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心止即岸

作者: 半坡樵子 点击:5942 发表:2018-08-03 09:22:20 闪星:3

摘要:关于欲望,关于追求,关于快乐和痛苦,前人以及我们都思考了很多。

  


    人生于世,虽匆匆百年,但即使是残疾弱智甚至白痴,也难免有所追求。常人所追求者,不过“名利”二字。所谓“名”,是一个人社会价值的体现,是一种身份、权威、信心、权力等的综合体;所谓“利”,乃是在满足最基本的温饱的前提下,对物质的更多占有和享受的机会,通常表现为金钱。

  少时家贫,经常食不果腹、衣不御寒。那时虽然因为饥饿和寒冷冲淡了童年的时光,但现在回想起来童年还是很快乐的。如今日子好过了,衣着光鲜,三餐丰富,反而找不到想象中的快乐了,整天郁闷、烦躁,神经衰弱,食不甘味,睡不安寝,感觉生活没有滋味儿了。

  反复思量,寻找原因,最终发现是因为对生活的期望太多了,目标太高了,归根结底还是纠缠于“名利”之中不能自拔。

  闲来偶翻佛书,觅得一句十六字真言:“彼岸无岸,强名曰岸;岸无成岸,心止即岸”,只觉如醍醐灌顶,大彻大悟,一片明朗。

  这段话大概是这个意思:人生对于名利的追求是永远没有穷尽的,实现了一个目标,还要不自觉地去追求下一个目标,永不停止,但人们通常会认为自己一生只有一个目标,只要实现了这个目标就收手不干。比如经商的目标是赚足十个亿,作官的目标是当上市长,演员的目标是演几部轰动天下的好剧。经过一番努力后,成功了,却又要不自觉地向另外的目标奔去。因为我们很少听说有人在赚足十个亿时放弃商场,官员在当上市长时告别官场,演员在拍完一部票房很好的大片时告别观众。《红楼梦》中的《好了歌》最能说明这种心理。当人们确实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的时候,却往往没有成功的喜悦,浑然不觉自身处境的改善,又懵懵懂懂地去追求新的名和利。于是,烦恼就始终要伴随左右,如影随身,挥之不去。因此,人生对于“名利”的追求是没有穷尽的。什么时候能够真正放弃呢?就是在心中真正地放下了,才能到“岸”。

  当然,正当的追求是不应当被排斥的。比如商人守法经营,官员合理晋升,演员热爱艺术,都是值得赞美的。但违反了道德和法律,或者破坏了公序良俗的追求手段就令人无法不唾弃了。比如官员的贪污受贿,商人的知假售假,演员为艺术而“献身”,这种人一旦涉足,必将陷入苦海,困进恶性循环的怪圈,不知何处是“岸” 了。据报道,有一个高官搜刮来的钞票多不胜数,放无处放,用不敢用,最后没办法了,竟然付之一炬,然后继续搜刮,已经达到了病态的境界。

  其实,除了“名利”之外,我们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去追求,并可以作为终身的唯一目标,比如知识、技术、健康、朋友、感情,比如为社会服务,为正义呼吁,雷锋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看人家雷锋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就很科学,很合理,如果真地做到了的话,他应当是没有烦恼的,因为在他的心目中没有自我。既然没有自我了,“我”还有什么烦恼?

  “名利”是陷阱,是苦海,进去容易出来难。所以,在满足基本的生活条件后,我们还是追求点儿别的吧。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人们在没有钱和名位的时候,往往懂得享受生活的情趣,过一种简单清贫却幸福知足的生活,而一旦拥有名利后,不能正确对待,私欲膨胀,却会自觉不自觉的成为金钱和名位的奴隶。正如《红楼梦》中所说的“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名和利对我们来说,都不过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事去。无论宦海沉浮,无论商战成败,无论情场生死……就像寒鸭戏水一般,冷暖自知。名利相连,名为虚利为实;虚实结合,名利双收虽是好事,追名逐利必受苦累,沽名钓誉必遭戏谑。所以,我们所需要的名和利,不求重,不求多,拥有一点即可,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本文正是为阐述这一观点而作,具有积极的警醒作用。感谢赐稿,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