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九州广场尧文化

作者: 弦歌悠扬 点击:6070 发表:2018-11-21 22:34:15 闪星:1

 九州广场是汾河生态公园十八处景观的第一处,属于汾河景区文化艺术区,广场南面是临汾博物馆,北面度过祥云桥是临汾图书馆。从生龙国际乘15路车,直接在站点下车横越滨河路,北行20步左右往东便是。

  以前与人结伴来过几次,或从彩虹桥下车,向南沿汾河穿行于绿草碧树间越过祥云桥进入广场观光;或从博物馆沿路向北进入广场,晚上看演唱会;或乘车与孩子们游玩纳凉。对广场的印象,除了阔大,就是空旷。  

  由于久久不甘心九州广场在我心里的大而空,这次一人专程而来,想好好领略一下九州广场的文化艺术气息。

   

IMG_20181002_113914.jpg

  

 广场门前中间是一个外宽内窄的梯形大花坛,花坛两边依地势对称而建木制亭台一个,与此相连顺势而下是三层木制精漆本色走廊,内夹宽宽的水泥台阶,两边逐渐向下伸展,到底部相距10米左右,各自折拐向东延伸一个长走廊,终端又是一个亭台与走廊相连。这个古色古香的结构恰似临汾人张开的两臂捧着硕大的一捧鲜花,热烈欢迎南来北往的游客。站在这里,还没进门就会产生一股暖暖的回家感觉。  

  底部顺路向前,中间是简短的两个花坛延伸,两边水泥路向上伸展。接着两边是青色水泥拱桥,中间是拱桥栏杆与东西方向的围墙,围成一个上桥下流水的景观,引得游人常常围栏关注。这也许就是“长亭一月明天地”之处吧。越过拱桥,左边是热闹的大码头,专门提供人们游乐的工具——双人车、游船,儿童车等等。右手边沿小路20米左右是一座青色石拱桥,桥下流水汤汤,桥周绿树掩映,幽静安谧,进入此处,那一方天地仿佛只属于自己。再向东走,一个石头堆砌的水塘东边而上,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砂岩石,这就进入五万平方米的“广漠九州尽舜尧”的九州广场了。

  这次走进广场,放眼东边,看到儿童游乐玩耍。平日里、节假日,家长常常带着孩子在这里玩骑车、滑板、放风筝等。中间和西北部经常有一些社会团体组织的活动,或舞蹈,或唱歌,或游戏,或公益。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南边的“尧天舜日牌坊”。这里就是经常举行各种演出的大舞台。整个舞台以牌坊为背景,台子是一个半大的锣鼓形状,自然“临汾威风锣鼓”的形象会浮现在眼前。一级舞台下面延伸4米左右扩展开去,又是三层台阶,半圆形台阶下面则是一丈多宽的水流,联结着木板桥,沿舞台旋转,然后才是水泥质地广场。这个结构既有特殊的音响效果,观众看演出又有如同乾隆下江南在江南水乡看演出的别致风韵。

  IMG_20181002_104843.jpg

   

  其实九州广场是为纪念帝尧在临汾“宾服四夷,划定九州”而建,占地面积为5万平方米。充分展现尧文化的“尧天舜日牌坊”,是临汾市汾河公园九州广场主题性建筑,高20.11米,宽19米,横梁上“尧天舜日”四个篆体大字为著名国学大师文怀沙题写,寄意临汾为帝尧故里,九州肇始之地。

  门上正面有两幅对联,共用一个横批:“尧天舜日”,对联从中间到两边分别是:


  古都出三圣尧至仁舜至孝禹至功凤翁和风禅让美谈千古颂  

  宝鼎光九州天承运地承本人承志龙腾浩气振兴大道兆民群


  龙盘华夏鼎起河汾晋兴唐盛渊源地  

  凤展新城鼓惊霄汉国泰民殷和合风


  背面横批处是一枚铜制太阳,对联从中间到两边依次是:


  自炎黄而降尧天晴朗舜日景明禹月光辉神州万里仰三圣  

  有家园以来民族水融人文土热河山鼎固先圣千秋泽九州  

                       ——吕可夫列明街  赵望进书于汾水之滨


  谁人不敬赫赫哉五千年人物属三圣  

  我辈可骄巍巍乎九万里山河第一都  

                       ——邓柏青撰联   柴思木书


  孔子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人,唯尧刚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孔子对尧的赞美,随着儒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渐趋重要,亦日益深入人心。后来儒家以“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为标帜;在先秦时期,以儒家和墨家两个学派,号称“显学”,两家都以尧舜为号召。从那时起,尧就成为古昔圣王,既是伦理道德方面的理想人格,又是治国平天下的君主楷模。到唐代韩愈以至于宋明理学,大倡“道统”之说,尧遂成为儒家精神上的始祖。在整个封建时代,从未有人怀疑过尧在历史上的存在和他的业绩。汉武帝说:“千古帝范,万代民师,初肇文明,世人敬赖。” 一直到现代,我们的建国领袖毛泽东主席曾写诗称赞:“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现在几幅对联更是在先辈基础上饱蘸笔墨,倾情盛赞临汾和尧王功业。

  牌坊两侧有很长的图文铭刻墙,如两副打开的卷轴画。画面故事上下错落,有铭刻画,有篆文提示;一幅幅雕塑,会让你脑海翻波涌浪,联想起有关尧的历史传说和事迹。两边卷轴,各是雕刻图案的大圆柱,圆柱图刻分上下两部分呈献给读者。

  东侧铭刻画故事依次是:  

IMG_20180930_154534.jpg

   

  1.尧治水患

  尧的时代,传说中又是洪水时期。《史记》载:“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水势浩大,奔腾呼啸,淹没山丘,冲向高冈,危害天下,民不安居。尧对此非常关切,征询四岳(四方诸侯之长)的意见,问谁可以治理水患,四岳推荐了鲧。尧觉得鲧这个人靠不住,经常违抗命令,还危害本族的利益,不适宜承担这项重要的工作。但是四岳坚持要让鲧试一试,于是尧任命鲧去治理水患。鲧治水九年,毫无功绩。后用禹,洪水才得以治理。

  ——尧心系百姓安危,民主纳谏,执政为民,令后人敬仰。   


  2. 尧立诽谤木

  《韩非子﹒五蠹》载:“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尧当政后生活非常俭朴,住茅草屋,喝野菜汤,穿用葛藤织就的粗布衣。时刻注意倾听百姓们的意见,在简陋的宫门前设了一张“欲谏之鼓”,谁要是对他或国家提什么意见或建议,随时可以击打这面鼓,尧听到鼓声, 立刻接见,认真听取来人的意见。为方便民众找到朝廷,他还让人在交通要道设立“诽谤之木”,即埋上一根木柱, 木柱旁有人看守,民众有意见,可以向看守人陈述,如来人愿去朝廷,看守人会给予指引。由于能及时听到民众的意见,尧对百姓的疾苦就非常了解。

  ——尧倾听百姓心声,了解百姓疾苦,尊重百姓意见,诚心为民。民主执政,令后人没世难忘。


  3. 尧王让贤

  尧的传说最为人们称道的,是他不传子而传贤,禅位于舜,不以天子之位为私有。尧在位70年,感觉到有必要选择继任者。他早就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凶顽不可用,因此与四岳商议,请他们推荐人选。四岳推荐了舜,说这个人很有孝行,家庭关系处理得十分妥善,并且能感化家人,使他们改恶从善。尧决定先考察一番,然后再行决定。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於天。

  ——尧一心为公,不谋私利,选官标准在于是否为民,值得今人反思。 


  4. 躬耕历山

  “躬耕历山仁又爱 德孝文化古传今”。说的是尧考察舜时,微服私访,来到历山一带,听说舜在田间耕地,便到了田间。看见一个青年,身材魁伟、体阔神敏,聚精会神地耕地,犁前驾着一头黑牛、一头黄牛。奇怪的是,这个青年从不用鞭打牛,而是在犁辕上挂一个簸箕,隔一会儿,敲一下簸箕,吆喝一声。尧等舜犁到地头,便问:“耕夫都用鞭打牛,你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舜见有老人问,拱手以揖答道:“牛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于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为我打黄牛,黄牛以为我打黑牛,就都卖力拉犁了。”尧一听,觉得这个青年有智慧,又有善心,对牛尚如此,对百姓就更有爱心。尧与舜在田间扯起话题,谈了一些治理天下的问题,舜的谈论明事理,晓大义,非一般凡人之见。

  ——尧考察官员,不走形式,深入一线,全面了解,实为领导楷模。  


  5. 画地为牢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意思是:即使有个在地上画出的监牢,士人也绝对不能进去;有个用木头削成的狱吏审判你,也不能去质对。受刑之前就决计自杀。这是因为古代人把尊严看的比生命重要。后来所谓画地为牢,就是在地上画一个圈子,让犯了罪和有过错的人站在中间,自己反省,这便是早期的牢房。现在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或做指定范围内的事,不得逾越。

  ——尧以人为本,注重修身养德。即使触犯法律,也重在自我反省,令后人膜拜。


  6.尧舜禅让  

  尧知子丹硃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请群臣推荐优秀继承人,听了大家介绍舜的事迹,又对舜进行严格考察,认为舜的确是个品德好又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做"禅让"。  

  其间,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考察舜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舜和娥皇、女英住在妫水河边,依礼而行事,二女都对舜十分倾心,恪守妇道。  

  尧又派舜负责推行德教,舜便教导臣民以“五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美德指导自己的行为,臣民都乐意听从他的教诲,普遍依照“五典”行事。  

  尧又让舜总管百官,处理政务,百官都服从舜的指挥,百事振兴,无一荒废,并且显得特别井井有条,毫不紊乱。  

  尧还让舜在明堂的四门,负责接待四方前来朝见的诸侯。舜和诸侯们相处很好,也使诸侯们都和睦友好。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很敬重他。  

  最后,尧让舜独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经受大自然的考验。舜在暴风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显示出很强的生存能力。  

  经过三年各种各样的考察,尧觉得舜这个人无论说话办事,都很成熟可靠,而且能够建树业绩,于是决定将帝位禅让于舜,他于正月上日(初一),在太庙举行禅位典礼,正式让舜接替自己,登上天子之位。这就是传颂千古的禅让过程。尧退居避位,28年后去世,“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其为深挚。  

  ——禅让在一定程度反映了部落联盟议事会的情景;尧禅位于舜,是原始民主作风的遗存。历史上所有圣贤能有所成就,所具备的三大要素就是:天命、德行、才能,这也是成就一代圣王所必需具备的三大条件,帝尧便以此,开启了中华历史上的禅让制度。尧任用官员,先行推荐,再行考察,然后才授之以官职。这种严格的作风,实质上体现的是一心为民的道德操守。  


  7. 尧治历涝(尧治涝河)

  平阳北有一条涝河,它发源于浮山东北的牛首山下,古代这里多黑风,故牛首山又称为乌岭或黑山,涝水也称为黑水。黑水和城西河水马台河汇合以后,到郭行一带峡谷水流湍急,洪水季节,河水猛涨,横溢两岸,常常造成灾害。传说黑水上有个黑风女妖作怪,兴风作浪,涝水狂涨,淹没附近的良田村庄。女妖走时(干旱季节),如发地震,地动山摇,涝河干涸,滴水不留。帝尧为了解除百姓疾苦,带领一班人马前往治水消除妖灾。尧一行来到郭行,女妖已走,遍地干旱,人困马乏,连一滴水也找不到。大家正愁着缺水的事,尧的坐骑一匹大白马,仰首长嘶,用蹄子在一块方形的岩石上,连刨三下,石头上火星四溅,崩出一个马蹄形石坑,那马又低下头,低鸣了三声,立即一股清水从石缝中冒出来,一阵儿便成了一个清水泉。大家一见,喜出望外,争相品尝这甘甜的清凉水。这就是“马刨泉”。至今泉边石头上的马蹄印仍依稀可见。帝尧一行解了焦渴正往前走,忽然黑风刮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大雨倾盆,河谷口一带山崩,堵住了水路。郭行口往上,洪水汪洋,眼看村子被淹。尧立即组织当地百姓和他的随从护卫人员一起,在谷口挖土刨石,扒开一个口子,放蓄积的洪水流走,为郭行一带的百姓免除一场大水灾。洪水泄去以后,河水奔流,两岸往来不便,尧决定在河道上架起一座石桥,并要求三日内建成。大家只得昼夜不停地干,白天干活还好办,可是夜晚黑咕隆冬实在困难,这件事被鹿仙女知道后,当天夜晚,大家干活正愁着看不见时,忽然天空飘来一朵红云,红光闪闪,照得河上大桥一带明晃晃一片。有人往上看时,看见鹿仙女站在云端向大家挥手致意,原来是鹿仙女撒开自己的霞帔放出光彩,为修桥出力助战。大伙奋战三天三夜,第四天凌晨,石桥巍然屹立在黑水河上。尧王和大伙一起欢呼胜利。突然间,风起云涌,下起瓢泼大雨,顿时洪水奔腾,大浪翻滚,猛冲新桥,女妖在空中露出狰狞的面孔嘲笑。尧无奈之际,将金丹灵珠吐出来赶走女妖,将灵珠安放在桥上镇住石桥。从此,不管有多大的洪水,也淹不了冲不垮这座石桥,尧却由于吐出灵珠,大伤元气,病倒在床。

  ——尧为降除妖魔,治理洪水,忘我奋战。尧妻夫唱妇随,鼎力相助,共治沥涝,后人永远传唱。


  西侧是:  

IMG_20181002_102854.jpg

   

  1.和酿祈福  

  传说尧由龙所化,对灵气特为敏感。受滴水潭灵气所吸引,将大家带至此地安居,并借此地灵气发展农业,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为感谢上苍,并祈福未来,尧精选出最好的粮食,并用滴水潭水浸泡,用特殊手法去除所有杂质,淬取出精华合酿祈福之水,此水清澈纯净、清香幽长,以敬上苍,并分发于百姓,共庆安康。百姓为感恩于尧,将祈福之水取名曰“华尧”。

  ——尧发展农业,开辟酒业,酿制酒水,使百姓安居乐业,共享安康。


  2.五凤齐鸣

  据说,尧王常同他的四个大臣

  (两位宰相,两位阁老)登楼远眺,而当时人们又把他和他的四位大臣喻为“五凤”,并有“一凤升天,四凤齐鸣”之说。

  ——尧是明君,他拥有一个坚强团结和谐融洽的智慧团体。这也是他战胜一切灾害的坚强后盾,力量之源。  


  3.尧造围棋  

  相传,上古时期尧都平阳,平息协和各部落方国以后,农耕生产和人民生活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但有一件事情却让帝尧很忧虑,子丹朱虽长大成人,十几岁了却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聚朋嚣讼斗狠,经常招惹祸端。帝尧心想:要使丹朱归善,必先稳其性,娱其心,教他学会几样本领才行。起初是教习打猎本领,丹朱不喜,尧叹气说:“你不愿学打猎,就学行兵征战的石子棋吧,石子棋学会了,用处也大着哩。”说着用箭头在一块平坡山石上用力刻画了纵横十几道方格子,捡来一大堆山石子,又分给丹朱一半,手把着手地将自己在率领部落征战过程中如何利用石子表示前进后退的作战谋略传授讲解给丹朱。丹朱此时倒也听得进去,显得有了耐心。此后一段时日,丹朱学棋很专心,也不到外边游逛,散宜氏心里踏实些。帝尧对散宜氏说:“石子棋包含着很深的治理百姓、军队、山河的道理,丹朱如果真的回心转意,明白了这些道理,接替我的帝位,是自然的事情啊。”孰料,丹朱棋还没学深学透,却听信先前那帮人的坏话,觉得下棋太束缚人,一点自由也没有,还得费脑子,犯以前的老毛病,终日朋淫生非,甚至想用诡计夺取父帝的位置,散宜氏痛心异常,大病一场而逝。帝尧十分伤心,把丹朱迁送到南方,再也不想看到丹朱,还把帝位禅让给虞舜。虞舜也学帝尧的样子,用石子棋教子商均。以后的陶器上便产生围棋方格的图形,史书便有“尧造围棋,以教丹朱”的记载。今尧都龙祠乡晋掌村西山便有棋盘岭围棋石刻图形遗迹。

  ——尧为教子,想方设法。子不可教,果断遣送,绝不姑息。


  4.尧娥皇女英

  《史记》记载要为了考察舜,“尧妻之二女,观其德於二女。舜饬下二女於妫汭,如妇礼——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考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舜和娥皇、女英住在妫水河边,依礼而行事,二女都对舜十分倾心,恪守妇道。民间还有娥皇、女英比煮豆子、纳鞋底、比到达目的地谁快的传说。

  ——尧为考察心系百姓的继承人,不惜以女儿为其妻。可见其百姓利益为上。


  5.击壤而歌

  尧治天下五十年,问天下治与不治?百姓爱戴自己与否?左右不知,朝野不知。他于是微服访于民间,有一位老人含着食,鼓着腹,敲着土地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首古诗称作《击壤歌》。它描述出帝尧时,那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绝美景象,意境悠远深长,画面安祥质朴,千年之后,依然令人神往。

  ——百姓生活和美,离不开国家太平的大环境。


  6.凿井耕稼  

  小学一年级下册课本有《帝尧凿井》,传说尧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帝王,他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生活。有一段(次),天下大旱,连续几年没下一滴雨,为了喝水人们只好跑到很远的大河里去挑水,早上出门,晚上才能回到家。尧非常着急,连走路都在想办法。  

  有一天,尧正在路上低头思考,忽然看见路边有一群蚂蚁。他想:“蚂蚁不是也需要水吗?这么旱的天,蚂蚁还能活下来,那它们的洞底下一定有水源。”  

  他叫来一些百姓,让他们顺着蚂蚁洞往下挖土。挖到一人深的时候,土已经是湿漉漉的了,又挖了一会儿,果然挖出水来了。尧就让人们按照这个方法挖井取水。从此,人们再也不用去很远的地方挑水了。  

  尧庙有尧井亭。亭中水井据说是尧王亲手所掘。井的直径八寸,井壁为两层,外层有卯榫砖九块一圈,叠圈砌成。相传尧井通海,至今井下泉水汩汩,清冽可饮。

  ——尧心系百姓,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时刻为百姓美好生活着想,终于又推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东侧内柱图刻  

  上部为尧王观象图:  

  尧制历法,厘定四时。图刻上有星云密布,气象天体,左边上下各有人员测试,下有工作人员手托测定仪。尧王宽衣、淡定从容,自信十足。他命羲氏、和氏测定推求历法,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史记》记载,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旸谷。敬道日出,便程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中春。其民析,鸟兽字微。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中夏。其民因,鸟兽希革。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星虚,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日短,星昴,以正中冬。其民燠,鸟兽氄毛。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百官,众功皆兴。

  《尚书﹒尧典》上说,尧命令羲氏、和氏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制定历法,然后颁布天下,使农业生产有所依循,“敬叫授民时”,他派羲仲住在东方海滨叫旸谷的地方,观察日出的情况,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春分,并参考鸟星的位置来校正;派羲叔住在叫明都的地方,观察太阳由北向南移动的情况,以白昼时间最长的那天为夏至,并参考火星的位置来校正;派和仲住在西方叫昧谷的地方,观察日落的情况,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秋分,并参考虚星的位置来校正;派和叔住在北方叫幽都的地方,观察太阳由南向北移动的情况,以白昼最短的那天作为冬至,井参考昴星的位置来校正。二分、二至确定以后,尧决定以366日为一年,每三年置一闰月,用闰月调整历法和四季的关系,使每年的农时正确,不出差误。由此可知,古人将帝尧的时代视为农耕文化出现飞跃进步的时代。

  ——尧在社会文明发展那么落后的时代,竟然重视科学,探索天象,发现、总结自然规律,这不还是仍然基于百姓顺利发展农业,过上幸福生活吗?  


  下部为(尧用)大禹治水图  

  《史记》“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  船身屹立在漩涡很深的大水之中,身后有连绵青山和民居,大禹头戴斗笠,右手紧握船桨,有一种不治水患,誓不罢休的气度。尧在位,天下洪水汤汤,用鲧治水,九年无功而返,又启用禹,使洪水得以治理。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大禹治水,善于总结前人教训,改堵为疏,对一切管理不无启发。


  东侧外柱图刻

  上部为蛟龙图腾(帝尧出世)图

  帝尧,姓伊祁,名放勋,号陶唐,出生、生活于古冀州的中心地域平阳,即今临汾一带。根据记载,帝尧是帝喾的儿子,为黄帝的五世孙,其母亲庆都,姓伊氏,为炎帝族陈然氏的女儿,因此,尧身上流趟着炎黄的血脉,是真正的炎黄嫡裔、龙的传人。 尧之前只有黄帝子孙,炎帝子孙,帝尧是炎、黄两个部落联盟的结晶,是第一个炎黄之子。为何说尧是“龙的传人”呢?一是根据战国时魏人《竹书纪年》一书记载:“母曰庆都,生于窦维之野,常有黄云覆其上。及长,观于三河,常有龙随之。一旦龙负图而至,其文要曰:亦受天祐。眉八彩,鬓发长七尺二寸,面锐上丰下,足履翼宿。既而阴风四合,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其状如图。”大意是说,尧母庆都在河边遇到一条赤龙,龙在空中绕船舞动,感而有孕十四月生尧。二是陶寺出土出龙盘,这是帝尧的图腾。

  ——一个美丽的传说,代表着后人对尧的无限崇敬和热爱。


  下部为尧婚鹿女图。   

  尧王宽衣举香,香气缭绕。鹿女头有双角,宽袖长袍,双手合十,满脸虔诚。  

  鹿仙女是个肌白貌美而心地善良的仙女,曾为百姓的安全和鹿群的生存而制服了潜伏在其仙洞沟附近的黑龙潭中的黑龙,并将它变为自己驾乘的坐骑。  

  一天,帝尧偶遇被称姑射神女的鹿仙女,并被鹿仙女击退由黑虎仙幻化而成的巨蟒而救下,之后两人互相倾诉衷情,择期成婚。新婚夜,双方喜结连理于仙洞之中,以洞为新房,对面的蜡烛山上光华将南仙洞照得如同白昼一般,于是新婚夜也被称为“洞房花烛夜”。 相传尧王与鹿女成婚,始有“洞房”。  

  两人婚后第二年,鹿仙女生下儿子“朱”。后鹿仙女尾随那只在牧马滩吞食牧民的恶蟒,趁其不备用剑将其刺死,而黑虎仙逃脱,后来那里留下了巨蟒窟。自此,黑虎仙愈加嫉恨鹿仙女,想方设法要加害鹿仙女,鹿仙女防不胜防,只得向天帝告发。天帝派天兵天将捉拿黑虎仙,并将其压在平阳东南的山丘之下,是为“卧虎山”。同时,天帝罚鹿仙女与帝尧斩断尘缘,鹿仙女只能将幼年的朱儿送还帝尧,从此隐居深山。帝尧派人四处查找鹿仙女无果后亲上姑射山去找,苦苦寻找而不得,只能另娶散宜氏女为妻。朱儿后被封于丹地(浮山),故称丹朱邑。后来人们感念鹿仙女功德,在南仙洞黑龙洞左旁的一个小洞窟中为鹿仙女塑像纪念,千百年来香火不绝。

  ——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也是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悲剧。


  西侧内柱图刻

  上部为协和万邦图。  

  图为大禹左手托着条形器物,面前跪着两位头饰、服装各异的官员,后面还站着一位发型不同于前两位的一位官员。  尧在考察舜时,让舜在明堂的四门,负责接待四方前来朝见的诸侯。舜和诸侯们相处很好,也使诸侯们都和睦友好。协调各个邦族间的关系,教育老百姓和睦相处,因而“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天下安宁,政治清明,世风祥和。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很敬重他。

  ——尧舜治国有方,更善于团结睦邻友好。为国家稳定打下坚实基础。


  下部为划定九州图  

  尧王宽衣披发,一脸严肃,站立于大水之中,右手掌心朝上。  

  尧使大禹导九州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自古就有华夏、神州、赤县、九州等名称。“九州”之称来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是大禹把中华大地划分成冀州、青州、豫州、扬州、徐州、梁州、雍州、兖州、荆州等九州。然而,一些古文献所记九州的名称并不一致。后以“九州”泛指天下,全中国。《楚辞﹒离骚》:“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二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郭沫若《赞雷锋》诗:“二十二年成永久,九州万姓仰英烈。”后来指大九州。中国仅其中之一州。战国时邹衍称中国为赤县神州,谓“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

  ——划定九州,以示中国地大物博,便于管理,稳定政局。  


  西侧外柱图

  刻上部为尧王酿酒图。

  图中尧酒旗迎风飘扬,酒坛陈列遍地,品酒者手拿酒勺,正在准备品味,酒气飘升,酒香四溢。

  ——这幅图刻在于诉说尧王酿酒的过程和情景。而前者重在发明酿酒的目的和结果。尧发明酿酒,以感谢上苍,祈福未来,发给百姓,共度安康。敬天敬民之虔诚光照后人。


  下部为松下围棋图。  

  上有祥云飞鹤,松树飘香,远有青山白云相衬。围棋者一伏一扬,隔案而围,全神贯注、津津乐道,送茶妇人手捧茶碗,热情洋溢。  

  史书便有“尧造围棋,以教丹朱”的记载。今龙祠乡晋掌村西山便有棋盘岭围棋石刻图形遗迹。

  ——前面图刻,重在宣扬尧王发明围棋的贡献和目的。这幅图重在描述围棋情景,教子苦心,教人德智,天地可鉴。

  《史记》说:尧帝“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帝尧,就是放勋。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覆润大地。他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他戴的是黄色的帽子,穿的是黑色衣裳,朱红色的车子驾着白马。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百官政绩昭著,各方诸侯邦国都能和睦相处。

  从九州广场出来,令人感慨万千:在4300年前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尧帝定都平阳(今尧都),敬授民时 协和万邦,开启了华夏文明史上“尧天舜日”的美好时代。尧都,中国文明从这里开始......尧帝深受民众的爱戴:划定九州,钦定历法,打井汲水,烧制陶器、缫丝纺织、筑房建村,推行文字、兴办教育、醇化习俗,治国理政,设立“诽谤木”“敢谏鼓”,广开言路。实施禅让制......尧的那个时代,是人类大踏步走向文明的里程碑。因此 尧都也被誉为文明之源, 血缘之根, 国家之祖。  九州广场凝固了尧的丰功伟绩,写满了尧的美丽传说和故事,它不只是阔大而空旷,而是博大而宽广,厚重而精深……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这是一篇肯定赞美临汾景点的美文,也是一篇关于九洲广场精彩而详细的解说词。作者由写作缘由谈起,交代了游览广场的起因、广场位置以及周边设施,一步一步把人们的阅读视线和游览目光聚焦在广场中引人注目的高大气派的正门以及张贴其上的对联,以此佐证“九州广场是为纪念帝尧在临汾'宾服四夷,划定九州'而建”。就在读者以为她要揭示对联所讲述的内涵、寓意以及背后所蕴藏的历史典故时,作者笔锋一转,开始叙述镌刻两侧牌坊上的尧王故事,比如尧治水患、尧王让贤、躬耕历山、尧舜禅让等,这些在现实中即将被遗忘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在作者笔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走进读者的阅读视线,变成他们知识宝库中一部分。另一侧的故事由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构成,作者这样告诉读者,这里,她用轻快的语调讲述了镌刻在牌坊上的故事与传说,于是,那些被尘封已久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经了作者的讲述,石头牌坊上的故事、人物瞬间有了生命、有了温度,更有了趣味。同《廉政广场倡廉政》一样,作者饱含着对家乡临汾深厚的感情,写下了这洋洋洒洒的万字文章,用流传在家乡的历史人物、历史典故、文化记载、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对联、诗词等,赞美歌颂尧王英迹,百姓智慧,肯定家乡变化,褒奖现代生活。好文。推荐阅读。编辑:青梅煮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