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老兵】葛江洋和他的100场“长征”

作者: 路人丁 点击:9391 发表:2018-10-06 20:18:22 闪星:14

摘要:长征的意义不仅在于长征本身保留了革命的有生力量,更重要的是创造和打磨出的“长征精神”。 ——葛江洋

       201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大连财经学院的礼堂里,座无虚席,几千双青春的眼睛凝望着讲台。

       一位刚毅又儒雅的演说者,用他铿锵有力的声音吸引着听众。屏幕上打出讲座的主题——《心胜——你所不知道的长征》。学生们一反惯常的睡觉、聊天、玩手机的听课状态,个个全神贯注,情绪激昂,并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看得出来,这些年轻的面孔充满了对红色文化的期待和崇敬。

       原来,这是他们学校创办“青年讲堂”的第一课。而这第一课的主讲人是一位退役军人,原沈阳军区某部政治部主任葛江洋大校。

       半个月前,葛江洋应当地文联的邀请,刚刚在大连金普经济开发区图书馆举办了《你所不知道的长征》的公益讲座,观众是自发前来的,而让组织者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事先并没有特别准备的讲座,竟从开始的几十人到后来的200多人,连保洁、保安都站在门口来听讲。葛江洋后来感慨地说:“我没有想到在东北这样一个长征未曾到达的地方,竟然会有这么多人在关注长征。”而讲座的现场,就有两位大连财经大学的学生会干部,他们当场决定邀请葛江洋到他们学校为“青年讲堂”讲“开堂课”。

       两场讲座之后,葛江洋发现,在当今的社会里,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一代中,是多么渴求长征、多么需要长征。他把这些归功于红色文化的魅力,他说,“作为一个长征亲历者的后人,我既不是专家,也不够学者,只是用自己的情感去解读长征,我要用自己的体会去告诉大家‘我所知道的长征’。”webwxgetmsgimg (2).jpg

 

         

        葛江洋,1976年12月入伍,曾任沈阳军区某军械仓库政委、军区总医院政治部副主任,驻哈尔滨铁路局军事代表办事处政治部主任(副师职),大校军衔。2006年主动申请转业后自主择业。目前是中共党史研究会井冈红色人物分会会员、中共辽宁省党史学会报告团成员、辽宁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受聘于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心讲师团、中国青少年美育协会专家报告团副团长以及辽宁石油大学、沈阳化工学院、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传媒大学等客座教授,河北精英集团发展中心副主任兼文化研究室主任等。

        他出身于军人世家,父亲葛接调是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

        2003年,葛江洋晋升为解放军大校军衔。那一年,他参军已经27年。十分巧合的是,他的父亲从1928年参加红军到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时,也是时隔27年。

       “当我把自己佩戴大校军衔的照片和父亲授衔时的照片放在一起比对时,我的内心没有丝毫的自豪和得意,反而感到一种惶恐、不安,甚至心虚。”葛江洋说,“父亲经历的27年是浴血征战、枪林弹雨的27年。而我呢,作为和平年代的军人,那大校军衔上四颗星的含金量怎能与父亲比肩?”

       提起父亲,葛江洋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对于长征那段历史,父亲几乎闭口不提,因为他怕再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从亲友、父亲同事零碎的讲述和回忆中,葛江洋逐渐还原了父亲长征路上的一点一滴。

       从那时起,他忽然感到自己一直没有认真地读过父亲,没有认真读过父辈,读父辈那一代人曾经创造的人类壮举。2012年春天,葛江洋在一种深刻的内疚和一种更高的责任感驱使下,随沈阳军区后勤史馆的同志开始探访长征路。一路上,尽管他没有看到父亲的踪影,但是他能够寻觅到父辈们的战斗足迹,体验到那种火热激情。

       2006年葛江洋申请转业并选择自主择业后,即开始了对红色文化、党史军史的系统研究。他先后六次探访长征路,四上井冈山。“只有身临那些场景,闻到那些气息,才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当年先辈浴血斗争的伟大与壮烈。”

       他说,“如果我们的后代遗忘了长征,将是整个民族的悲哀!”作为“红二代”,他感到了自己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广泛收集整理那些鲜为人知的红军长征史料,撰写了大量随笔和散文,在全国各地进行长征讲座,以特殊的视角,生动的事例,形象生动地解读和阐述了长征精神的新时代意义。 

webwxgetmsgimg (4).jpg     “长征的意义不仅在于长征本身保留了革命的有生力量,更重要的是创造和打磨出的‘长征精神’。”葛江洋如是说。

 

       

       2016年,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前夕,葛江洋在朋友的建议下,将多年收集的有关长征的资料整理和充实出来,完成了一个讲座文稿,题目就叫《心胜——你所不知道的长征》。从此,走上了自己的“长征路”。

 

       (一)他走进了大学。

       2017年7月,东北重镇沈阳,气温已经36度。东北大学的礼堂内,两千师生鸦雀无声。虽然中央空调一直转动,但人们的脸上还是汗水不断。葛江洋的“长征报告”做了接近两个小时,他全程站立,仍然激情不减。当讲到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激战腊子口,取得一个个胜利的时候,尤其讲到战斗中一个个生动事例的时候,礼堂内都会掌声不断,有好多男同学都握紧了拳头。当讲到爬雪山、过草地时红军将士的艰难,有些女战士因生理特点遭受到致命创伤,甚至连顺利生产都成为奢望的时候,葛江洋总是热泪盈眶。台下的学生都会格外肃穆,好多女同学开始啜泣。他们的眼泪在洗涤着浮躁的社会,洗涤着浮躁的心灵。

       东北大学原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已经七十多岁的高起元先生发来短信说:

      “江洋先生好!大热天,讲两个小时够辛苦了。报告十分成功,场内鸦雀无声,听众全神贯注,说明大家被吸引了,征服了。

       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1. 取材新颖,故事生动,引人入胜。2.声音宏亮,抑扬顿挫,感悟充沛。3. 投影清晰,既有提纲又有照片。提纲便于听众掌握要领,照片提供起初史料。4. 手势得体,和谐自然,增强表达效果。5. 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富有逻辑性。6. 严控时间,令听众一直处于最佳状态。7.开头‘心胜’,结语‘心胜’,前后照应,画龙点睛,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开头三言两语,抓住不同听众心理,很好。8. 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便于领会。”

       东北大学计算机学院李东海,听了报告后非常感慨,给葛江洋发来信息:1499276274779047.jpg

       “今天听您的报告学习了很多,感受很深,也受到很多思想上的冲击,非常感谢您的精彩报告。特别是像我们这些年轻的思想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理论水平需要不断的提高,同时面对学生开展的教育有时也感到自身乏力,真应该是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坚定理想信念。在此应该向您学习,学习您的研究精神、人生价值的追求,大道至简。”

 

        (二)他走进了军营。

        在沈阳军区瓦房店仓库,官兵绝大多是90后,个别还有00后。这些战士每天除了紧张的警卫收发工作之外,资讯的来源和社会上很多青年一样,依赖于手机。这天,部队首长邀请葛江洋来到这里,给战士们进行军队传统教育。曾经做过某仓库政委的葛江洋,来到熟悉的环境,感到格外亲切。他先是和小战士聊家常、聊生活、聊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在仓库的会议室里,葛江洋开始了他的“长征报告”讲座,小战士们笔直端坐,听到精彩的地方,眼含泪水。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一结束,掌声长达五分钟,然后齐刷刷起立敬礼,目送葛政委离开讲台。那一刻,葛江洋感到了莫大的欣慰。

       战士张宗辉在他的日记中写到:“说实话,在听葛大校讲座之前,由于前一天晚上站二点到四点的岗,我很困,真的很不愿意听课。但是在葛大校刚刚进入主题的那一刻,我就一点也不困了,被他的一个个长征故事所吸引,也为葛大校那神采飞扬、慷慨激越的情感所感染。

       作为一个军人,一名党员,我想说有条件有机会也想体验一下长征之路,感受他们的艰辛,做长征精神的传承人。长征精神在我心中永远也不会忘记。迄今为止,葛大校的讲座是我听到最生动、最感人、最好的一课。

       同时我感觉葛大校说的那句话,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他说,如果我们的后代遗忘了长征,将是民族的悲哀!作为长征亲历者的后代,他对长征有着天然的情怀,作为一个作家,一个退役大校,他又对传承长征精神有着一种责任和担当。”

1510733985199452.png       两年来,葛江洋先后在武汉军事经济学院、驻内蒙古某部、大连海军某医院、朝阳军分区等部队进行了多场讲座,受到官兵们的一致好评。

 

       (三)他走近了青少年。

       作为中国青少年美育协会专家报告团副团长的葛江洋,报告受众最多的群体当然是中学师生。

        2017年9月,他在辽宁省西部的朝阳市用5 天时间为当地中专、高中的师生进行了8场宣讲,受到热烈欢迎。

       盛夏的朝阳,素有“东北火炉”之称。年届六十的葛江洋5天穿梭于8个学校之间,报告总时长二十多小时。他说:疲劳是一定的,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下去,晚上睡觉时候,两条腿酸胀得不知道该放在哪里,嗓子也干哑了。可是,看到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一双双渴望的眼睛;一想到父辈们坚定的革命意志,艰苦的革命征程;一想到自己肩上负有的传承重任,我又是信心百倍,干劲倍增。我觉得这就是长征精神对我的鼓舞和鞭策。

       开学前夕的报告,使师生们受到一次精神上的洗礼。1510116104323426.jpg

      朝阳一中杜英慧老师发来信息:

      “刚刚上晚课,才下课,补充一下昨天的感想。是葛老渊博的学识,独到的见解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会场上经久不息的掌声是最好的说明。应该再次感谢您荡涤了我们的内心深处,净化了我们的灵魂世界。”

       朝阳市第二十二中学一名学生说:

      “尊敬的葛老师,虽然您没有改变我,但是您说的那些把我燃烧了,您说的真的很对。讲座深入人心,润物无声,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让我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先辈们的鲜血换来的。大家在葛老师引领下重温历史,让大家精神得到升华,灵魂得到洗涤。我们学生反应也很大,我们今后会牢记历史,不忘使命,努力学习,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听了葛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看到了真正共产党人的风采,也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四)他走向了社会。

       两年中,他在辽宁省图书馆、沈阳市图书馆的辽宁省讲坛先后登场,在沈阳繁华地区的马路湾书店、本溪图书馆、鞍山大讲堂都进行了长征讲座,沈阳日报、本溪日报及相关网站都进行了长征讲座。

webwxgetmsgimg (3).jpg 

       

       葛江洋的“长征”讲座,开始于东北,现在已经遍布全国,先后在大连、瓦房店、本溪、赤峰、沈阳、朝阳、武汉、北京、广州等地的图书馆、大学、国企、部队、街道、医院、法官学院及网站等进行了多次宣讲,迄今为止已达到101场,受众人数近5 万人。2016年10月30日《辽宁日报》以整版篇幅报道了他的事迹,《辽宁老年报》、《今日朝阳》网站、民心网、中华网等也相继作了报道。党的十九大以后,他及时调整和充实了讲课内容,结合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及个人成长需求,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

        作为一名优秀的退役军人,葛江洋的奉献不仅仅在于宣传长征精神,他也是一位作家,一位文化学者。现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辽海散文》杂志副主编。曾出版散文集《盗火集》《净水微澜》《盗火者说》《风景别处》等,在《解放军报》《鸭绿江》《芒种》《党史纵横》等报刊发表作品几百万字。他的讲义《初心,你所不知道的长征》即将由出版社正式出版。他的多篇党史军史的研究文章,刊登在多家党史刊物上。

       目前,葛江洋受聘到石家庄精英教育集团,专门从事红色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工作,他已经在河北传媒学院开设了红色文化课程,并且将与全国高校联盟等相关培训机构共同开发长征文化课程和专题研究,他决心,用自己的余生将“长征路”进行到底,让更多的人了解长征,不忘长征,让长征精神薪火相传,成为复兴伟大民族梦想的精神动力!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退役不退色,葛江洋全身心投入红色文化研究和红色传播,本网站曾先后七次在论坛版块专题报道他传承长征精神的事迹,并发表他所著有关红军长征的文章。他父亲早期参加红军,从江西于都出发跟随中央红军走完长征路。从亲友、父亲同事零碎的讲述和回忆中,葛江洋逐渐还原了父辈长征路上的一点一滴,从大量的长征资料中浓缩整理出一套内容新颖、感人肺腑的讲座文稿《心胜——你所不知道的长征》。带着声情并茂的演讲,不辞辛苦走进大学、走进军营、走进青少年、走向全社会,把长征精神渗透到天南地北,演讲场次达百余场,受众人数近5万人。本文作者路人丁以娴熟的笔法,集中展示主人公葛江洋以责任担当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用朴实的语言浓缩他退役后放弃安逸走天下传播长征精神的动人故事。推荐阅读。编辑:星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