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林黛玉悲悯心理浅析

作者: 天一方 点击:2141 发表:2018-11-11 06:54:31 闪星:1

摘要:读《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林黛玉总爱流眼泪。 泪因(一):绛珠本来是仙身,灵河岸上植情根。为偿夙债幻入世,惹得红尘泪纷纷! 泪因(二):可怜幽草涧边生,柔弱无靠寄篱屏。雪雁不识北风冷,唯有鹦鹉慰颦卿。

      黛玉的眼泪来自何处?首先来自爱情。“菊花会”夺魁,说明她诗才超逸。一首题帕诗:“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尺幅鲛绡劳惠赠,为君那得不伤悲!”写出了她和宝玉真诚的爱情。可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婚姻的社会里,他们的爱缺少力助;且具有反叛性(黛玉从不鼓动宝玉读书取仕,还与他共读西厢)。因此他们的爱情得不到理解和认可,这场爱情从一开始就陷于迷茫,注定是一场情殇。冰雪聪明的林黛玉对这一切看得很清楚,但孤苦无依的她在几百人口的大家族里,太需要异性的关心与疼爱了!贾宝玉简直就是她的救命稻草,是她在贾府能够长久生存下去的唯一抓手,就算是一场梦,她也要尽量延长啊?正因如此,她对爱情生命的不自信,就成了时时洒泪的源泉。书中黛玉因猜疑、错怪宝玉而流泪的描写甚多,本文对此不想多说。

      黛玉经常流泪的另一个原因是:她从被父母视作“掌上明珠”的大家小姐,骤然跌落到寄人篱下的孤弱处境。命运落差的打击,对亲情的渴望,使之终日心结难释,珠泪频滴。本文对此着重予以分析。

      表面看来,林黛玉来贾府后,得到贾母最大呵护,待她像宝玉一样,享有比贾府姐妹们高半格待遇。按理,她该满足了。别人看不懂她为什么会平白无故地突然掉眼泪,那么多愁善感,那么斤斤计较,爱使小性儿?可是不要忘了,林黛玉不是普通人,他父亲生前是扬州盐政,是有关朝廷税收的重要官员。林如海五十得女,再无所出,老两口“爱之如掌上明珠”。林黛玉在娇生惯养中成长,不仅容貌绝尘,而且诗才奇佳;可以想见,“心较比干多一窍”,天赋异禀的她自视甚高,有强烈的自恋心理。然而天不佑人,她过早地失去了双亲,成为她永远的心痛!而且她投亲的贾府,不是简单结构的小家庭,而是一个有数百人口,人事关系错综复杂的大家族。当她看到宝钗、迎春、探春、惜春,还有后来的宝琴、邢岫烟、李纹、李绮等,首先想到的是人家有父亲、母亲或兄弟。所以她自卑,她孤独,她脆弱,她敏感。外人看来,她在贾府和迎春姐妹一样有地位、受尊崇,但只有她自己能感受到那种不同。有一句话:“如鱼饮水,冷暖自知”。须知,王夫人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能杀死她脆弱的神经!“葬花词”中说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风刀霜剑”来自哪里?不是贾母,不是二舅贾政,不是不管正事的大舅夫妇,更不是平辈姐妹兄弟;恰恰是来自貌似宽厚和善,心理却极其阴暗的,成天念佛的二舅母!她是自己和宝玉结合的最大障碍,是黛玉经常临风洒泪对月伤怀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林黛玉自幼“有不足之症”;六岁丧母,十几岁丧父,带着丫鬟雪雁和奶娘王嬷嬷,从扬州千里迢迢来到北京,长期寄居在贾府。王嬷嬷老迈昏聩,雪雁单纯随性;黛玉有什么心里话难以和她们诉说,内心苦闷与失落可想而知。虽有贾母疼爱,宝玉关怀,但其最想得到的是舅舅、舅母关爱;特别是母爱的代偿品——荣国府当家人王夫人之爱。可是她没有得到。

      王夫人表面上对黛玉似乎很关心,第三回,黛玉初来时,拜见王夫人。王夫人让她上炕,对她介绍家中三个姐妹及宝玉情况,这是身为舅母的她对黛玉说话最多的一次。第二十八回,王夫人见了黛玉,问道:“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说了几句话……宝玉因向黛玉道: "你听见了没有,难道二姐姐也跟着我撒谎不成?"脸望着黛玉说, 却拿眼睛瞟着宝钗。黛玉便拉王夫人道:"舅母听听,宝姐姐不替他圆谎,他只问着我! "王夫人也道:"宝玉很会欺负你妹妹."这是黛玉唯一向王夫人撒娇的一次,也是和王夫人最亲近的一次。此后,王夫人还有一两次与贾母一起看望生病的黛玉。

      黛玉那么小就来到贾家,无父无母,孤独无靠。除了外婆贾母,舅舅、舅母就是她最亲的人。大舅夫妇都不省事,二舅整天公务繁忙;天天都能见到面,掌权的二舅母就成了黛玉心中衡量亲情的标准。正常说来,王夫人应该经常看望幼小的黛玉,和她唠些近面嗑,比如打听一下她在扬州幼年时情况,讲一些贾敏未出嫁时的一些趣事,以血脉感情温暖黛玉的心。可是她没有。她与甥女接触有限,而且从来也没有过爱抚动作。王夫人对黛玉不冷不热的态度让人产生联想:她和黛玉的母亲——未出嫁时的小姑子贾敏,一定有很深的矛盾。厌乌及屋,她不可能喜欢黛玉;所以与甥女有接触,是因黛玉有老祖宗罩着,大面上得过得去。从她把“长得像林妹妹似的”晴雯从病床上残忍地赶走,就可知她心里对黛玉有多么讨厌。绝顶聪明,异常敏感,患有情感饥渴症的黛玉,从表面对自己过得去的二舅母身上捕捉到的信息是冷淡与无情。

      书中第一回介绍林黛玉前身是绛珠仙草。绛珠者,降珠也。【枉凝眉】有一句:“想人生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有人统计过,仅在前八十回中,林黛玉就哭过37次,其中直接文字描写有18处。林黛玉在书中流泪频率之高,让我们感到整部书都是湿漉漉的。

      下面仅举几例予以说明。

      第二十三回,黛玉听女伶演习戏文,想起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第二十六回,晴雯和碧痕拌嘴,赌气不给黛玉开门。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待要高声问他,逗起气来,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正是回去不是,站着不是。正没主意,只听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二人。林黛玉心中益发动了气,左思右想,忽然想起了早起的事来:“必竟是宝玉恼我要告他的原故。但只我何尝告你了,你也打听打听,就恼我到这步田地。你今儿不叫我进来,难道明儿就不见面了!”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第三十二回,黛玉知湘云在怡红院,前来查看,听宝玉说:“林妹妹不说这些混帐话,要说这话,我早和她生分了。”又惊又喜。但想到: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泪又下来。待要进去相见,自觉无味,便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去了。

      第四十九回,黛玉见邢岫烟、李纹、李绮、宝琴等来到,先是欢喜,次后想起众人皆有亲眷,独自己孤单,无个亲眷,不免又去垂泪。

      同一回,黛玉因又说起宝琴来,想起自己没有姊妹,不免又哭了。宝玉忙劝道:"这又自寻烦恼了。你瞧瞧,今年比旧年越发瘦了,你还不保养。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寻烦恼,哭一会子,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黛玉拭泪道:"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宝玉道:"这是你哭惯了,心里疑惑,岂有眼泪会少的!"

      第七十六回,原来黛玉和湘云二人并未去睡。只因黛玉见贾府中许多人赏月,贾母忧叹人少,又想宝钗姐妹家去,母女弟兄自去赏月,不禁对景感怀,自去倚栏垂泪。

      第八十三回,话说探春湘云才要走时,忽听外面一个人嚷道:“你这不成人的小蹄子!你是个什么东西,来这园子里头混搅!”黛玉听了,大叫一声道:“这里住不得了!”一手指着窗外,两眼反插上去。原来黛玉住在大观园中,虽靠着贾母疼爱,然在别人身上,凡事终是寸步留心。听见窗外老婆子这样骂着,在别人呢,一句是贴不上的,竟像专骂着自己的。自思一个千金小姐,只因没了爹娘,不知何人指使这老婆子来这般辱骂,那里委屈得来?因此肝肠崩裂,哭晕去了。

      第八十六回,秋纹带着小丫头,捧着一小盆兰花来。黛玉回到房中,看着花,想到:“草木当春,花鲜叶茂,想我年纪尚小,便像三秋蒲柳。若是果能随愿,或者渐渐的好来,不然,只恐似那花柳残春,怎禁得风催雨送!”想到那里,不禁又滴下泪来。

      第八十九回,黛玉听见紫鹃和雪雁对话,想起梦中情景,对着镜子,只管呆呆的自看。看了一回,那珠泪儿断断连连,早已湿透了罗帕。

      可以想见,一个原本享受父母宠爱的贵族小姐,因双亲不在,沦落为寄人篱下的孤儿,该有多大的失落感?由于她多愁多病的身体,孤高自诩、争强好胜的性格,使贾母对她的感情逐渐淡化(宝琴到来后,从贾母对宝琴的过度喜爱即可看出)。随时间推移,不善自我调节的黛玉,情感饥渴越来越强烈,在悲悯自恋的漩涡里越陷越深,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差。自怜自叹的少女为寻求亲情关怀,最终迷失心智,竟然毫无防范地掉进了宝姐姐母女精心设计的温柔陷阱。

      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是薛、林二人第一次认真交谈。自幼博览群书的宝姐姐设身说法,以过来人心态,把读书做人道理,向黛玉娓娓而谈。教导黛玉不要看杂书,避免移情。黛玉垂头吃茶,心中暗服。接着在研究惜春作画用的物件、颜料上,宝钗显示了很专业的学识,黛玉不能不服。后来写二人嬉闹场面:探春听了,笑个不住,说道:“宝姐姐,你还不拧他的嘴?你问问他编排你的话!”宝钗笑道:“不用问,‘狗嘴里还有象牙不成’!”一面说,一面走上来,把黛玉按在炕上,便要拧他的脸。黛玉笑着,忙央告道:“好姐姐!饶了我罢!颦儿年纪小,只知说,不知道轻重,作姐姐的教导我。姐姐不饶我,我还求谁去呢?”……黛玉笑道:“到底是姐姐,要是我,再不饶人的。”宝钗笑指他道:“怪不得老太太疼你,众人爱你,今儿我也怪疼你的了。过来,我替你把头发笼笼罢。”黛玉果然转过身来,宝钗用手笼上去。这一回是二人关系转变的开始。

      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刨金兰语”。宝钗来潇湘馆探病,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有心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怪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你方才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子不好了,每年犯了这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那些底下老婆子丫头们,未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耽耽,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呢。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宝钗道:“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亲戚的情分,白住在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木,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宝钗笑道:“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宝钗道:“这有什么放在嘴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这会子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黛玉道:“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宝钗答应着便去了,不在话下。……当晚下着雨,蘅芜苑两个婆子,也打着伞提着灯,送了一大包燕窝来,还有一包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说:“这比买的强。姑娘说了:‘姑娘先吃着,完了再送来。’”

       所以把这么长一段文字录下来,是因为不全抄录,不能了解黛玉平日心重的原因;通过交谈,黛玉把宝钗当成了亲人,不仅坦诚地作了自我批评,还向她讲了很多心里话。对宝钗和风细雨般的劝慰及雨天送燕窝粥的举动,充满感激。书中接着写道:黛玉自在枕上感念宝钗,一时又羡他有母有兄;一面又想宝玉素习和睦,终有嫌疑。又听见窗外竹梢蕉叶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幕,不觉又滴下泪来。

      这时我们可以说:宝钗抓住了黛玉情感的软肋,不费吹灰之力,就完全俘获了黛玉。第四十九回,宝玉恐贾母疼爱宝琴,黛玉心中不自在。宝钗却说:“我的妹妹和她的妹妹一样,他喜欢的比我还甚呢,他那里还恼?”宝玉审度黛玉声色不似往日,赶着宝琴叫妹妹,并不提名道姓,真似亲姐妹一般。心中甚是不解:他两个素日不是这样的,如今看来,竟比他人好了十倍。背着别人问黛玉,黛玉说:"谁知他竟真是个好人,我素日只当他藏奸。"因把说错了酒令,宝钗怎样说他,连送燕窝病中所谈之事,细细告诉了宝玉。宝玉方知缘故。因笑道:"我说呢,正纳闷'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原来是从'小孩儿家口没遮拦'就接了案了。" 

      近朱者赤。由于和宝钗情好日密,黛玉思想发生很大变化。第六十二回,和宝玉讲探春对园子的管理时,说:“要这样才好,咱们也太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他们一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开始关心起贾府未来的命运,也是自己的命运来。

      第八十二回,黛玉劝宝玉读书: “我们女孩儿家虽然不要这个,但小时跟着你们雨村先生念书,也曾看过。内中也有近情近理的,也有清微淡远的。那时候虽不大懂,也觉得好,不可一概抹倒。况且你要取功名,这个也清贵些。”宝玉听到这里,觉得不甚入耳,因想黛玉从来不是这样人,怎么也这样势欲熏心起来?又不敢在他跟前驳回,只在鼻子眼里笑了一声。通过黛玉思想的变化,可看出宝钗强大的感染力。

      第五十七回,“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宝钗道:“惟有妈妈,说动话就拉上我们。”一面说,一面伏在母亲怀里,笑说:“咱们走罢。”黛玉笑道:“你瞧瞧,这么大了,离了姨妈,他就是个最老道的,见了姨妈他就撒娇儿。”薛姨妈将手摩弄著宝钗,向黛玉叹道:“……我见了他这样,有多少愁不散的?”黛玉听说,流泪叹道:“他偏在这里这样,分明是气我没娘的人,故意来刺我的眼。”宝钗笑道:“妈妈,你瞧他这轻狂样儿,倒说我撒娇儿!”薛姨妈道:“也怨不得他伤心,可怜没父母,到底没个亲人。”又摩娑着黛玉,笑道:“好孩子别哭。你见我疼你姐姐,你伤心,不知我心里更疼你呢。你姐姐虽没父亲,到底有我,有亲哥哥,这就比你强了……”黛玉笑道:“姨妈既这么说,我明日就认姨妈做娘,姨妈若是弃嫌,就是假意疼我。”薛姨妈道:“你不厌我,就认了。”

      这里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薛姨妈说玩话:要把黛玉说给宝玉。紫鹃借机跑过来说:“姨太太既有这主意,为什么不和老太太说去?”不想被薛姨妈反唇相讥,巧妙地避开了话题;也让读者明白了她的真实想法:既同情黛玉,又不想让黛玉和宝玉结合。心地单纯、渴求母爱的黛玉掉在姨妈的温柔迷雾中,还不知人家已在暗暗筹划金玉姻缘呢。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被宝钗戏称为“颦儿”的林黛玉,就是那棵摇曳自怜的绛珠草啊!

       第五十八回,老太妃薨逝,贾府有爵为、有诰命的女人每日入朝随祭。贾母托薛姨妈照顾黛玉。薛姨妈住进了潇湘馆。黛玉度过了一段短暂且虚幻的幸福时光。实际上,薛姨妈的介入(极有可能是王夫人的主意),是为了防范宝、黛关系进一步发展。

      宝钗母女拉拢黛玉,一方面显示大度和宽容;另一方面也是实现大目标(夺取宝二奶奶宝座)的需要: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包括曾反对过自己,知道了错误的人。宝钗心胸之大,城府之深,非常人可比。

      黛玉所以与宝钗“化敌为友”,甚至把她当作亲姐姐,最主要的原因是:体弱多病的她太孤单了,太需要亲人的抚慰了。长期沉溺在孤独自卑湖水中的黛玉,把向她施惠的薛家母女当成了救命之船,不顾一切地爬上去,全然不知这是一条贼船!

 

   注:本文讨论对象——2007年10月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红楼梦》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黛玉终日泪光点点,娇喘微微,悲悯自怜,凄美自恋,弱不禁风,多愁善感。她幼失双亲寄人篱下。只有“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文章通过列举黛玉浸透渴望的潇湘泪,分析林黛玉悲悯心理,对爱情渴望而不自信,对失去的亲人深切的思念。作者言之有据析之入理,其治学精神令人叹服。推荐阅读。编辑:邵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