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临汾人物:元代四大杂剧家之一——郑光祖

作者: 攸行 点击:1869 发表:2018-11-02 13:38:31 闪星:3



         山西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摇篮,而临汾绝对算的上是这个摇篮的重镇,元代有两个活跃的戏曲中心,一个是元大都北京,另一个就是平阳(临汾)。仅是国家级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蒲剧(蒲州梆子)、翼城琴书、曲沃琴书、曲沃碗碗腔等。

  临汾的戏曲还有深厚的民间基础,全国现存7座元代戏台,临汾就有5座,散落在临汾大大小小村落里的元、明、清代还有现代的戏台不计其数,现在的村里仍有逢年过节听戏的传统。


  然而,这一切不是没有原因的,我相信离不开文明在临汾这方沃土上的传承,在戏曲鼎盛的元代,临汾便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元曲家。

  郑光祖,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又是襄陵人。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并称元代四大杂剧家。

  郑光祖年少在襄陵的时候就深受戏曲文化的熏陶,青年时已经投身于元杂剧且享有盛名了。通过钟嗣成所著《录鬼簿》(《录鬼簿》专门记录当时戏曲工作者的书籍)中可以得知他早年靠儒学为生,后来在杭州做官不得志,这似乎是元代很多文人的缩影,便投身于戏曲的创作。他一生写过十八种杂剧剧本,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郑光祖先是靠儒学为生,后来又因为为人方直在官场上混不开,给人感觉是一个颇为古板的人,但是他全心投入戏曲创作之后,却展现出惊人的才华,笔法华丽优美、风格潇洒浪漫。明代的著名戏曲评论家、戏曲理论研究者何良俊甚至认为郑光祖的戏曲造诣犹在关汉卿、马致远、白朴之上。他说;“王粲登楼第二折,摹写羁怀壮志,语多慷慨,而气亦爽烈,至后《尧民歌》,《十二月》,托物寓意,尤为妙绝。岂作脂弄粉语者,可得窥其堂庑哉”。著名文史学家刘大杰也说,这些曲词,“表现出思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愤慨,情感的真挚,意象的高远,语言的俊朗,能与人物当时的心境相映衬。”

  郑光祖虽然是临汾襄陵人,但是主要创作时期是在杭州,而且在当地非常受欢迎,与当地的戏曲工作者交往密切,中国历史其实一直是一个人口、文化、经济从北向南迁移的历史,而郑光祖正是将北方文化带到南方的重要传播者之一,山西被誉为戏曲的摇篮正是因为山西人讲戏曲带到了大江南北。


  郑光祖死后由当地的戏曲工作者将他火葬于灵隐寺,足见他在杭州戏曲界的地位之高。

  虽然郑光祖一身做官不得志,但是在艺术上给后世留下了更美好的事物,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做官不得志反倒是一件幸事。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杂文不愧是“杂”文。为了介绍临汾人物,元代著名的四大杂剧家之一的郑光祖,作者多角度,多方面的以戏曲造诣和创作的内容为主全面具体的介绍了郑光祖。文章先是介绍了被誉为中国戏曲摇篮之一的重镇山西临汾,在元代这个戏曲中心活跃的盛况和临汾戏曲深厚的民间基础。紧接着介绍了扎根于临汾这方文明沃土上,担负着传承戏曲鼎盛的重任而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元曲家,从而引出了元代四大杂剧家之一的郑光祖。其次阐述了郑光祖年少在襄陵的时候就深受戏曲文化的熏陶,青年时已经投身于元杂剧且享有盛名了。然后重点详尽的议论了郑光祖先是靠儒学为生,后来又因为为人方直在官场上混不开,就全心投入戏曲创作之后,却展现出惊人的才华,笔法华丽优美、风格潇洒浪漫的特点。以此奠定在戏曲界享有盛誉的地位。最后阐述了从创作戏曲的角度多方面介绍郑光祖的目的。赞扬了他将北方文化带到南方的重要的传播作用。他虽然一身做官不得志,但是在艺术上给后世留下了有很高声望的戏曲造诣和戏曲作品,从这个角度看他做官不得志反倒是一件幸事。感谢赐稿,倾情推荐阅读!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