还有天路过客,他一直以满腔热忱和矢志不渝为我们这个时代讴歌英雄。他的文字总能呈现出军人特有的质感和血性:没有矫情的描写,更没有小情小爱的柔肠,他以直抵人心的笔触,让我们领略了雪域高原军人的崇高胸怀,体悟了他们为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付出的巨大牺牲。他的文字让我们相信,中国人民解放军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时下,敢于讴歌英雄的人也是英雄!

  可是,当我有一天发现,天路过客李宗祥还有个精彩的七弟李宗贤时,眼眸亦为之一亮。他是宁夏中卫市观赏石协会会长,童年维艰,心志硬朗,善读诗书,性情丰硕,自诩七郎。兼任中卫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尤喜欢饱蘸激情于宣纸上挥毫泼墨,奋笔行云流水,尽洒率真人格,却又与阡陌滩涂上的黄河石缘分厚重。他经年累月辛苦收藏,于“阳光大麦地文化产业园”搭建了石艺文化场馆,而后哥俩联手为精美藏石题写了一篇篇浪漫诗章。初读时,我懵了:这还是铁骨铮铮的天路过客么?但也就是一秒钟的迟疑,我便知道,我错了,偏狭!谁说军人只会立正稍息扛枪打仗?真正的军人,内心也有最柔软的情愫和最蓬勃的诗情。鲁迅说得好“无情未必真豪杰”。

  随着兄弟俩一篇篇赏石诗歌在银河悦读中文网诞生,不懂诗的我也被深深打动了,我很快成了他们的忠诚粉丝,几乎每篇作品的评论区都留下我的阅读随感。就像一个贪吃的孩子,埋头于色香味俱全的诗文盛宴里饕餮不已。

  不妨试举几例——

  读《象形篇·红军帽》:都说帽子是身份职业的标牌/英吉利绅士戴的是优雅/美利坚牛仔玩的是矫情/欧洲贵妇耍的是华丽雍容/而戴着你的人却为了/火种不灭/民族复兴。最是喜欢这篇《红军帽》,纵横捭阖的想象力和气势磅礴的诠释,让诗歌变成了燃烧的火炬,为这顶有着永恒质感的红军帽赋予了不可征服的强势魂魄,呼之欲出。

  读《文字篇》:惊诧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钦佩美石收藏者的慧眼识珠,更敬仰诗者赐予奇石以新的生命、新的内涵、新的风韵。在这里,石如玉,诗如金,金玉良缘,珠联璧合。

  读《组合篇》:真要对大自然顶礼膜拜了!如此奇石,自然天成却惟妙惟肖,莫非大自然与人类真的有某种秘密信息通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像我第一次见到阳石与阴石,差点灵魂出窍:怎么会那样逼真!作者的诗情与奇石的“对唱”,真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读《人物篇》:每一次看到天然奇石,每一次读到精美诗句,我都会惊叹不已:不单单是古今中外名人荟萃、奇石配诗情的相得益彰,更因为,作者饱满丰富的知识储备,宛若顺手拈来,着实令人钦佩。

  读《植物篇》:石头若有心,也会笑出声来吧!大自然赋予它们不同的生命神韵,而诗人的激情又点燃了它们的魂魄。栩栩如生的石中植物,是否也在翩翩起舞?!

  读《动物篇》:超喜欢“蛇精化石”。一来我属蛇,是很少被人类可劲夸的一种属性,顶多在蛇年被称作“金蛇狂舞”之类,所以我们喜欢心虚的称自己的属性为“小龙”;二来不成想,在作者的笔下,蛇,有了这样的美誉:“可知我修炼已千年,悬壶济世图善终。”虽然最后还是躲不过法海一劫,但毕竟,“只留得一颗凡心/化石慰英灵”,也悲壮得令人仰视!让我震撼不已的是,一群大小不等的坚硬石头,竟可以演绎出一个个活化的世间精灵,这哥俩儿是在用心血和智慧为它们注入不凡、注入灵魂、注入生命啊,了不起!

  读《风情篇》:这一组是我最喜欢的。或许,从美石形成的过程看,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种风情再现吧。《喜马拉雅》的雪域风情,《盛世欢歌》的霓裳舞韵,《凤凰涅槃》的精神不死,《哪吒闹海》的童趣灵动,《月满中秋》的浪漫韵律,《故乡即景》的深沉情思,《玫瑰与狐狸》的奇思妙想,《夜雪绒花》的纯洁无暇,《菩提树下》的大彻大悟,《西厢奇缘》的花好月圆,《孝子哭坟》的悲恸欲绝,《阴阳合一》的奇绝传神,《活佛摸顶》的明慧禅意……千万年风云沧桑巨变皆凝于一石之内,不但激起诗人浪漫遐想,也给读者带来无限情思,这是一种多么明媚而澄净的悦读过程啊!……

  重新翻检这些阅读随笔,说实话,竟让我也有了一丝恍惚:这些喷薄而出的随感,真的来自我的笔下?呵呵,还挺生动的。此刻的我,竟不知高低的联想到伯牙与子期:惟有知音相对,才会有这样的滔滔不绝吧。

  一直记得天路过客说的话:“西藏在地球上最高,离太阳最近,距现代文明最远,也许正因为此,它所宣示的自然美、文化美和境界美才成就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与宇宙融合一体的和谐关系,成为我精神领域里的一种向往,一种支撑,一种圆满,一种写作的冲动。”他骨子里的西藏情怀如此,他笔下的黄河石文化亦然。他与小弟一起欣赏品鉴藏石的过程,似乎也是原始与现代对话、物象与心灵碰撞的过程,又像是两个孤独好奇的灵魂在不断找寻的过程。透过诗行,我发现这两兄弟已经找寻到了石上生灵景物的魂魄,也找寻到他们自己的童心、童趣、童谣、童话。

  每位去过西藏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那里是一片真正的净土,神圣的感觉无所不在。在西藏生活多年的李宗祥,感触尤为强烈。在他的文字里,看不到一丝怯懦和阴郁,永远都是阳光四射,给人以充盈的正能量,还有刻骨铭心的大爱。他和弟弟虽正值中年,但不同凡响的生活阅历赋予了他们博大、深邃、从容且沉静的内心世界和定力,在洞悉大自然内在魅力的同时,他们以石与诗结缘的形式,宣示了黄河与人类相互成就的盛景。

  在我眼前,常常会浮现这样一幅场景:窗明几净的黄河奇石展览馆里,哥俩轻挪脚步,带着虔诚的表情,在一块块奇石前流连忘返。不说话,静默,惟有目光如炬。他们的目光穿越了每一枚奇石的肌理,不,很可能穿越了上亿年的沧桑巨变,他们触摸到每一枚奇石心脏的脉动,他们相互问候着,“相看两不厌”……

  儿时就知晓一个真理,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我似乎看到,一枚枚奇石正在以她的魂魄之火,一次次点燃了哥俩内心涌动的激情。诗,便是他们的魂魄相互撞击而迸发的火花,更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濡以沫。对,相濡以沫!

  散文家朱成玉老师有言:“当世间的万物相濡以沫,那就会构成一幅怎样的画面?爱、和谐、尊重、理解和宽容!”石奇含天地,趣雅意隽永。真心佩服这兄弟俩,以离太阳最近的艺术“天眼”,破译了石与诗交集的密码,让这部美轮美奂精妙无比的《天工石韵——七郎精品藏石咏絮》澄澈了我们的视野。

  回眸哥俩的石与诗,我看到的或许只是很少的一小部分,相信智慧的你,会发现更多、更多。先睹为快,是为序。

  2018年7月23日于北京锋尚公寓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全文是围绕书籍所呈现的"石与诗的相濡以沫"的观点层层展开的。第一部分先亮出“赏石文化的由来”的观点,是为了立起"石与诗交汇成册者,似不多见。"的论点。第二部分阐述了一对人到盛年的兄弟俩以他们的联袂组合,打破了作者狭隘的认为在当下这个喧嚣躁动的碎片化时代,不论是收藏奇石者,抑或是赏石者,惟历尽沧桑的老者所为的“猜想”。再用具体事实说明:兄弟二人抱来石与诗婚配,著得此《天工石韵》,体验了一把兄弟之间的珠联璧合的理论。第三部分虽未明写诗文"石与诗的相濡以沫"的特点,但仍暗含着这层意思。正是因为兄长李宗祥,在银河悦读中文网一直以满腔热忱和矢志不渝为我们这个时代讴歌英雄,因此也成了英雄!也正是因为天路过客李宗祥还有个精彩的七弟李宗贤有真正的军人的最柔软的情愫和最蓬勃的诗情。所以兄弟俩一篇篇赏石诗歌在银河悦读中文网诞生,才为之编撰这部书。作者埋头于色香味俱全的诗文盛宴里饕餮不已,才能提出了诗文呈现"石与诗的相濡以沫"的观点,再用《天工石韵》这部书里无数的诗文来论证此论点。第四部分用诗文的创作特点来议论这哥俩用内心涌动的激情,用他们的魂魄相互撞击而迸发的火花,更用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濡以沫来编撰旳书籍!充分体现出作者构思的精妙以及结构文章的技巧。作者赞美了这兄弟俩,以离太阳最近的艺术“天眼”,破译了石与诗交集的密码,让这部美轮美奂精妙无比的《天工石韵——七郎精品藏石咏絮》澄澈了我们的视野。又用名人的赞语来衬托兄弟俩诗文 “石奇含天地,趣雅意隽永” 的特点。文章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使文章活泼、生动而不呆板。 评论作为序言。体现了"序"这一文体的应有内容要素:一是交待成书的基本情况。文章的三、四部分完成了这一任务。二是介绍作者及该书有关的思想、创作情况,述评其著作的主要特点。这是作序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故而本文的第二部分用了较多的笔墨。三是有作序者的主导思想,而且这主导思想与该书及其作者密切相关,从而形成融贯了全序乃至全书的灵魂。 倾情推荐阅读!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