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大足石刻散记

作者: 童地轴 点击:1742 发表:2017-06-08 09:37:34 闪星:0

摘要:在大足看石刻,我感觉到了自己文化底蕴是何等的单薄,漫步在那五彩缤纷的具有浓厚中国宗教文化的艺术殿堂,解读那种赋予冰冷的石头以人的生命、以神的法力、以贵族的地位,融人间富贵贫贱、善恶美丑于一体的圆雕、浮雕、透雕、线刻,我几乎忘乎所以了。

  在我到重庆之前,朋友告诉我,一定要去大足看看石刻。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与云岗、龙门鼎足而三,齐名敦煌,是我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

  在山城重庆,冬天难得有艳阳高照的天气。于是,带着朋友的嘱托,我选择这样晴好的时日去大足经历石刻文化。一大早,便上路了。司机说,“你的运气真好,昨天大足还下雨。”

  车出重庆,在成渝高速公路上飞驰两小时,我们便来到著名的大足县宝顶山石刻宝库。

  “‘上朝峨眉,下朝宝顶’。大足石刻历史上就是游客朝拜之地。它以佛教造像为主,兼有儒、道造像。宝顶山石刻,气势磅礴,宛如一卷镌刻在500多米长的崖壁上的连环图画,前后内容连接,雕刻无一雷同。而且佛教的世俗化、民族化、生活化特别显著,被称为‘国之瑰宝’、‘冠绝中外’,她闪射出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光彩。”在石刻入口处,导游慢悠悠地费劲地撇着一口大足“普通话”,我听得也很困难。看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扁牌,我的心早已悬了起来,那种迫不及待的感觉恨不能即刻跨越大门,飞身入内。

  我沿着石刻所在的大佛湾仔细品味着这精湛的国之瑰宝。大佛湾环绕着一泓碧水,一面为沟壑,另三面形成了“U”字形的山崖。崖面长约500米,高约8~25米。造像刻于东、南、北三面崖壁上。全部造像图文并茂,无一龛重复。

  我首先流连在那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牧牛图”巨幅组雕下面。画面上山径崎岖,林泉幽静。十个牧人或挥鞭驯牛,牵牛缓行,或并肩而语,独奏牧笛,或袒胸露怀,憨然入睡;十条牛有的舔蹄饮水,有的跪地而息;人景交融,如诗如画,风趣盎然。“牧牛图”长达30余米,刻出林泉山涧,云雾缭绕,其间穿插“十牛、十牧”,抒情诗般地再现了牧牛生活。看着入木三分的画雕,不禁想起佛教中的一个故事来:一次,风吹幡动,两个和尚各执己见,一个说是风动,另一个说是幡动。六祖惠能见其争论不休,便说,“不是风动,也非幡动,是人心之动。”这实际上是要求解脱,只要自己修心炼性,自悟净心即可,不必到心外求佛。“牧牛图”所要表述的正是这样一种见解。

  我在“六道轮回图”的雕刻下驻足,看着龛中刻着的圆形巨轮,心里揣摩着佛教中的“一切众生都处于因果轮回之中”,难道生生死死、世世沉浮真的是此生彼灭、彼生此灭吗?若做善事者真的随“善业”而上升,做恶事者一定随“恶业”而下沉,那今天会是什么样子?还有这千古石刻流芳不朽吗?

  “母恩重经变相”通过求子、怀胎、临产,以及婚娶、送别等一系列日常生活情节,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的过程,形象生动,感人肺腑。身临“母恩重经变相”,仿佛看到天下所有的母亲的身影,博大、无私、忘我、艰辛……

  大足石刻造像以能慑服人心为其创作原则,借以激发信众对佛法的虔诚。装饰、布局、排水、采光、支撑、透视等,都十分注重形式美和意境美。如千手观音1007只手屈伸离合,参差错落,有如流光闪烁的孔雀开屏。释迦涅磐像全长31米,只露半身,其构图有“意到笔伏,画外有画”之妙,给人以藏而不露的美感。地狱变相刻阴森恐怖的十八层地狱;牛头马面狰狞强悍,受罪人呼天号地;尖刀、锯解、油锅、寒冰、沸汤诸般酷刑惨不忍睹,令人触目惊心。圆觉洞内的数十身造像刻工精细,衣衫如丝似绸,台座酷似木雕。洞口上方开一天窗采光,光线直射窟心,使洞内明暗相映,神秘莫测。高大的华严三圣像依崖屹立,身向前倾,成功地避免了透视变形;袈裟绉褶舒展,披肩挂肘,直至脚下,支撑手臂,使文殊手中所托数百斤重的石塔历千年而不下堕。华严三圣、佛传故事、释迦涅磐圣迹图、九龙浴太子、孔雀明王经变相、毗卢洞、柳本尊行化图、十大明王、、圆觉洞、柳本尊正觉像……

  佛湾数千尊造像题材不重复,龛窟间既有教义上的内在联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容始之以六趣唯心,终之以柳本尊正觉成佛。其间有教有理,有行有果,图文并茂,形成系统。对应配刻的经文、偈语、颂词等,让人感慨万分!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神圣殿堂。其中,宝顶山时刻历时70余年,是中国罕见的大型佛教密宗石窟道场。

  驻足于石刻造像前,常使人感到它们是现实鲜活的人。古代雕刻艺人把来源于生活的东西,潜意识融入了宗教雕塑,我们在这些礼佛的场所,就会感到人间真情冉冉上升,审美情操得到升华。这种人间之美、人类之美、人性之美、人情之美、人体之美的着力表现,是宗教更接近于庶民百姓,更接近于现实生活的表现,由于此,宗教也能广泛传播。

  在大足看石刻,我感觉到了自己文化底蕴是何等的单薄,漫步在那五彩缤纷的具有浓厚中国宗教文化的艺术殿堂,解读那种赋予冰冷的石头以人的生命、以神的法力、以贵族的地位,融人间富贵贫贱、善恶美丑于一体的圆雕、浮雕、透雕、线刻,我几乎忘乎所以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在作者的笔触下,大足石刻里久远的雕塑也灵动起来。作者不仅勾勒出了大足石窟表象多彩唯妙的雕刻艺术,也在畅想思索中延伸丰富,读来使人对大足石刻有了更多层次的了解。我们也放佛跟着作者一起,安然肃立在这古代艺术瑰宝前,看着眼前的一切如何绚烂鲜活,似乎也能明白艺术之所以为艺术而流芳千年的秘密所在。我们置身其中,何其渺小,微不足道,只有认识到自己的单薄肤浅,或许我们才能更接近那些已经远离我们的美好。推荐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